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地域差异与转型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幸玲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土地財政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不少地区的土地出让金持续增长,使得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感越来越强,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发展格局。本文笔者从土地财政地域差异的表现出发,探讨缩小土地财政地域差异的策略,以期推动地方政府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土地财政;地域差异;转型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土地财政一度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但是事物往往具有双面性,部分区域的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收益和财政收入,过度依赖土地经济,导致土地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很高,甚至还出现了用土地抵债的情况。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结构面临着转型,在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土地财政出现的问题愈加明显,虽然政府也出台了系列措施进行宏观调控,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区域发展的经济风险依然存在。
一、土地财政地域差异的表现
分析土地财政地域差异的重要指标就是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它直接反映出土地收入占区域总收入的比重。如2018年全国土地收入最高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和山东,遥遥领先于青海、宁夏和海南等地区。在2018年全国各省市土地财政依赖程度的分析报告中显示,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较高的省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和浙江这类近几年房价攀升的省份,以及河南、四川等因实施了大规模的棚改,土地价格上涨的省份。而部分省市则在调整自身经济结构,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向其他方向重点发展,如青海、重庆等地,正积极推动旅游经济发展,优化财政收入结构。
二、缩小土地财政地域差异的策略
(一)因地制宜进行土地财政改革
卖地换来收入,支撑城市扩张,这是过去20年土地财政的根本逻辑。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城市收入由土地收入支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加强,过去地方政府依靠土地出让金以及土地房产税费等收入维持区域发展的土地财政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从短期来看,土地财政虽能给地方政府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并且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其存在系列弊端,比如对土地资源的浪费、高房价以及可触发的财政风险等。所以当前需要因地制宜地改进土地财政模式。因不同的地区存在的问题不同,需要结合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区域发展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比如一、二线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快,房地产业开发早,可出让的土地有限,所以政府对这类城市可征收物业税,以保障地方财政收入;针对一些经济发展速度稍缓的城市,地方政府应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降低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促进区域经济稳定协调发展;针对一些经济欠发达城市,政府需要做的是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推动政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土地价值,最大程度发挥土地的效益,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渠道来源。
(二)促进事权、财权相统一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压缩了地方政府的税收分成比例,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导致地方政府财力不足,而土地收益划归地方奠定了地方政府走向依赖土地财政的基础。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保障稳定的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做出了诸多努力,也面临较大的压力,所以依靠土地财政实属无奈之举。面对当前状况,可加快制定和完善分税制改革制度,实现地方政府在财权和事权更高程度的统一,推动各项事务的正常开展,在保障地方政府有固定的财政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其次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后为了降低地方政府的融资风险,应该积极建立融资平台预警和约束机制,鼓励平台公司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降低对土地担保的依赖程度。
(三)建立不唯 GDP 的政绩考核机制
在我国进入新常态之前,经济增长速度极快,而受唯GDP政绩考核制度的影响,不少地方政府将经济收入放在区域发展的最高位置,忽视了其他领域的发展,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政府大量出让土地,忽视土地的节约集约,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十八大之后这一问题有了改善,我国提出要建立不唯GDP的政绩考核机制,不断引导地方政府转变角色,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发挥服务型政府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地方政府要降低对土地收入的依赖度,因地制宜进行土地财政模式转型,促进事权、财权相统一,建立不唯 GDP 的政绩考核机制,通过积极的实践着力解决土地财政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袁方成,陈泽华. 迈向均衡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一个“人口-土地-财政”要素耦合协调模型的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3):16.
[2] 吴士炜,汪小勤.房价、土地财政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7(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8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