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机制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进行了深入而彻底的改革,对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很大程度的促进作用。但受薪酬制度不科学的影响,导致事业单位职工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无法充分发挥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难以适应如今的时代。针对这种情况,事业单位就需要结合人事制度改革要求,配套改革薪酬制度,构建其完善的薪酬激励机制,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探索
  薪酬激励制度指的是通过薪酬制度的科学制定,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更好地服务于单位的整体发展。事业单位包括非经济性薪酬激励、经济性薪酬激励两个组成部分,前者主要是从工作环境、发展潜力等方面激励职工,后者则是借助于工资、奖金等激励职工。在薪酬激励机制的构建过程中,事业单位除了要设计经济性薪酬内容外,还需要重视非经济性薪酬激励的设计。
  1.事业单位薪酬体系的主要组成内容
  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事业单位的薪酬体系:第一,组成项目。研究得知,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津贴补贴以及绩效工资等组成了事业单位的薪酬体系,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实际情况。岗位工资充分体现了事业单位以岗定薪的原则,国家统一制定其级别和标准。而岗位工资又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技术型岗位和管理型岗位,事业单位能够对这些岗位灵活设置,进而对岗位工资的等级合理确定。事业单位往往借助于年资来体现薪级工资,工作年限、任职年限等都会影响到薪级工资。而津贴补贴则涵盖了生活补贴、岗位津贴等内容,国家统一制定补贴的项目与标准。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能够自主确定的,其能够发挥出一定的激励作用,资金的利用率得到提升,同时可以更加合理的分配事业单位的收入。第二,组成比例。一般来讲,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津贴补贴以及绩效工资分别占据了15%、10%、10%和60%的比例。临时性的工资收入,只占据了5%左右的比例。
  2.事業单位现阶段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
  随着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事制度的深入改革,现阶段的薪酬管理体制逐步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对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制约作用,难以调动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热情,不利于事业单位整体竞争力的增强。主要表现如下:
  2.1 利益动力缺乏
  目前,我国主要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与财政状况,来调整事业单位的工资增长水平。这样事业单位职工的薪酬就不会受到个人技能、日常表现等因素的影响,降低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难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服务质量和社会信誉,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2.2 事业单位自主分配权力缺乏
  因为事业单位的工资标准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主要受国民经济、财政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工资制度、工资政策的集中和统一,导致平均分配现象广泛存在。事业单位虽然是独立的,但薪酬分配却无法自主施行,这样单位内部的分配制度就无法得到合理的调整和完善。
  2.3 无法有效调节人才资源的配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价值规律、人才供求规律决定着人力资源的配置。事业单位要想吸引到更多的人才,留下现有的人才,在薪酬分配制度制定过程中,需要将人才价值等因素充分纳入考虑范围,这样劳动者的需求方可以得到满足,充分实现其自身价值。因此,要想有效配置人才资源,就需要对现行的薪酬激励体制进行优化。
  2.4 宏观调控、约束力缺乏
  目前来讲,难以有效调控事业单位工资的总额管理,工资计划、基金管理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且监督制约机制缺乏,没有充分开展审计监督、税收约束等工作,导致正常的工资分配秩序得不到实现。
  2.5 工资管理不符合人员管理需求
  现阶段,我国深入改革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让事业单位过去行政级别形势逐步被人才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所取代。用人机制的创新,要求对薪酬分配激励机制进行配套的革新与完善。
  3.事业单位薪酬制度出现问题的原因
  3.1 国家统一制定工资标准
  目前,事业单位的工资标准由政府人事部门统一制定,职工的积极性大打折扣,缺乏利益驱动。职工的薪酬水平不挂钩于日常表现、技能水平等内容,导致薪酬的激励作用得不到发挥。
  3.2 薪酬结构不够合理
  现行的宽带薪酬制度,造成了严重的薪酬结构平均主义。调查发现,我国事业单位主要将宽带薪酬制度运用过来,相邻薪酬等级之间的差异较小,具有浓厚的平均主义色彩,导致工资水平难以将员工的个人价值体现出来。此外,没有合理设计薪酬比例,稳定薪酬占据了较大的比例。
  4.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机制的改革与完善策略
  4.1 将多元化的分配制度逐步构建起来
  事业单位具有较多的岗位类别,而工资制度却是单一的,这样岗位特点与岗位要求就得不到体现。因此,需要结合事业单位所设岗位状况,将多元化的分配机制构建起来,通过岗位绩效工资的实施,促使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薪酬状态。部分员工处于重点岗位,则需要对其待遇水平适当提升。针对事业单位管理层,则可以将年薪制实施下去,这样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可以得到有效增强。对于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则可以将兼职兼薪制度给落实下去。总之,分配机制多元化的实施,能够将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薪酬分配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整体活力得到有效增强。
  4.2 薪酬体系需要与市场状况符合
  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在构建薪酬分配制度时,需要逐步接轨于市场。相关人员要深入调查市场薪酬,对薪酬趋势、职位薪酬水平、激励措施、福利状况等认真研究,进而对薪酬分配策略更加科学与合理地制定。
  4.3 逐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要充分落实能力导向、业绩导向原则,构建的绩效考核制度,需要对岗位职责进行核定,对工作任务进行量化,以便对考核目标进行确定,这样员工的贡献情况,将会直接决定员工的收入水平。具体来讲,第一,将考核指标体系翔实构建起来。绩效评估指标设计过程中,要将部门情况、层级情况、地区情况等因素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对评估维度适当增加。结合实际情况,还可以设计一些动态评价指标,以便对机动性任务、临时性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察。要细化每一个评估维度,尽量细化到三级指标,且对评估标准进行明确。要量化关键指标,若指标确实不能量化,则需要利用语言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说明。要对指标权重设置方法合理选择,促使指标考核的操作性得到增强。第二,将评估方法体系科学构建起来。众所周知,我国事业单位具有较多的门类,层级、类别的不同,导致其具有差异化的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因此,就需要将分类评估实施下去,结合工作人员的实际类别和层级,选择针对性的评估指标体系。要对考核方式合理选择,搭配使用定量考核、定性考核两种方式,增强考核评估的客观性,规避主观因素的不良影响。在评估过程中,要让群众广泛参与进来,促使信息来源得到扩大。通过多方评估主体的引入,领导一言堂的现象可以得到消除。一般来讲,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判定评估档次,增强考核评价的科学性。第三,对评估反馈体系进行完善。为了增强评估过程的有效性,需要对评估反馈机制进行科学构建。此外,要将评估补救程序构建起来,这样部分员工不认可评估结果的话,可以直接申诉于主管领导、上级主管部门,增强事业单位职工的满意度。第四,对评估结果的运用范围进行拓展。绩效评估环节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紧密联系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方面。因此,要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运用评估结果,直接挂钩于事业单位职工的奖惩、升迁、任职等方方面面。
  结语
  综上所述,薪酬制度体系的合理与否,关系到薪酬制度激励作用的发挥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甚至还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因此,结合现阶段事业单位薪酬激励制度中存在的不足,相关人员要紧密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内容,贯彻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研究薪酬激励的完善措施,将更加科学的薪酬激励体系构建起来,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行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7,4(10):123-125.
  [2]李松晓.激励机制在改革期事业单位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经贸,2018,5(11):43-44.
  [3]沈全保.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8,3(12):66-67.
  [4]沈佩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9(11):99-101.
  [5]赵伯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8(19):99-101.
  作者简介:
  郭佳丽(1991.7-  ),女,汉族,辽宁沈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本科专业:财务管理,研究生专业:工商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8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