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视域下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高职院校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一线技术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育也遇到了很多新的挑战,比如,高职如何在一手抓技能一手抓德育方面做出改革,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新形势下,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都发生了变化,“德才兼备”是用人单位的新需求,所以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在分析近年来高校德育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问题,力求通过校园文化这一要素,挖掘其在德育建设中的功能性作用,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 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053-03
高职教育必须把专业能力培养与德育培养并重,这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思路和新理念。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来看,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员,每个人需要充分考虑到社会集体的利益,维护社会的长远发展,努力为国家富强以及社会进步发展做出贡献,不能做出危害国家以及社会成员利益的事情[1]。因此,德育除了教育学生以诚待人、尊老爱幼等道德方面的内容,在对快要毕业,即将进入社会的学生还进行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使学生不管是在生活中或者是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都更加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所以,是否可以将高等职业教育成功开展,已经成为关乎社会经济发展、关乎民族进步的重要决定力量[2]。
一、高职院校德育与校园文化的功能概述
(一)高职院校德育工作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兴起,这是值得欣慰的,但是在新时代,社会变革速度较以前加快,让高等职业院校措手不及的是快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不能摆脱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在传统教育中,向来都是重视那些容易出成果、见成绩的部分,而容易忽视那些基础方面或者是真正关乎学生长远发展的方面的教育。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只重视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训,而忽视对学生人文、德育方面的培养这些问题[3]。现如今,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过度强调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培养,反而在道德素养方面的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这种忽视学生个人全方位发展的行为,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我国素有重视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大学生更是我们中国建设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是国家未来前进的希望,是祖国的花朵。因此,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也直接影响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学院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主动性,从根本上改变这个现状[4]。
(二)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功能
怎样才能改变高等职业院校中存在的大学生德育水平低的现状呢,高等教育研究表明,学生在校期间,高等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来提高大学生在接收高等职业院校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校园文化建设不单单局限于学校校园内部,还要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要深入学生的假期,要从各个方面建设研究,要充分体现出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文气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发展能力,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要[5]。
一个国家的文化可以体现在经济文化与社会政治上。“先进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依附于精神层面的文化。但就其内容来说,主要表达的意思大致与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相一致,讲的都是狭义层面的文化。它源于长达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文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作为依托,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与经济。从本质上说,推动先进文化不断发展,其重要意义就在于可以继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前进,为实现民族繁荣助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文化建设,与此同时,也可以将政治理念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并构建完善的校园文化评估体系,从而真正做到将文化建设融入校园教育、师生教学中去,以评促建、以评促管。
二、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来自社会方面的危机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正在加快,社会大背景就是转型,多种思想不断出现,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社会发展的走向,这些因素也是变化多样的,从而会产生许多矛盾,逐渐演化出众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因素会对高校学生的思维产生影响,因此,高校更应高注重德育工作的开展。
1.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离不开网络,在网络文化的传播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无疑会对人们的价值理念产生影响,高校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和理论道德观形成的阶段,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而产生多元化的价值观。
2.共产主义信仰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出现危机,在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认知方面,部分高校學生开始出现动摇。
3.高校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够,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创新能力。
4.市场经济衍生出来的负面社会意识,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逐渐蔓延到了高校之中,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的较深的影响,一些学生精神空虚,毫无理想信念可言,浑浑噩噩。 (二)来自自身发展方面的危机
1.没有清晰的培养目标。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追求教学内容的多而全,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说教的方式占主导地位,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没有针对性,但是,高校德育工作应该将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在现在的世界,知识创新的步伐是比较快的,高校德育工作也成为一门社会学科,综合性比较强,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但是,目前高校的德育教師师资力量比较欠缺,基础理论不够扎实,也缺乏创新意识,这样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和进步起到阻碍作用。高校学生人数与日俱增,增加了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师数量无法满足较大的授课任务也会对德育产生影响。
(三)在转型中面临的困难
1.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传统的教育观念仍然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忽略引导学生去思考,触类旁通。教师过于依赖课本,其实,高校应该注重对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地挖掘和培养,传统地教学方式只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时间久了就没有兴趣去了解和认识德育内容了。
2.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对知识的灌输,没有主动性,也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在很多学校得到普及,但是,教师还是没有好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没有充分发挥这些新兴教学手段的功效。
3.认识不到位,缺乏依托。高校德育工作应该是贯穿于高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应该放在首要位置,但是,目前高校的德育工作还不够科学合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与此同时,高校德育教学内容不能与实际生活相连接,还是过去陈旧的内容,这样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使高校的德育教学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
三、通过校园文化促进高职德育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一)努力改进和优化学风和教风
作为学校,风气最重要,没有好的风气就没有好的环境和德育。优质的学风和校风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会慢慢形成一种环境氛围,因此需要做好下述几个方面的工作:(1)学校需要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理念。对学校各种活动的举办进行合理安排与组织,这些活动是主题性的教育活动,包括开学和毕业典礼等;“青年节”“教师节”等各种节假日的纪念活动。每次集会都设立一个全新的主体,开展深入的教育,让学生实现与完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2)合理安排学校师生的节目与活动。如:美术节等,对师生在美术、艺术、歌唱等领域的才能充分显示,全面发展学生的爱好,培养学生利用多样化思维模式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直接目标。(3)给予优秀与各种杰出人员必要的奖励。这些人员包括“文明卫士”“三好学生”“杰出青年”等,给排名名列前茅的学生进行鼓励与标准,引导学生继续发愤图强,增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4)让学校的课余活动变得更加多样化。建立推广专栏,表现校风纪律,发扬模范带头作用,并做到实时更新。(5)结合学生兴趣等有针对性地举办主题兴趣活动。设有专业教师管理活动,使所有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另外,笔者建议不但要优化学风,还要优化教风。稳抓教师的职业形象、内容、要求、道德情操和法制体制的培养等工作。加强学校各个部门与成员的信任度,友爱互助、和谐发展、共同进步,“文人相亲”,建立起一个优秀的集体,宣传大度无私的观念,建设实事求是的优质校园环境。对教师的理想教育表示高度关注。教师在校园文化氛围中扮演着组织者的角色,所以教师需要设立较高的教育目标,应该以热情饱满的心态来对待教育事业,需关爱学生。必须热爱教育,教师才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教育工作中,潜心研究课程,为学生提供帮助;教师要持有包容的心态来教育学生,需要拥有极大的爱心,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表示高度关注。
(二)把“互联网+”作为高职校园文化德育的重要手段
加强校园BBS管理,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思政教育建设新阵地。倡导使用文明、健康的手机短信用语。加强对大学生组织特别是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大学生社团选聘指导教师,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改变以往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去了解学生,走到学生中去,通过一系列提高人文关怀的措施,真正使校园文化和学生的德育工作联系到一起,展现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文化建设的风貌,提高学生德育水平,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当然,对存在的问题来说,只有这些还是不够的,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还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积极总结实践效果,提出一系列针对本校特点的建设措施,充分发挥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能动性,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为祖国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德育活动
在大学里有着多种多样的社团组织,一般是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形成的,是属于学生自己的组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加入社团。社团作为一个团体,将具有类似兴趣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学生可以进行交流和沟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还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排解心理压力,避免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学院可以通过社团组织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调查间接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学院可以通过社团来开展学生喜爱的团体活动,让学生更加朝气蓬勃,只有身心愉悦了,学习才有动力,学生也可以在兴趣爱好及广泛的团体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学院可以每隔一段时间举办一次社团文化周,让学院全体师生全员参与,打造浓郁的社团文化氛围,为学生展现自我提供丰富多彩的平台,鼓励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进行自我能力的锻炼,培养自己的兴趣,这样对学生的个人素质的提高也是极为有益的。对于表现优秀的团体和个人,学院应该给予积极的表彰,让学生意识到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改善学生疲惫慵懒的精神状态,鼓励学生为了荣誉拼搏进取,最终达到学院举办此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开展社团文化周活动可以增加学院的文化氛围,也是学生展现自我锻炼自我的好时机。社团组织也是学生的人脉网络,社团建设可以让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更加突出,这样,不仅让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四)强化制度建设,打造和谐校园文化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一所学校中一个健全的体制体系是必不可少的。然而需要确保体制的文化内涵,让体制文化色彩得以彰显。制度文化是在外部的物質文化与内部的精神文化间所形成的一种文化,三者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学校在设立规律体制时,需着重凸显价值精神、道德标准、态度等,充分显示出体制的内涵、重视人的奋斗目标与做人理念,将精神标准逐一渗透进实际要求中,从而确保“软文化”与“硬制度”相融合,打造出刚柔兼具、软硬都有的“合金”式的规章体制。让其不仅可以发挥强制功效,还可以表现激励功能。让师生在执行体制、坚持纪律的基础之上,实现自尊与改善自我的目标。举例来说:每年开展的教师表彰大会,三好学生颁奖仪式,都尽量打造出较强的文化环境,催人上进。
通过制度建设,打造和谐校园文化,针对某种层面而言,人际关系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高级的表现形式。和谐的人际关系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把精力全放在学习,推动学生不断成长,引导学生完善与提升自我,另一方面能够增强集体观念。优质的集体观念作为向上的精神,可以对全体进行约束,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中是内在驱动力。师生间必须形成良好的关系,才可以早日实现教育目标,“亲其师”才可以“信其道”。教师需有针对性地改善人际关系,坚持教育的原则,努力缓解与避免嫉妒等各种不积极的心态与思想,引导学生提升学生自信心等。大力宣传同学间学习上的彼此联系,一起发展;生活中一人遇到问题,八方支援;纪律方面彼此监督与提醒;思想上及时沟通,加深交流。此外,需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引导其舒缓不良心理,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润物细无声:浅谈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革新,2017(7):14-16.
[2]连小玲.优化校园文化建设 打造学校德育品牌[J].新课程(中),2019(3):6-8.
[3]牛生岱.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整合发展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革新,2016(3):22-24.
[4]李建萍,殷萍.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革新,2016(5):8-10.
[5]卢成福.浅谈行知思想与校园文化建设[J].福建陶研,2016(2):15-17.
[6]韩雅楠.职业教育重点问题建设的研究探讨[J].戏剧之家,2019(9):32-34.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32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