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陕西省耕地质量提升模式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根据土地整治项目调查结果,总结陕西省耕地质量提升模式,并对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渭北黄土旱塬区提出有针对性的土地整治技术模式。了解目前陕西省耕地质量分等工作,掌握耕地质量分等指标区的划分依据以及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取2015—2025年间陕西省计划实施的3大重点整治工程试点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定性分析,深入剖析试点项目类型和耕地质量提升模式,达到研究目的。
  关键词:土地整治;耕地质量;提升模式;耕地质量分等
  中图分类号:S34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215020
  收稿日期:2019-12-26
  作者简介:魏昌(1995-),男,硕士。研究方向:耕地保护、土地利用规划。
  1 研究内容
  1.1 耕地质量分等指标区
  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1]要求,结合陕西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特点,将陕西省分为6个国家二级指标区,又以陕西省地貌、复种类型为基础,细分为7个省三级区。分别为: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渭北黄土旱塬区、关中渭河平原区、商洛山地丘陵区、陕南秦巴中高山区及陕南低山平坝区。
  本文拟选取的土地整治项目,分别位于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渭北黄土旱塬区。从位置上看,依次为从北到南。
  1.2 土地整治技术类型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2],从陕西省的自然条件、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出发,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前提,大致分为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工程。
  本文拟选取的土地整治项目,综合运用了上述多种土地整治技术手段。
  2 研究项目概况
  本文拟选取2015—2025年间,陕西省计划实施的3大重点土地整治工程试点项目为研究对象,包括榆阳区岔河则土地开发项目、延安南泥湾土地整治项目和雷家河兰家堡示范区土地整治项目。3大试点项目所在指标区和分等因素见表1。
  3 研究过程
  3.1 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内部资料、陕西省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等。
  3.2 研究过程
  3.2.1 榆阳区岔河则土地开发项目
  榆阳区岔河则土地开发项目位于榆林市榆阳区岔河则乡,对应指标区是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荒沙地和其它草地。项目建设总规模约374hm2,新增耕地约359hm2。项目总体以灌溉分区划分为10个地块,采用喷灌和滴灌相结合的灌溉方式。该项目在运用毛乌素沙地砒沙岩与沙复配成土等技术实施建设后,达到“田、水、路、林”综合治理的效果,建成田成方、路相通、树成行、水电配套齐全的高标准现代化农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3]。
  3.2.2 延安南泥湾土地整治项目
  延安南泥湾土地整治项目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对应指标区是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低产旱地。项目建设总规模约591hm2,无新增耕地。项目通过四项创新型科研改造思路(一新新在普探技术、二新新在截沟治水、三新新在灌排相连、四新新在生态保护)和工程措施的应用,努力将项目打造成了土地整治示范工程、生态民生工程和治沟造地样板工程,重现了“陕北好江南”风貌,在增产增收的同时,带动了当地红色旅游业的发展[4]。
  3.2.3 雷家河、兰家堡示范区土地整治项目
  雷家河示范区土地整治项目位于渭南市澄城县寺前镇雷家河村,对应指标区是渭北黄土旱塬区,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旱地和其它草地。项目建设总规模约44hm2,新增水浇地约32hm2。项目通过综合整治,配套水利、农业、林网建设及交通设施,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改善了耕作条件、提升了耕地等级,使农田具备了“挡、排、灌、蓄”功能,有利于实现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
  兰家堡示范区土地整治项目位于宝鸡市陇县河北镇兰家堡村,对应指标区是渭北黄土旱塬区,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旱地、园地和林地。项目建设总规模约78hm2,新增水浇地约74hm2。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设置双梗连接生产路贯通每个田块,起到集水、排水等作用,同时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项目还首次采用工程措施对项目区林木加以保护。
  3大工程各试点项目的建设总规模、新增耕地规模、耕地质量提升模式以及项目所处指标区情况见表2。
  可以看出,上述项目都不只依靠单个土地整治工程类型,而是因地制宜地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多种工程技术手段。榆阳区岔河则土地开发项目通过改良土壤条件、合理利用水源,形成了一定规模和质量的耕地;延安南泥湾土地整治项目主要通过治沟造地旱地改水田,来提升耕地质量、增加粮食产量;雷家河、兰家堡示范区土地整治项目通过综合整治,配套农业、水利、交通设施及林网建设,改善了耕作条件、提升了耕地等级。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耕地质量提升模式总结
  通过上文了解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提升方式,结合项目所处指标区的分等因素,不难发现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水资源條件、基础设施条件等。更值得一提的是,耕地自身存在的限制因素是阻碍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5]。
  由于陕西省土地整治项目数量和整治前后耕地等数据获取量不足,难以用统计学的方法总结耕地质量提升模式。只能参考有关土地整治提升耕地质量的文献资料,针对陕西土地利用条件定性说明耕地质量提升的常见方法[6,7] 。
  4.1.1 发挥水利优势条件,注重 “坡改梯”效益   如陕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为0.127hm2,高于全国人均耕地0.1hm2的水平(2017年统计数据),说明整体上耕地数量相对充足。水资源方面,陕南位于秦岭以南,年降雨量丰富,水肥条件良好,但地处秦巴山地,坡耕地较多,面临水土流失的生态安全威胁和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压力。所以要提高陕南地区耕地质量,要通过进一步整修水库、堰坝,增辟水源,增加蓄水量,提高灌溉能力,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实现“旱改水”项目顺利落实;通过流域治理,加固堤埂和改造电力排涝站,提高泄洪排涝能力,建立高标准的排灌体系,防止土地盐渍化;循序渐进地改坡地为梯地,间接减小耕地坡度,达到蓄水保肥效果,提升耕地质量。
  4.1.2 培育和提高土壤肥力,严格实施各类规划
  如关中地区,地力条件好,是陕西省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应结合高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和沃土工程,进行农田土壤综合培肥。通过实施农作物秸秆还田、增施商品有机肥或农家肥等措施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变常规施肥方式,调整施肥品种,尽量减少氮、磷、钾比例相同的酸性复合肥及含氯化肥的施用,调节土壤pH值,遏止土壤酸化;关中地区地势平坦,城市规模相对较大且扩张速度快,不少耕地因城镇化扩张被滥用和污染,人地矛盾突出。因此,要保证耕地整体质量不降低,必须严格实施各类规划,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等,提高占用耕地成本,减少或避免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
  4.1.3 提倡合理强化耕作,实行水旱轮作
  如陕北地区,结合当地缺水实际,在冬季或早春实施农田深耕晒垄,促进土壤风化,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潜在养分分解,提高有效养分含量。水田通过“水旱轮作”,特别是夏、秋季轮种旱作,利于土壤干湿交替,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空隙度,强化土壤供肥能力,发挥土壤潜在肥力。事实上,由于陕南关中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陕西省省内占补平衡项目和指标多集中在陕北生态脆弱区。在开发耕地或提升耕地质量的同时,一定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确保农林牧畜综合发展,防止水土流失,间接保证耕地质量。
  4.2 项目指标区土地整治技术模式探讨
  通过对以上3个典型工程的深入剖析,结合各个耕地质量分等指标区的分等因素和实际情况,分别提出相应的土地整治技术模式。
  4.2.1 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
  该区土地面积相对广阔,人均占有量较大,地形多为河滩低洼地带,风蚀沙化和盐碱化问题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土地整治工程设计中可以全面挖掘低等地的提升潜力,运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提高改善有效土层厚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该区地形相对平缓,土质松散,透水性强,降水容易下渗、汇集,地下水相对丰富,所以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改善土壤盐渍化灌溉保证率。生物资源方面,该区的野生生物资源种类比西北部干旱区丰富,应利用优势资源,改变以往单一经营方式,合理种植谷子、糜子、玉米、马铃薯、荞麦等杂粮和水稻,提高抗风险灾害能力。针对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而言,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完善排灌系统,营造护林田带,改良土壤,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刻不容缓[8]。
  4.2.2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该区地形多为丘陵,是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在提升耕地质量过程中,宜将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实现绿色发展。具体来说,应适当放宽土地整理项目立项的连片面积规模标准,因地制宜确定新增耕地指标,强化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由于该区地面支离破碎且坡度大,最好选择在地势较为平坦且提升潜力大的区域开展土地整治,不建议以耕地占补平衡、低丘缓坡开发为名开垦林地、草原,容易适得其反,造成生态环境二次恶化。鼓励生态脆弱、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地区,运用增减挂钩政策,合理引导移民搬迁,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复垦以还林还耕还草和调整使用,将增减挂钩取得的收益按规定用于农村,促进新农村建设和耕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9]。
  4.2.3 渭北黄土旱塬区
  该区地形平坦,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环境状况可概括为:土地面积大、土质良好;光温条件丰富,但水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结合雷家河、兰家堡示范区土地整治项目来看,应支持粮食主产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农田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完善;合理引导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配套水利设施建设,确保灌溉问题得到解决,落实“旱改水”项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加大耕地污染的防治力度,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确保耕地质量不降低和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10]。
  参考文献
  [1] GB/T 28407—2012,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 DB37/T 2840—2016,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S].山东: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6.
  [3] 盛晓磊. 榆阳区岔河则乡土地开发项目设计与管理研究[D].陕西:西安理工大学,2017.
  [4] 张雷.基于土地整治模式下的生态农业与旅游系统耦合研究——以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土地整治项目为例[J].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18,3(10):30-34.
  [5] 邵雅静,员学锋.基于限制因子分析的耕地质量提升潜力分区[J].生态学杂志,2019,38(08):2442-2449.
  [6] 张曹斌,王珊. 基于分等因素的耕地质量提升潜力研究[J].南方农机, 2017(12):64-65.
  [7] 唐亚平. 陕西省耕地数量质量时空变化与粮食生产保障研究[D].陕西:西北大学,2014.
  [8] 尚愛军. 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8(04):241-243.
  [9] 张学斌.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 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11.
  [10] 常庆瑞,王占礼,吴哲夫.渭北黄土台塬区土地资源评价及其开发利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S1):50-55.
  (责任编辑 周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58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