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发展现代体育、传承传统体育精神的根本。近些年,随着信息化时代以及外部经济浪潮的冲击,我国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始逐渐褪色或流失。基于此,本文提出从政策、资金上保证机制顺利运作,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宣传,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进步三方面保障对策,以期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提供一点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民族体育文化  传统体育文化  保护机制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c)-0200-0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现当代体育文化的本源。继承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的实践路径,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近些年,随着信息化时代以及外部经济浪潮的冲击,我国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始褪色或流失,如何利用时代特色,建立完善相应的保护机制,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人类在体育活动和体育运动实践中,通过身体形态、运动技能、运动器材以及意志、观念、时代精神反映出来的具备各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具有时代传承和地域特点,规范各民族体育行为同时,也形成了各具一格的民族行为和价值观念。如中国武术中的太极拳,就凸显了儒家“中庸”“中和”的价值观。
  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现状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按照类别就可分为技巧类、竞速类、较力类、弹射类、击打类、掷接类、攀爬类、武技类、舞艺类及其他类10个大类,超过110个具体项目。其中,太极拳、摔跤、八段锦、蹴鞠等被大众广为熟知,且随着国内全民健身战略,传统体育武术赛制、电视剧、武侠小说等的宣传推广,以太极拳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然而我国民族众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极为丰富,现在以太极拳为代表被大众广为熟悉的只占据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极少的一部分。
  很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区贫困,居民收入与公共财政水平较低,当地体育基础设施欠缺。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许多民族聚集区人们开始走进城市,接触国内外的新鲜事物,思想受到新时代冲击之余,民族聚集村落也逐渐萎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原生环境受到破坏甚至是不复存在,如维吾尔族的传统体育项目“麦西莱埔”。此外,也因为部分民族傳统体育项目本身对技艺要求较高,如达瓦孜技艺等,近几年已经极少有年轻人有天赋并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继承这一难度极大的体育项目,出现了传统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断代和消亡。
  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机制实践路径
  3.1 从政策、资金上保证机制顺利运作
  在政策的制定上,我国政府应通过相应的法律制度来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如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就提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少数民族聚集区具有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在其成长成熟过程中,离不开体育文化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于团结我国的众多民族,促使民族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如经过挖掘和整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射弩、赛马、摔跤等已被民运会纳入正式的比赛项目,长拳等以及纳入了亚运会武术比赛项目。此外,我国民族众多,政府在起到宏观调控作用的同时,应广泛开拓社会投资渠道,大力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原生环境,建立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村寨,补全当地体育基础设施短板,制定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具体保护方案,给予资金扶持,设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扶贫基金,给予文化产业税收方面的优惠,保证政策实施落地,实现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
  3.2 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宣传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别是其中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至今承载着丰富的民族历史和精神文化,是民族聚集区及少数民族珍贵的社科资源。首先,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支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展休闲体育旅游、品牌节庆活动、当地体育赛事活动等,即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跟当地民族地理景观、历史建筑以及风土人情结合起来,建立大型的旅游基地,树立体育休闲旅游品牌,借助旅行社、旅行公司等终端等大力宣传,全面推广,在商业化大环境下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周边产品,延长体育文化产业链,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发展之路,提高保护效率和保护收益。其次,利用体育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借助国际文化交流形势,促进各国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融合、互补,使得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大范围的认同与共鸣,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提供内容和契机。如泰山2017年举办的第31届泰山国际登山节,吸引游客数万人,吸引外资172亿元,实现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双赢。
  此外,需要转变传播思维,改变过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口口相传、师徒相传、家族传承等转播继承方式,利用新时代特点以及新媒体技术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全民健身体系,建立报纸、电台、电视、期刊、网络、移动端等多渠道、多层级的文化传播体系,以线上线下联动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于全民健康体系的宣传推广。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在现有全民健身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长拳、太极拳、气功等占有较大比例。这说明即使在西方竞技体育以及信息技术冲击下,民众对于我国传统民族体育文化仍有较大青睐。因此,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全民健身,既顺应了当代民众的健身需求,也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延展了市场空间。
  3.3 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进步
  2017年1月,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应把民族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包括幼儿时期启蒙教育,以及成年后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等。因此,应加快传统民族体育学科在各级教育系统的构建,尽快融入校园。
  民族传统体育,特别是其中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因其具有强烈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在综合类大学中过去没有得到推广普及。然而民族传统体育往往不需要特定的器械设备场地,也没有复杂的竞赛规则,借用现代的体育教学场地和教学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教学推广和实践。如射箭,与现代体育项目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且活动占地小、竞争性强,游戏趣味足,既能带给学生一定的训练量,又能增加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将传统民族体育文化,借由学校这一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传承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和热情。
  4  结语
  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传承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自身需要,也是我国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必然要求。因此,应结合政府、社会、高校力量,建立多层次多体系的保护机制,以期在西方竞技体育以及信息化技术冲击下,保护我国传统民族体育文化,并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参考文献
  [1] 李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机制探讨[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8):148-152.
  [2] 刘次琴,陆宇榕.文化自信主题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1):42-46.
  [3] 佟显峰.文化生态学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视域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5):61-64,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3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