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促改革,让经典永留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弘扬传统文化是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提升国学教育质量,强化国学课程对人格的塑造作用,各高职院校积极进行国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本文以高职院校国学课的改革为研究视角,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加强传统文化浸润”“丰富教学方法”“打造多元实践途径”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以实践为本位的国学教育改革初步成果,旨在打造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精品国学课程。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国学课程 实践本位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家民族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高职院校国学课的开设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国学作品,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旨在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文化自信。
各高职院校在国学课程的开设及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均做出了有效尝试,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教学偏重理论讲解,缺乏相应的实践活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脱节,使学生对国学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国学教育在人格塑造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针对上述问题,国学课程的改革,尤其是国学课程实践化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高职院校国学课的实践化改革为研究视角,从“打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教学内容的文化浸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打造多元化教学途径”等四个方面探究以实践为本位的国学课程改革,重点突出国学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实践性成果。
1以多样化教学手段造就教学新模式
国学课程的内容涵盖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配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营造学习氛围,实现信息交互,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质量。
除黑板、粉笔、教材、多媒体设备等传统教学手段之外,雨课堂、艾课堂、云班课等多媒体互动平台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手段。这些互动平台可以在课堂上为师生提供实时互动,通过“在线签到”“下发题目”“主观题实时观测”等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巩固和强化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得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如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融合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新模式,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最大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国学课程为例,线上利用多种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自学机会。线下,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及时预习复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对国学作品的认知与理解,同时将传统文化内容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自主探究中,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
2从内容上加强传统文化浸润
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深远性,而高等职业教育更加注重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生活、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力,即加强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浸润,是改革工作的重点。
例如,在讲《论语》中“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一句时,除讲字面之意之外,应当结合社会时事,与学生共同探讨“道听途说”之危害,并进一步根据社会新闻探讨网络谣言的危害,再引申到“网络暴力”的危害。步步深入的讨论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还能让学生了解社会时事,了解古代经典结论对当今社会的指导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内容不仅是深奥的,更是灵活的、发展的、有价值的。
在讲到《孟子》一书中“人性向善”的观点时,为学生引出孟子认为的“人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通过展示当今社会中具有“四心”的感动中国代表、劳动模范等人物形象,让学生在学习模范先进事迹的同时,感受由“四心”引发的“仁义礼智四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人物事迹,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孟子》原文,更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仁义礼智”的美好品德,加强传统文化的浸润作用。
3灵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国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绝不应该仅仅使用传统讲授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最大化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灵活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情境模拟法等等。
例如,在讲《论语》“论仁”一章时,为了让学生清晰地认识“仁之含义”“为仁之因”和“行仁之方”,在讲解过程中除运用传统讲授法之外,主要还使用了任务型教学法。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明确任务要求:听课时完成下发的表格。表格中的任务与教学进度一一对应,一节课结束,学生恰好可提交表格。整节课中,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全身心参与到教师的讲解与实践活动中,达到有的放矢的效果。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内容设置多个小型任务。
除了任务型教学法,还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法和情景表演法。在讲解《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一篇时,为引导学生更好地对比“隐士”的“出世”情怀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入世”情怀,要求学生将原文以小组为单位改编成剧本并进行表演。通过改编与表演等实践活动,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孔子伟大的“救世精神”。
4打造多元实践途径
国学课程依托于课堂讲解,但又不局限于课堂,打造多元的實践途径应是国学课程实践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首先,课堂上可设置丰富的实践性小活动。如利用每节课的前5至10分钟,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国学主题进行课前展示。这样的展示,一方面能够拓宽知识面,同时通过演讲的形式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根据授课内容,可设置课堂辩论赛。例如,在讲解《孟子》时,可设置相关的辩论与讨论,如辩论人性的善恶、人应当具有的义利观等等,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辩证思维。
除课堂上的实践活动之外,在课外可搭配进行丰富多彩的大型实践活动。首先,依托校园社团进行国学活动。如以朗诵经典作品为主的社团,可以定期开展国学经典篇目诵读活动,号召全校学生参加国学朗诵比赛,通过比赛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国学经典作品。其次,校园内定期开展文化讲座,请校内、校外专家开展国学专题讲座,给学生带来课堂之外的视听盛宴。此外,还可以利用学生晨读时间,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国学篇章,通过诵读感受中国语言文学之美。再次,利用运动会开幕式进行中国传统文化项目展演,如中国古代射箭术、武术、古典舞蹈、汉服之美等。最后,依托当地文化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校外实践活动。通过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撰写实践策划书,自主进行实践活动,考察当地文化圣地,亲自感受中华灿烂文化,并完成实践活动报告。
课内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不仅可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也让学生认识到国学知识和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写在书本中的文字墨香,更是对当今社会发展起重要影响的文化遗产。国学的学习不再是枯燥的经典背诵,更是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关乎每一位中国人发展的重要内容。
随着高职国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实践为本位的国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中,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形成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和品格的浸润,灵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多元实践途径,将课堂小活动与课外大型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国学的快乐与价值。国学课程的实践化改革必将为高职国学教育带来新的突破与发展。
作者简介:李小菲(1991-),女,硕士研究生,助教。
参考文献
[1] 陈鹏.博彩智慧,情志育人——高职教育中的国学教学实践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0):195.
[2] 陈秀英.传承国学经典培植文化校园——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校长,2011(06):26-28.
[3] 管贤强,陈晓波.专题研讨:国学经典教育的关键路径[J].语文建设,2018(10):20-23.
[4] 郭皓东.国学经典教育校本化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16(24).
[5] 李小菲.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学园,2018(28):119-120.
[6] 潘莉,谢天一.慕课背景下《国学修养》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9(07):57-60.
[7] 王皓.高职院校国学课程实施难点及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1):48-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78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