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计算机软件工程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20个世纪80年代,计算机网络才刚刚兴起,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计算机网络便深入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还带来了软件工程的发展,各种各样的软件进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问题。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开发与应用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即电信诈骗,除此之外,还有恶意的病毒攻击和安全风险。通过对软件的攻击,进而可以直接侵入到计算机内部,进而窃取计算机内部的信息,来达到一定的目的。本文针对计算机软件工程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应用提供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  安全防御  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10(c)-0105-02
  近年来,计算机软件安全的问题都受到人们的重视,也要求很多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制造者必须保证其软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人们在生活中会应用到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软件,同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而,网络安全问题受到了重视,在研发计算机软件的过程中,软件是安全防护性也成了考察的重点,计算机用户趋向于安全防护性能较高的软件,保证其自身的数据信息不会受到病毒的攻击。
  1  目前计算机软件安全现状
  1.1 计算机软件攻击呈隐蔽性和多样性
  从计算机网络发展至今,存在很多病毒恶意入侵的现象,很多情况下,在人们没有发觉的情况下,计算机软件已经遭受了病毒的入侵。病毒具有隐蔽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人们根本无法察觉,而计算机软件已经遭受了病毒的入侵,这是病毒的一大特点。而且很多计算机软件很庞大,其本身在开发与研究的过程中就存在很多漏洞,很容易被不良居心的人利用这些漏洞窃取用户的信息和密码等,进而盗取内部信息,损害用户的利益。这些病毒攻击者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法,攻击手段花样百出,防不胜防。
  1.2 进攻方式以软件居多
  计算机受到病毒攻击最多的方式就是软件携带病毒进入计算机系统的内部,当携带病毒的软件被用户下载安装到手机或者计算机内部时,便带入了病毒,随后病毒便会入侵整个系统中心,进而获取用户的信息和密码。目前,常见的病毒有木马、蠕虫等。因此,用户在安装计算机软件时必须要从正规的渠道和网站内部下载安装软件,不要去浏览一些不安全的网站。软件本身存在的系统漏洞就会给病毒制造者以可乘之机,因而,软件开发者也有一定的责任要去保证软件其本身的安全性。
  1.3 病毒种类多,数量大
  目前,计算机软件中存在的病毒已经超过了4亿,病毒种类多,数量大,通过安装一个携带病毒的软件,其中就含有大量的病毒,其危害性非常大。在计算机软件受到侵害的种类中,病毒感染就占据了绝大部分,从2006年起,由于病毒感染而发生软件安全问题的现象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增长,一直到2016年才停止。但也每年都会发生计算机软件被病毒侵害的现象发生,由于病毒的种类多,数量多,银行都会遭受病毒的入侵,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损失大量的资金。一些恶意的病毒入侵者会专门侵入银行的内部系统,从而窃取银行内部的数据信息和密码,偷盗资金。因而,银行内部系统必须建立一个完善且防护性较高的系统防止病毒的侵入。
  2  计算机软件工程存在的安全问题
  计算机软件存在的安全问题有很多种,有的是软件内部的系统漏洞,还有的是外来病毒的恶意攻击,又或者是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浏览了一些携带病毒的网站,使得计算机内部携带了病毒。这些存在的安全问题都会威胁到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安全稳定性。
  2.1 软件系统内部存在漏洞
  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在开发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疏忽而对软件内部的漏洞没有及时察觉到,而病毒可能就会钻这些漏洞的空子,携带病毒对软件进行恶意的攻击或者通过这些漏洞进入软件系统的内部,读取密码或者数据信息,从而从中获得利益。这是由于计算机软件开发者本身存在的技术问题,因而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向来对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有着较高的技术水平要求,确保在研发的过程中不会被病毒恶意侵入,这也是软件开发者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对于一项计算机软件开发工程来说,在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关注软件的动态,如果一旦发现有病毒入侵,应当立马做出反应措施,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来阻止病毒的入侵。因而,软件工程的开发人员在研发工作结束之后,必须要对其软件工程进行反复的测试,确保不会出现任何的漏洞给病毒入侵者以可乘之机,这也是软件开发人员必须要做好的工作,也是对他们基本的技术要求。
  2.2 容易遭受外部病毒的攻击
  计算机软件工程遭受外部病毒的入侵是常见的一种情况,还是由于其本身的安全防护性不高,给外部病毒以可乘之机。在2016年2月,孟加拉中央银行在遭到病毒攻击后损失超过8100万美元,同期,攻击者也对纽约的金融机构发起了进攻。这些都是遭受了恶意的病毒攻击之后造成的后果,因而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来说,必须要提高其自身的安全防护性,保证其能够抵御恶意病毒的攻击。病毒的泛滥,使得很多計算机软件工程都遭受了病毒的攻击,这些外部的病毒不仅攻击性强,而且还会投入内部的信息和数据,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3 用户浏览存在病毒的网站
  目前,浏览器中有很多存在病毒的网站,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浏览存在病毒的网站很可能会使计算机或者手机内部携带病毒,进而攻击系统内部,这也是造成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安全问题之一,这些存在病毒的网站会恶意攻击计算机内部的系统网络,损坏其自身的安全防护性。因此,研究人员在开发计算机软件工程的过程中,一定要设置安全防护提醒,当用户在浏览存在病毒的网站时,系统内部能够有所提示,并且能够做出一定的安全防护工作,阻止病毒的入侵。而且,在浏览器中,其实存在很多的病毒网站,这些病毒网站,一旦你進入,马上就会有病毒侵入用户的计算机系统内部。因此,一定要避免浏览安全性低的网站,在正规网站中浏览或者购买商品。
  3  针对计算机软件工程安全的措施
  3.1 强化计算机软件工程安全管理
  政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以及各行业的发展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另外政府作为计算机软件安全管理的主体,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发挥着主导性作用。一方面,政府以其管理者的身份制定相关的计算机安全管理法规制度等,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主导树立计算机软件安全产业发展的政策,保证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所以,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突出政府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相关方面的法律制度,从而营造一个良好且安全的社会环境。政府还要做出积极的宣传和创新,积极呼吁人们维护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环境。这是从政府的角度来打击计算机安全的犯罪,从个人来讲,也要提高其自身道德素质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坚守道德底线和准则,在应用计算机软件工程时,要坚守每一个网民应该有的道德底线和素质,一旦发现任何存在病毒的网站,应当立马举报,从根本上改善互联网的生态环境。
  3.2 强化计算机软件工程安全技术
  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要与时俱进,按时检测网络安全与软件防护工作,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数据记录,结合实际要求对软件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具体分析和预测。软件开发人员要对购买用户进行使用方法宣传,引导用户正确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并加强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最大限度的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事故。最重要的是,有关软件开发人员要尽快提高研究杀毒软件的进程。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离不开企业的管理以及相关政策的完善,所以为了营造更加完善的网络环境,需要企业在制度方面做出合理的改进,及时发现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出预测,从而做出更加完善的管理方案。随着病毒的泛滥,一些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在研发的过程中就会做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其中使用最广泛的就是防火墙技术,这种防火墙技术在遇到病毒入侵和黑客入侵时有强大的抵御功能,而且在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后台,还可以勘察用户的使用情况,如果有恶意病毒入侵,软件系统的后台就会做出及时的反应。
  4 结语
  我国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意味着信息的采集和计算都要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人们日常生活也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电信诈骗、网络病毒、电信诈骗等等都是计算机软件应用不安全的表现。为了预防及修复计算机软件工程中存在的漏洞及病毒,本文提出了几点意见,对计算机建立防火墙技术、对重要数据信息进行加密、运用入侵检测技术,在病毒出现在计算机之前,就把它扼杀在摇篮里。同时,在使用计算机时,一定要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检查与维护,出现漏洞要及时修复,定期排查病毒,不浏览一些具有危害性的网页,从根本上保护好私人信息。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影响国家之间联系以及竞争的主要因素,所以必须注重对网络信息的发展和改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着我国企业的发展,同时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同时技术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另外,针对网络信息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要进行及时的治理和改进,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尚建人.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电子测试,2018,393(12):132-133.
  [2] 弥璞.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415(21):219-220.
  [3] 曾垒焱.计算机网络应用中的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J].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8(1):41-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43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