思维导图构建英语立体结构课堂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英语课程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为了丰富课堂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英语立体结构课堂,着力打造“核质课堂”,坚持“有学生,有学点,有学痕,有学养”的“四有”教学,并贯彻实施学科素养下的课堂教学理念,实现“个性化,核质化”的育人目标,以“聚焦学科素养,工具撬动课堂”的理念将思维导图应用到了日常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思维导图,教师不仅在英语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英语学习效率,同时还多方面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立体结构课堂自主学习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和教学应用范围
思维导图(Mind Map)是一种能够将抽象思维具体化的工具,也是一种将知识逻辑结构图像化的技巧。它能够通过图形和文字的有机结合将学习者的左右脑充分调动并加以运用,改善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的形式自由多样,种类繁多。其中圆圈图(Circle Map)、气泡图(Bubble Map)、双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树状图(Tree Map)、流程图(Flow Map)、多重流程图(Multi-flow Map)、括号图(Brace Map)和桥型图(Bridge Map)是思维导图的几种常见形式。学生和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使用不同种类的思维导图形式。[1]
思维导图在实际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时,从教学内容的角度上分析,它可应用于小学英语的单词教学,对话教学和阅读教学活动中;而从教学步骤的角度分析,思维导图分别在课前预习、课中导入、内容讲解、课上活动、课堂小结、课后复习等阶段均可使用。
二、思维导图的实际课例
本文中的课例来源学校为东师大连实验校,取例范围为小学4-6年级,所用教材版本均为外研社版新标准(一起)小学英语系列教材。
课例1: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 Module 7 Unit 2
班级:六年一班
上课人数:35人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海伦·凯勒的人物生平,重点时态为一般过去时,教学目标功能为“介绍人物生平事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为born, illness, round, all over the world,重点句为She couldn’t see or hear. 使用思维导读的环节为课上练习环节、活动环节和课后作业环节。
课上教学过程中,在学习完课文后, 教师要求学生在练习环节以小组(4—5人为一组)为单位,自主讨论并设计本文的思维导图,在班内公开展示分享。分享步骤如下:[2]
小组全员介绍小组名和口号(例:Hello everyone, our team’s name is Kung Fu Panda, our slogan is “We are superstar!”)
小组成员向全班同学和教师展示并分享本组的思维导图。
课例2: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 Module 10 Unit 1
班级:四年一班
上課人数:41人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情节为Daming, Lingling, Amy三人谈论即将到来的暑假计划,本模块的重点时态为一般将来时,教学目标功能为“谈论将来打算”,课文中出现的生词为postcard, plan,重点句为I’ll send you a postcard.使用思维导读的环节为课上练习环节和活动环节。
课上教学过程中,在学习完课文后,教师要求学生在练习环节以小组(4—6人为一组)为单位,组与组之间确定不同的思维导图关键词进行展开,自主讨论并设计本文的思维导图,在班内公开展示分享。分享步骤同上例。
以上课例的共同特点为:
1.英语课堂氛围较好,学生兴趣度较高。
2.课堂上主要由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
3.学生自主制作的思维导图基本体现出了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等知识点。
从以上的课例中可以看出,思维导图在英语课堂教学服务方面具有如下作用:
1.增强学习动力
课堂上,学生是制作思维导图的主体,教师更多是以引导者的身份从旁指导。这一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学习英语转换成主动学习英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辅助知识点学习
思维导图通过图像的形式将课文当中的生词和重点句进行了更直观的结合,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课文中知识点的效率。
3.锻炼英语综合能力
思维导图的创作过程可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进行正向刺激。学生之间的讨论、合作及分享过程能充分锻炼他们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本身也能起到辅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的作用。[3]
4.构建立体结构课堂
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体现的不再是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收的传统课堂模式,而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互动相结合的立体结构课堂交流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
三、思维导图与学科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1.思维导图与英语学科素养
学生在思维导图构建过程中的思考、讨论、交流行为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思维导图这一形式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2.思维导图与学科基本素养
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产生小组合作和小组分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独立负责与相互合作,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多种方法的运用和尝试。思维导图的模式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能力表现。组与组之间的分享展示还可以促进学生进行反思行为,并学会尊重他人。
3.思维导图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形成,包括进行更为理性的思考,理性进行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尝试新事物的精神。与此同时,学生能够自主使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体现了学生善于学习,勤于反思的基本特质。最后,创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有助于学生锻炼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
结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被证实行之有效的绝佳教学资源,在东师大连实验校英语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四有”核质教学理念,有助于实现学校“个性化,核质化”的育人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在构建英语立体结构课堂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托尼·博赞.思维导图[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2]曹晓娜.小学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渗透[J].校园英语.2016(27)
[3]沈莹.关于合理配置与利用小学英语教学资源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02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