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建新

  一、记叙文为什么一定要以情感人
  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由同一个作者写的同题例文,你觉得哪篇作文更感人呢?你能说说理由吗?
  点点滴滴都是爱1
  再坚强的生命也有脆弱的时候,辛勤的工作给了他痛苦,但更给了他一次感受爱的机会。
  那一年,繁杂的工作使他带着苍白如纸的面容站在医生面前。头顶的天好像沉沉地压了下来,使他喘不过气来。
  他坐着轮椅被推进了病房,沉闷的环境中,呼吸压抑得使人窒息。放眼望去,一张张白色的病床足足有二十多张,陪床的人再加上探望的亲属,病房里拥挤得水泄不通,他不禁心生厌恶。晚上,病痛本已使他无法入睡,而同病房的老大爷们“惊天动地”的呼噜声更使他彻夜难眠。他简直恨透了这个地方,心情像落入了深谷。
  “大妈,报纸借来看看行吗?”他爱看报纸,报纸伴他度过了住院时的许多时光。那天,他照例想向隔壁大妈借报纸看。他刚转身,一份疑惑与不解顿时涌上心头。雪似的床单,这样一件东西格外引人注目。床头有一份崭新的今天的报纸。他有些诧异,拿起来,上面还有着手掌心那浅浅的余温,淡淡的还有早饭的香气。循着那一丝香气,迎来了隔壁大妈和蔼而慈祥的笑脸:“知道你喜欢看报纸,刚刚给老头子买早饭的时候顺便给你带了一份。”这一句话轻描淡写,但他的心顿时像被午后的阳光照耀一般,一股暖流在他心中涌动。
  要出院了,想着自己在这里的日子,他的脑海里顿时浮现出大妈慈祥的目光,他一步一回头,眼中满是留恋与不舍。
  也许他要感谢这场病。这让他看尽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看透了点点滴滴的幸福,更感受到了最质朴的爱。
  点点滴滴都是爱2
  长亭外,是悲惨凄凄,古道边,是忧愁戚戚,芳草连天,哪怕只是点滴的浮光掠影,也是你们赠予我的生命体验,你们的爱,便是这光影中最闪耀的一份永恒。
  期中考试近了,返校离别前,我忧心忡忡。母亲这样说:“我女儿学得很轻松,成绩也好,我从不担心她。她很受老师重视。她身上都是光环,很有能力。”人前,她口中的我像一块美玉,完美而无须雕琢;人后,她口中的我事事不尽如人意,就像梦想不都能实现。“我想,我以后是个老太婆了,还能开着奔驰去买菜……”她讲得眉飞色舞,我的心化了,心中的冰雪化成泪水流下来了。
  我忘不了她的话,那像是点点繁星缀成的天空,璀璨地布满我的整片天。但寂静的夜,在我面前袅袅地展开了一幅父亲亲手描摹的画卷,细腻至极,盖过了我的每一丝空虚。
  他送我上校车,总要和司机打个招呼,说声谢谢。同车的孩子望着父母离开的背影,落寞而无助。唯有他,总要等到校车开出后才不舍地离去。他的手缩在口袋里,在校车外无聊地踢着地下的小石子。我知道他是要等的。他来回走着,那件我喜欢的灰色外套在他身后飘扬。“爸爸,要不你先走吧,还要再等好长时间呢。”“不,等你走了我再走。”“这里冷啊,要不你先上车,上面暖和点,你正感冒呢。”“我不要紧,你先上去吧,手又要冻着了。”我被他推上车,他瘦弱的身子此刻寂静无言,像一幅厚重的画,又似一个凝重的深秋。“阿嚏 ……”他打了一个喷嚏。我的心不由得收紧了一下。望着窗外的他,他却挥了挥手,分明笑着做着“没事”的口型。
  车子终于开动了,我以为他走了,回头却看到他正对着我离去的方向,像一尊雕像岿然不动。
  我终于明白,赞美和苛刻是一个个音符穿起母爱的歌谣,等待与遥望是一行行文字连成父爱的华章。也许,爱就在这点点滴滴之间。
  例文1虽然作者也能点题,也能围绕中心选材,但这篇作文我们总感到“点点滴滴”表现不够,“爱”表达得更不充分,也就是缺乏情感的渲染。例文2明显有真情实感,比较感人。记叙文和其他文体的主要区别是:记叙文要以情感人,而说明文则是以知授人,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那么记叙文为什么一定要以情感人?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分别就是“有感而发”和“说真话,抒真情”, 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以情感人的经典作品,它感动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真挚动人的情感也是考场作文获得阅卷老师好评的重要筹码,作文情感真切、描写细腻生动,拒绝虚情假意、胡编乱造,这是写作的先决条件。那么真情来自哪里呢?
  二、记叙文怎样才能做到以情感人
  (一)记叙文要感人贵在有真情
  1.真情源自于真人真事,写真人真事、亲身经历最容易做到感情真挚。特级教师孙芳铭在《学习写作要以真实的人事为基础》一文中以莫怀戚的散文《散步》为例指出:“写文章要以真人、真事、真景为基础、‘做依托’,不是凭空编造,不能‘纯粹的虚构’。即使是‘想象加工’也要给人以‘实感’——真实感、实在感,而不能有虚假感。”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女记者、散文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非虚构”写作就是以真实感、现场感为特色才摘取了文学奖桂冠的。写文章不能空喊口号,要将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可感的事,做到融情于事,让你的文章通过充实的内容流露出真情来。例文1小作者写的是她在和老师交流的时候,听她老师讲的一件事情,并不是小作者亲身经历的故事,小作者并不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很难写出她老师所体会到的真情实感。例文2小作者写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容易做到感情真摯。到哪里去找真人真事呢?
  2.《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就是“从生活中找‘米’”。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累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优秀的文章都是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缪婉莺在《当时只道是寻常——〈梦在飞扬〉写作感受》一文中深有体会地写道:“写作就是写生活,寻常的生活里有无限的素材。只要我们在平时点点滴滴地积累起来,那么,就在你寻找的那一刻,美丽的她就会来到你身边。”所以写作需要生活的积累与发现,我们要善于积累和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亲身经历的事情。那么写了亲身经历的事,文章是不是就能感人了呢?   (二)记叙文要感人还得有细节描写
  《背影》原稿: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艰难地穿过铁道。
  《背影》修改稿: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现出努力的样子。
  原稿和修改稿都是写亲身经历的事,哪一个更感人?为什么?
  显然是修改稿更感人,因为修改稿用了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一种心情等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准确、生动、细致地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应该怎样进行细节描写呢?
  1.对人物的肖像、穿着进行细腻的刻画。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一面》)
  瘦得教人担心、头发直竖、胡须“一”字这些细节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外形瘦弱、精神矍铄、意志坚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形象,突出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让我们感慨万端。
  2.细化事件过程,不惜笔墨描写出人物的“连续性动作”。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现出努力的样子。(《背影》)
  这里连用“攀”“缩”“倾”三个动词,细腻而又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表现了父亲爬上月台的艰难。如此艰难地去买,这就感人至深了。
  3.把动作和语言、神态和心理等融合在一起。
  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
  “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緊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甜甜的泥土》)
  通过对“她”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腻的描写,表现“她”内心的震撼与悲痛。这不是一包普通的糖,而是一包蕴含着崇高母爱的糖,“她”的一颗爱子之心感天动地 。
  4.对动作加以修饰或限制。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现出努力的样子。(《背影》)
  在动作中添加一些修饰或限制的词语,或副词、或形容词,也可以添加修辞方法等,如“蹒跚地”“慢慢”“用两手”“两脚再向上”“向左微倾”这些修饰或限制的词语就使父亲的形象形神兼备,让父亲的形象更鲜明、更具体了,更感人肺腑。
  (三)记叙文中适当的抒情议论会使情更浓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背影》)
  这里背影写得所以感人,还因为作者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也让读者百感交集。
  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一面》)
  这一段以议论为主,写我们应当怎样纪念鲁迅先生,作者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让我们感慨系之。
  一篇记叙文,在叙述描写中适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睛,会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主旨得以明确,主题得到升华。
  (四)记叙文中巧用修辞妙抒情
  海上巨浪翻滚,空中雪粒横飞,整个乔治王岛已经变成混沌一片。他们抬着器材,建筑材料,穿梭似的飞跑着……
  暴虐的狂风像是一头妖怪,咬牙切齿,要把长城站、要把乔治岛撕碎、吞噬。
  他们已结合成一个坚实的整体,用自己的身躯,用自己的毅力,在与死神搏斗……风暴过去了。
  她觉得如同经历了一场战争,内衣全被汗水湿透,而外衣又冻得像坚硬的铠甲。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而腿像灌满了铅似的沉重。她望着夜空,夜空又变得像原来那样的明净。(《三个太阳》)
  这里用了几个比喻写出了以女画家为代表的南极人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也让我们感慨万千。
  记叙文中采用修辞手法会使文章显得文采飞扬、匠心独运。例如,比喻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排比可以使文章一气呵成;夸张则易于宣泄情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5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