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背景下加工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再审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促成中国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重要部署战略,在该计划中,最强调的还是智能制造技术。因此,自2017年起,国家对智能制造也的关注逐步加强,智能转型成为制造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但是智能制造行业需要更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于是对中职教育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结合了智能制造业的发展特点以及中职教育的当前形势,针对中职院校中制造类专业的学生培养来进行探讨,寻求更加完善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智能制造;制造专业;工匠精神
一、修改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首先要明确的是目标,有了既定的目标才能根据切实可行的方案来具体实施,结合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针对性的对制造类专业的学生培养方案进行改进,从核心问题着手解决学生的培养。在目标的明确中,要将智能设备的使用方法、维修技术、故障识别等知识归入,同时要求在课程体系中设置类似的专业平台课程,使学生在课程中掌握基本的制造专业理论知识,制造业专业技能。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更是要结合学生实际与时代大势,将已经不再适用的传统内容剔除,针对新的问题做出新的教学规划。例如,在检测与传感这一技术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更加注重普通传感技术的实际运用,而现代智能制造中更加强调智能传感器的知识介绍,因为智能传感技术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有明显优势,能够提供更多的智能信息,实现远程操控的要求。
二、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智能制造重在“制造”二字,真正的做出智能产品才可以说是制造,因此智能制造专业作为以劳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专业,其参与生产者的工匠精神显得尤为关键。然而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很多中职院校只是单纯的口头提倡,根本没有采取真正的措施从细微处着手。教育部曾发文强调,工匠精神要始终贯穿职业院校教育的全过程,学校要将这种精神加以强调。首先,从学生入学时的专业导论教育时就应当开始提出,通过教师宣讲等行为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所在行业中的一些精神,更是要让他们了解到制造行业中的一些工匠楷模,学习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其次,在整个专业教学中,也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合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让这种精神成为学生的一种本能反应。工匠精神是智能制造业中最高尚的一种精神在专业培养中融汇精神思想的培养,是形成工匠精神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专业教学中的工匠精神培育:
(一)注重细节,踏实做事
在培育学生精神素养方面,最理想的培育方式是日积月累,从细节处一点点渗透,既能够让学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理解工匠精神的含义,又不会因为强调的太过激烈而导致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教育产生误解,造成厌烦心理。专业教师从日常教学中的每个细节处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踏实做事,认真负责,领会工匠的具体内涵。例如,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教师要严格监督学生把每个步骤都做好,做到位,从检查设备到开始实践操作甚至是最后离开实验室时的清理整洁工作都要一丝不苟地进行,坚决杜绝“差不多”的行为。每个细节都是十分关键的,注重每个细节,让学生在职业教学中体会到工匠所应当具备的特质,在校期间便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日后的社会实践做好准备。
(二)执行标准,敬畏专业
国家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不能只是产品数量上的递增,更需要产品具备好的质量,规范产品质量,执行一流标准。在中职教育中,针对智能制造专业,更是要提高标准,严格按照国家的行业标准来要求学生,培养技术水平一流的学生。此外,在学生日常技能训练中,要始终保证每个产品尺寸都能达到标准,从每个细小的环节中体现工匠精神,让学生敬畏专业,严以律己。
(三)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制造行业十分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在职业院校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在以往的中职教育中虽然也常常向学生强调创新理念,但是多数只是形式上的倡导,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丝毫没有体现。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急于一时,需要专业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仔细引导,拓展学生的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学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多方位的思考,采取多种措施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在这思维的锻炼中逐步学会创新,进而养成创新意识。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从两方面论述:首先,许多教师还停留在以往的技能教授层面,没有育人的意识,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技术培养十分关注,却对学生的个人素养毫不关心。其次,专业教师过于“术业专攻”,业务能力十分单一,完全无法胜任当前社会的要求,无法进行跨专业的综合知识教学。在智能制造的引领下,制造类专业的严格要求,使得教师的问题日益突出,学校应当即刻采取措施建设师资队伍,以培养全能型教师为目的进行师风建设。
(一)师德师风建设就是要使教师有“育人”的素质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工匠意识,那教师就要本着负责的态度具备“育人”素质,教师的教学精神与学生的专业精神异曲同工。因此,在师资建设中,职业院校要注重教师的育人意识培养,让教师更多的关注到学生的人格养成上,促进师生一同发展自我素养。
(二)教师要有“教书”的本领
智能制造对技术的要求提高了,对教师的教学本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以往的单一教学状态,每个教师保持着各有所長,便松懈了对自身能力的提升,学校采取相应的改变措施,其中,最好的办法就是集中组织教师进行再学习,引导教师向全能型转变,具备跨专业教学的能力,进而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四、总结
职业院校在人才的培养中要紧跟时代的大趋势,完成传统制造教学向智能制造教学的转型,从学校的教学方案,育人目标到对学生与教师的严格要求,全面体现学校的教育水平。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制造人才,学校与全体教师应当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兰菊,曹晔.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制造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J].职教论坛,2016(22).
[2]刘宝民.职业教育尤须注重培育工匠精神[N].光明日报,2016-07-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6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