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索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中心环节。新课标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不断探索,掌握阅读教学艺术,拓展多种阅读途径,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带着情感和兴趣,投入到阅读教学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对学生的阅读起着促进作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独立阅读,从各方面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3-0082-01
  【本文著录格式】曹轶聃.探索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艺术[J].课外语文,2020,19(03):82,84.
  阅读的基础是建立在文字上的,学生看不懂,自然不会喜欢阅读。老师要为学生创造一定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喜欢阅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与学的效率自然事半功倍,这就要求老师有较高的阅读教学艺术。下面主要探讨几点策略,充分运用好阅读教学艺术,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
  一、精心设计阅读情境,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设计阅读情境上。传统的阅读教学,老师主要围绕课文进行讲述,老师提问题,学生找答案。这种功利化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但阅读效果并不太好,阅读对于学生更像是一种客观的任务,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将情境教学引入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阅读前和阅读中,更好地调动思维,激发想象力,有效活跃阅读氛围,吸引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有阅读的自觉性,才能提升阅读的教学质量。
  老师可以精心设计课前的导入环节,为学生创设形象逼真的情境。在学生阅读学习前,老师可以做一些教学准备展示给小学生。比如一则寓言故事、和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生活事例、一首歌曲、一件物品、一种情感等。老师可以结合相关的阅读内容进行情境设计,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典型的符合学生特点的,容易让学生接受的素材,来调动学生想要探究的好奇心,为阅读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的图片、视频功能,结合生动的教学语言,带学生进入阅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逼真具体的阅读情境。
  教材中的阅读内容多种多样,老师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安排一种或者多种情境。结合学生的情感随机应变,灵活组建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成功展开情境教学。阅讀教学中会遇到不同的创作手法,比如经常遇到先抑后扬的手法,如何让学生更艺术地理解这种手法,引导学生评价阅读人物,老师可以充分借助转变情境,引导学生获得答案。阅读中会有对正面人物的负面描绘,可以先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绪,对人物有初步的是非善恶的情感体验。当人物形象逆转时,老师再设计恰当的情境,更符合人物的行为和心理,让学生更顺利地理解和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等。
  二、激发兴趣融入情感,提高阅读感受能力
  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缺乏目标性和坚定的学习毅力,很多因素会影响到他们。学生有了阅读兴趣,会自觉参与课堂,积极思考,主动提出新的问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绪有很强的传染力,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为他们提供更宽敞的学习平台。比如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阅读题目,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的各种观点中可以看到其中的闪光点。老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增强学生的互动效果,带动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
  老师可以通过情感融入的方式,让阅读内容对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情感影响。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中的思想与情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学生的阅读感受能力。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接受水平进行启发和引导,积淀学生的阅读情感,陶冶学生的内在情感,让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融入情感,自主产生阅读情愫。老师要启发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将自己带入角色中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学生可能对某个人物有钦佩敬仰之情,老师可以让学生抒发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准确的表达,达到了情感陶冶的效果,增强了感受和理解能力,潜移默化中掌握了阅读方法。
  大部分老师对学生答案的准确性过于关注,而忽略了学生的真正想法。学生对阅读内容会有自己的感受、独一无二的想法,如果老师不鼓励学生表述,也不善于倾听和引导,就会消退学生情感陶冶的效果,让学生感觉阅读是一种学习负担。老师要提高自身的阅读教学艺术,扮演好倾听和引导的角色,陶冶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敢于质疑。为学生创造条件去表达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深度揣摩和领悟阅读内容,提升学生的情感发展水平和阅读感受能力。
  三、优化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老师要有意识地优化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优秀品质,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掌握大意。比如在解答阅读理解题目时,要快速浏览整篇文章,了解到阅读文章的中心、观点、结论、主题句等,先将基本梗概了解清楚,厘清文章的脉络。如果有时间可以认真品读原文,标记重要信息。然后浏览短文后面的题目,细读答题,有目的地阅读文章,在原文中找到大致范围,进行答题。最后复读全文,验证答案。考试时有时间要求,平时训练可以在时间上进行一定的训练,要求速度,更要求质量。
  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老师可以进行比较性的阅读。比如题材相同主题不同,或者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也可以相同的体裁或主题而不同的文章等。学生通过比较,可以更好地抓住特点,培养辨别能力。还可以进行探究性阅读,小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意识和能力,老师要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适时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从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进行一些求解性的阅读,在阅读前,老师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学生阅读后进行讨论交流,找到正确答案,培养学生锁定目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学会创造性的阅读。比如同一个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来思考问题,学生在发散思维中,丰富了阅读思维方式。进行多种训练,培养了学生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课文的习惯,让学生善于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渗透学法指导,抓住训练时机,让学生主动学习,领悟学习方法。老师要定期带领学生回顾阅读学习的过程,从中总结出阅读的规律,总结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觉运用,探求新知。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老师要有意识地创造学习迁移的环境,将学到的阅读方法可以迁移到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巩固所学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总之,老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要把读书的选择权交到学生的手里。要设计有利于阅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只有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学生才会真正喜欢阅读。学生带着好奇心,在快乐阅读的心态下,才更容易调动起学生的阅读情感,促进学生阅读感受能力的提高。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要掌握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品质,还要享受阅读的乐趣,真正发挥好老师的阅读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王闯.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艺术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7(32).
  [2]高阳阳.互动艺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
  [3]陈玲.为孩子插上隐形的翅膀——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艺术[J].成才之路,20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19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