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动技能学》在高校体育专业开展现状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运动技能学》是体育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课之一,其知识对于体育专业的多个分支都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体育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的《运动技能学》教学存在诸如教学模式单一、评价方法不合理、难度控制不当等问题。以上问题可以通过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激发教室创造力等途径解决,以应对社会对体育从业人员的更高要求。
  关键词:运动技能学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  混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b)-0068-02
  运动技能学,又称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Motor Control Learning),是研究人类学习、获得和保持动作技能及其各种动作技能形成机制与相互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运动技能学习是身体运动与动作协调能力的获得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人们更加重视身体健康,因此体育运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运动不仅提高人们身体和心理素质,还是医疗体育的“处方”。体育专业学生是我国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到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学校体育的发展及体育教育的振兴。就目前高校运动技能学与控制课程来说,还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和教学评价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学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促进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学效果,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1  我国高校体育专业《运动技能学》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1 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高校体育专业运动技能学大多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教师刻板讲解课本知识,学生简单了解学习内容。教师与学生还是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并未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和组织者。很少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没有很好地利用课前和课后的时间,只在课中传授知识,且大多采取授受式教学,较少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因此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高校较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大多在教室传授理论知识,很少与实践相结合。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运动技能学》课程的顺利开展。
  1.2 评价方法不当
  高校对《运动技能学》课程的评价方式尚为落后,通常以课程的最后考试成绩、上课出勤率及课堂表现为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单一且缺少人性化。较少采取线上线下综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只把线下作为评价内容的重要部分。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进步程度、学习态度、学习意志等细微的方面进行考察,单一的线下课堂教学很难整体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高校对《运动技能学》的评价方式还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
  1.3 教學难度控制不适宜
  《运动技能学》课程难度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学内容的安排要考虑到学生的真实水平。若难度较小容易出现天花板效应,难度较大又容易出现地板效应。教师在提及《运动技能学》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机制问题时,体育专业学生并未很好地掌握生理、解剖和生化等方面知识。导致学生即使认真也听不懂,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学难度又受场地器材、学习兴趣的额外因素影响,因此很难控制。
  1.4 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高校的体育专业教师分为理论课与专业课教师两类,理论课教师缺少专业知识,专业课教师缺乏理论基础。很少有理论与专业较好结合的教师。目前高校《运动技能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缺少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另外,由于近年来高校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教师不得已身兼数职,很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探究更加完善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此外,由于高校的许多教师年龄偏大,精力和动力不足,很难保证《运动技能学》课程正常开展。
  2  我国高校体育专业《运动技能学》教学问题的对策
  2.1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
  针对《运动技能学》课程概念多,学生不易记忆,学生畏难,影响深度内容的理解与技能的训练这一现状。高校应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采取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由于当今电子设备快速发展,学生更喜欢线上自主学习的新鲜体验,而不是进入课堂听老师刻板讲解书本知识。因此高校应增加线上学习时间,减少课堂讲解所占比重。将概念学习部分移动到线上,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如PPT、短视频讲解等呈现,同时利用概念结构图增强概念之间的联系,强调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与主次关系。由此,降低概念数量多给学生带来的学习难度。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建立丰富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应科学分配线上和线下的学习时间,合理利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时间,课前可在线上进行预习课和预习测试。课中针对课前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答疑、小组讨论、课中测试和成果展示。课后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布置课后作业、课后拓展等。
  2.2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高校应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例如作业评价、测试评价、讨论情况、问卷分析、课堂测试、课堂表现和实际操作。线上可通过教学软件进行在线学习行为分析,如在线时长、参与讨论次数、观看教学视频总时长等。线下,一方面,利用传统的课堂教学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测试成绩、出勤率等指标;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高校须结合《运动技能学》和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制定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接受程度和学习态度等细化评价指标,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差异性评价方法。要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反馈研究,发现当前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评价的科学性。
  2.3 丰富教材内容,兼顾教学难度
  根据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理论较弱和实际操作能力较强这一特点,教师应从学生的未来发展出发,深入探究《运动技能学》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不断调整《运动技能学》的教学内容。首先,应与学生就业相结合,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体育教师行业,因此教师要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其次,还要考虑高校学生和场地设施的现实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教学难度,革新传统的课堂讲解,引入高新技术作为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2.4 激发教师的创造力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高校教师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开展。高校要加强对《运动技能学》任课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大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鼓励青年教师走出书斋,多与学生接触,切实把握学生的需求,更好地创造新的教学方法。高校应提高《运动技能学》教师的待遇,建立更多的奖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运动技能学》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贴合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难度等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调整,更好地为体育专业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心理需求和未来发展出发,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学习兴趣,更好地促进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浩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49.
  [2] 侴眹,韩冬.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任务中“学习”与“锻炼”的矛盾[J].当代体育科技,2012,2(25):28-29.
  [3] 陈娅冰,赵志豪.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便捷模式探讨[J]. 教育现代化,2018,5(20):127-129.
  [4] 赵海军.对体育课程标准改革与体育师范生师资培养的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87-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8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