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在知识层面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在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今,小学生能够了解到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但在繁重的升学考试压力下,这种科学而有趣的认知却无法成为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助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进行深刻反思,针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策略。这是文章探讨的重点内容,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0-0088-02
引 言
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门让学生认识世界规律、懂得世界发展之道的艺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方式,因此,数学的教学价值和作用不言而喻。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如何结合教学情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如何让学生自主自觉地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呢?笔者针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一、深入分析教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数学教学来说,深入分析教材要以课本中的经典例题为切入点,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数学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加强数学解题思维能力的提升,对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教材内容基本上已经囊括了分数知识点的所有内容,还有很多经典例题,所以它是学生学习和理解分数知识的基本材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教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这样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例如,教学《分数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教师可以教材中的经典例题为例:小红一家人一起吃午饭,爸爸将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自己吃了3份,妈妈吃了1份,那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饼?这个题目中,学生不仅要明确分数的定理、定义,还需要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解决这个问题,进而掌握分数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方法和思路,这样就能举一反三、一通百通。解析题目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别讨论小红的爸爸和妈妈分别吃了一张饼的3/8和1/8,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饼就意味着要计算3/8+1/8=?。如此,学生就能跟着教师的思路了解题目意思,并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将分数应用题转化成简单的分数加减题。这不仅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中经典例题的理解,还可以提升学生对分数应用题的深入分析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提取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利用学习工具进行游戏化教学
小学生喜欢什么,教师就应当提供什么。在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有这样的思想觉悟。特别是在面对学习能力和思维尚不完善的小学生时,教师更应尊重学生的真实意愿,将学生的兴趣点作为教学主题,利用学习工具进行游戏化教学,从而创设主题式的游戏化教学模式。
以“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认识——有趣的七巧板”为例,图形与几何教学不像数字与文字的教学一样,但这些图形与几何从知识层面上看,却是更生动的语言和文字,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在小学阶段,教师为学生配发教材时,会提供一些七巧板或者是积木、木条等工具。这些学习器具的配发不是没有作用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学习器具,让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兴趣。
大部分学生喜欢看动画片,教师就可组织“我是小小艺术家”游戏活动,开展“动漫展”教学,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多种动漫人物,引导他们用学习器具拼出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使学生在提升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例如,由于大部分学生喜欢《熊出没》,教师可根据这部动画内容组织动漫展,为小学生展示光头强、熊大、熊二、李老板、松鼠、嘟嘟、马戏团团长、翠花、熊妈妈等动漫人物,开展“我来拼一拼”活动,让小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动漫人物。如此,学生能在主题式的游戏化教学中进行有效学习实践,并在用七巧板拼图形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基本的图形思维。
三、借助信息技术,降低学习难度
对于小学阶段的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教学活动,还要适时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完美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等高科技教学设备进入普通小学教室。多媒体教学具有便捷性、交互性、形象性、激趣性的特点,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抽象的立体图形、几何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学生在学习时就不会限制在客观的观察想象上,而是可以通过具象的图形展示,更好地学习和解析数学知识,有效降低学习难度。
例如,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由于学生对二维图形的观察能做到熟练,但是对立体图形的观察就显得有些疑惑,尤其是立体图形的盲区或者是内部构成,学生往往无法很好地观察,这时教师可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全面认识立体图形的盲区。无论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甚至是一些不规则的立体图形,学生都能清晰地观察到内部结构和背面的棱、面等。
四、注重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知识迁移与应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证能力和实践精神的重要条件。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的方式锻炼实操能力,这是非常直接有效的方法。知识的迁移应用是递进式的:第一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第二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行学习;第三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三个步骤共为一体、缺一不可,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例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从知识内容上讲,它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难想象和理解复杂的图形,甚至完全不知道如何拆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结合生活中常见的萝卜、地瓜等事物,根据多边形的形状做出模具,进行切割,让学生对实物进行近距离观察,甚至动手实践,用道具进行切割。这样学生既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复杂图形的结构,培养想象力,还可以掌握一定的操作能力,从而将问题简单化。
再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学生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教师可将教学内容融入实际生活,让学生计算窗帘、桌布的面积。这样学生不仅能继续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奇妙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既要顺应时代教育发展潮流,又要积极改革优化传统数学教学体系,最重要的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为核心,制定科学、细致的策略,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寻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逻辑思维能力[1]。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个人浅见,希望其他教师能够基于文章的分析论证继续探索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和方法,文中的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黄淑文.试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J].中华少年,2017(34):177-178.
作者简介:夏平瑶(1992.8—),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8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