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钟会娟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求异、情景创设、创造性思维训练、创设问题情境五种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创新思维
现代社会对于创新的呼声很高,各行各业都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创新。所以,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小学教学中,这一阶段的教学作为学生的启蒙阶段,只有从小培养他们的这种意识,才能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而且这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正所谓是一个国家的创造力核心就是人才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鼓励学生质疑,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活动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是被接受者,所以学生很容易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同时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也不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强教学效果。所以在此大背景下,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尤其是对于老师讲解的内容不认同或者不理解的地方,教师要鼓励学生及时提出,并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带领他们把自己思维的触角伸向教学各个教学内容。正如宋朝教育家朱熹所说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益,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疑,这是学生不善于思考的具体表现。只有学生常有疑点问题,老师才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并且学生也可以常有思考,在此基础上有疑好问才能常有创新。针对善于引导学生产生质疑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教师多鼓励提出问题的学生或者问题提得好的学生,并且这种表扬一定要具体到细节,一定要说说好在哪里,邀请提问题的学生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老师还可以为学生指导教学内容的重点,由此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核心内容来思考学习问题,进而不断发现问题。
二、鼓励学生求异,增强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创新,即做不一样的事情,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去思考事情以及做事情,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正所谓的求异思维是站立在拥有很多答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的结果,也即在回答问题或者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常常假设一个问题有很多好的方法,以此为基础,然后从不同的方向去寻求真理的过程。教师在小学教育中就强调学生的求异心理是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并且多推测、多想象、多创造等。我们都知道,科学的历史上有很多的发明创造都是始于求异。比如,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哥白尼确立的日心说等,这些科学思想都是求异思维结出的累累硕果。所以,小学语文教師应该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多多鼓励学生进行求异,并且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由此帮助学生养成求异的习惯,这样就能更为轻松和实用地帮助学生打破自己本来就有的思维定势的束缚,不断尝试和创新,不断拓展自己新的思维空间,以至于可以提高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多问问有没有不同意的看法等,强调要从不一样的角度切入,由此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地思考。
三、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情景创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支撑人类不断进行创新的原始动力,在人类诸多的思维中,天生就有的想象力在孩童阶段表现得更为强烈,而伴随着人的成长,这一能力会不断下降,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为重要,因为这种能力是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动力。正如古希腊时代的亚里士多德所说:“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小学生,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其想象力很丰富,奇奇怪怪的思想不应该被抹杀,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这一思维能力,坚持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多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可以将其运用到课本内容的学习中。比如,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训练。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多感受主人公的人生,可以通过表演话剧等的方式引导学生多思考故事中人物的感受,通过想象的方式进行感同身受的教育,由此通过语文课堂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升他们思维能力的活跃性和灵活性。
四、组织创造性思维训练,增强学生创造能力
很多科学研究结果都表明:我们人类的大脑分为两个部分,而左脑和右脑各负其责,比如右脑主要处理语言信息,它作为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中枢,还主管形象记忆、图形的识别,甚至是人类的运动、音乐舞蹈等活动的能力都是由右脑主管的。所以右脑的作用很大,对于人的发展很关键,而创造能力的发挥也主要由右脑来运作,这一过程中,主要是右脑在发挥自己的作用。而要想进一步地对思维的创造性的“火花”进一步加以分析和整理,这就必须使用左脑的抽象思维。所以,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是人类的左右脑协同活动的一个结果。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往往注重的是“灌输”,我们常常称之为“填鸭式”的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以课堂上的注入、分析为重,并不是完全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以及教师在课后布置的“题海式”的作业也是如此,往往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是使学生更多地偏重于左脑的使用训练,常常忽略了学生的右脑功能的开发。由此,在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这一教学现状,虽然任务繁重,但是教师应该在教学的活动中不断注重培养自己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由此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
五、教师要多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启发引导学生
众所周知,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思维能力的活动,参与学习活动需要学生本身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这一思维的运用贯穿于小学语文学习活动的始终,一旦学生离开了思维活动,学生的任何能力都难以继续形成和发展。所以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多思考,学生思维能力的运用体现总是很明显的,比如他们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所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课堂上或者在课堂外,努力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合适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这里的合适恰当指问题的难度适当,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既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由此,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不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便于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教学中,甚至是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中,很多学校还是坚持的是“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仅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还阻碍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增强。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学生本身来说,其意义不可忽视,教师应该认清自身的责任,认真地开展语文教学,不断增强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的领域,为学生拓展自己的世界,还可以不断研究教学的新方法,掌握新技术,精心设计语文教学课堂,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文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路径思考[J].学周刊,2016,(8):171.
[2]马晓冬.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路径思考[J].科学与信息化,2016,(18):113.
[3]王春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路径思考[J].新教育时代,2017,(24):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25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