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幼儿说谎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幼儿说谎是学前幼儿群体中的普遍现象,是一种常见行为问题,也是幼儿在不良环境中产生异常心理后导致的不良行为之一。幼儿说谎行为是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用言语的形式表现出来与事实相反的行为。我们应该根据说谎的不同类型及其原因给予相应的指导对策,从而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一、学前幼儿说谎的主要类型及其原因
1.学前幼儿的无意说谎及其原因
学龄前幼儿年龄低、认知水平不高、语言能力有限,理解问题太过简单,常常与现实发生混淆,把希望和期望当作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从而导致孩子的无意说谎。幼儿出现无意说谎时几乎不会出现害怕或者内疚的心理,而造成幼儿无意说谎常常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学前幼儿由于受认知水平发展的限制面造成的说谎。幼儿的大脑皮层不如成人发育完善,造成判断性思维的不准确性。尤其是年龄很小的幼儿,想象力丰富,创造性思维比较活跃。这个时候的幼儿常常会把想象中的事当作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常与现实生活相混淆,就容易造成假“说谎”现象。
案例一:笑笑今年三岁了,刚进小班两个月的他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一次笑笑在和班里的小伙伴玩耍时对小伙伴说,自己的爸爸是个超人,可以抓好多好多的坏人,还说自己爸爸昨天带他坐飞机飞上很高很高的蓝天,其实笑笑的爸爸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并不是笑笑口中的超人,也没有带笑笑坐过飞机。笑笑这种说谎行为显然是想象中的无意说谎行为,笑笑希望自己的爸爸是个超人,而混淆与现实生活当中,此时的笑笑正是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这时的想象具有一定的虚幻性,也能体现出笑笑的一种补偿心理阶段。
(2)学前幼儿表达能力有限而造成的说谎。学前幼儿特别是中小班幼儿因为掌握的词汇量有限,理解能力不如成人,用词方面不够准确和恰当,也容易使家长和老师误认为是在说谎。例如:老师因为幼儿做错了事,为鼓励幼儿改正而夸奖他是个好孩子。这个时候,幼儿因为表达错误的情况下会告诉成人,老师说他是“好孩子”等等。
(3)学前幼儿理解能力的有限而造成的说谎。幼儿受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的限制,如果家长和老师对某一幼儿提出问题时,幼儿不理解问题的含义很容易造成被动说谎。比如,有些老师在教授幼歌谣时,歌词中唱道: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有些幼儿会误以为歌谣中的“北风”拿了“锤”,而告诉家长老师说“北风拿了个锤”,为什么呢?是“北风”叔叔要打人吗?等等情况。
2.学前幼儿的有意说谎及其原因
4岁以后的幼儿在说谎问题上更多体现出有策略性,说谎的性质也发生了质的改变,5周岁左右幼儿的有意说谎开始发展,并且带有一定的目的性。造成幼儿有意说谎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因害怕斥责、打骂而逃避责任的有意说谎
幼儿正处在探索事物的发展阶段,对一切新鲜事物都非常好奇。他们总是想亲手摸一摸,仔细看看,往往一不小心就会把东西弄坏,这时候的幼儿因为害怕受到成人的批评和打骂,往往极度担心和焦虑,为逃避责任就会选择说谎。
案例二:在一次游戏课上,乐乐和其他小伙伴都在玩玩具。正当乐乐玩的起劲的时候,玩具车的轮子突然断了,这时候刚好老师过来看见玩具坏了就询问乐乐,你手里的玩具怎么坏了啊?乐乐小声答道是洋洋把玩具弄坏了。乐乐做错事情后,心里充满恐惧,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他把责任推脱到别的小朋友身上,他选择用说谎的行为逃避责任和惩罚。
(2)受父母教育不当而有意说谎
说谎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当家长和老师发现幼儿出现说谎问题时,应该及时进行教育。但是,很多时候幼儿说谎往往是受父母影响所致。比如“父母常常因为不想去上班,而说自己生病了”“不想借自己家的物品给邻居,就说家里没有”等等,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
(3)期望实现某种愿望或得到奖励而有意说谎
学龄前幼儿心理和生理发育尚未成熟,感知事物的能力远低于学龄后儿童。有很多时候,幼儿会把期望得到的某一东西或者奖励当作已经得到,但是这并不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这时幼儿便会实施说谎行为。
案例三:欣欣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但是在班里总是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星期一的早上,欣欣拿着50元钱交给老师,说这钱是她在来幼儿园的路上捡到的,老师就夸欣欣是个好孩子,还给她奖励了一朵小红花,后来老师打电话问欣欣的父母,父母说欣欣的50元钱是从家里的桌子上拿的。欣欣的这种行为显然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故意为之,这个时候的说谎带有很明显的目的性,教育者应该及早纠正这种。
二、针对幼儿说谎现象提出的教育对策
当幼儿出现说谎问题时,无论是无意说谎还是有意说谎行为,家长和教育者都应该认真对待,针对问题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斥责和打骂幼儿,更不能采取不了了之的态度。笔者根据以上幼儿说谎现象的原因分析,总结出以下六点教育对策:
1.家长和老师要帮助幼儿区分想象与现实。不是每一个幼儿说谎都是有意的,年龄小的幼儿,认知水平低,想象力丰富,很有可能产生无意说谎行为,这种情况会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如上述(案例一)笑笑只是把想象当作了现实,这个时候教育者应该帮助幼儿分清现实与想象,告诉幼儿爸爸是超人是你想象出来的,而爸爸真正的身份不是超人,并且引导笑笑如何表达自己的想象,比如我希望我的爸爸是一个超人,这样他就可以抓好多的坏人了。也可以试着教会幼儿使用:“我想……”等等。
2.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好的榜样,以身作则。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而家庭教育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有说谎行为就可能直接导致幼儿说谎,比如:家长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来访,就说自己现在不在家;还有一些家长经常给幼儿承诺,但是总也不见实现,久而久之幼儿便会产生对家长的信任危机;还有不少家长会怂恿幼儿对老师说谎。那么,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就学会了说谎。因此,父母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承诺要认真履行,犯了错误也要勇于承認,要让孩子知道诚实待人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
3.找出幼儿说谎的原因,采用适当的奖惩方法。表扬是一把双刃剑,适当的表扬和物质奖励会增进幼儿的自信心,不适当的表扬和奖励会阻碍良好品质的形成。如果孩子是因为好奇、调皮,不小做错了某一件事情的话,那么教育者就要巧妙地运用解决方法。如上述(案例二)乐乐因为害怕受到成人的指责而说谎,多数是因为害怕的心理,那么教育者就要及时指出乐乐说谎的行为,并且鼓励乐乐要做个诚实的孩子,还可以给他适当的精神奖励,帮助幼儿树立起自信心。但是我们提倡多给幼儿精神奖励而不是物质奖励。
4.教育者要尊重幼儿,相信幼儿。幼儿说谎的原因是多样性的,不能轻易判定一个说谎的幼儿就有品行问题。因此,对待幼儿说谎问题,我们应持有实事求是和公平公正的态度。如果教育者发现幼儿有说谎的行为,那么不要当众揭穿他,私下小声告诉幼儿这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并要求幼儿改正。家长和教育者也要相信幼儿,不要因为幼儿的说谎行为就不相信以后幼儿说的话,把信任建立在双方相互的基础上。
5.培养幼儿不说谎话,有错就改的好品质。对幼儿的过错一味地指责,很难培养幼儿不说谎话知错就改的好品质。如上述案例(三)欣欣为了得到表扬就把爸爸妈妈的钱交给老师说是自己捡的,遇到这种说谎问题时,教育者应该及时教导幼儿没有经过父母的允许拿钱是不对的,同时也要鼓励幼儿下次说实话,老师会给说实话的小朋友奖励小红花。
6.家园合作,共育幼儿。面对幼儿说谎问题,教师与家长应该多沟通、多交流,了解幼儿的家庭生活环境以及家庭背景等等。作为家长也应该经常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只有双方达成一致的教育理念,促进家园合作,才能保证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学前幼儿出现的两种说谎情况都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当我们发现幼儿有说谎行为的时候,首先应该进行仔细的调查和了解,搞清楚幼儿说谎背后真正的原因以及幼儿说谎的动机,对症下药积极进行教育和引导。同时,成人应该为幼儿树立榜样,培养幼儿形成诚实的行为品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19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