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已经深入各行各业,同时也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互联网+”背景,探索构建出符合独立学院实际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分层次、跨专业、跨学科的“立体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独立学院;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强调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有机融合、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与创新,已成为21世纪科技革命的一种新型业态,同时也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要求、新任务和新挑战。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前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也是当代社会新的人才培养理念[1]。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2]。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将“互联网+”思维有效的融入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将给各高校发展带来重要机遇。而课程体系设置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因此,如何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符合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已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实际,重点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问题,旨在探索一条有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之路。
一、目前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要求,我国大多数高校陆续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但当前大部分独立学院还未构建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创新创业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没有针对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只是照搬母体学校的经验与模式,没有真正找准自身定位,挖掘独立学院学生需求,这样的课程自然不切实际,收效甚微。二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脱节。大多数高校虽然开设了不少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但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内在联系,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只是在原来专业课程基础上的简单相加,创新创业课程之间也不具备严谨的逻辑关系,并且基本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没有真正纳入到专业培养课程体系中,没有做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三是创新创业课程教材陈旧、缺失,无法跟上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部分创新创业课程的教材观点滞后、知识陈旧,有的教材基本是将各类创业活动实践资料稍加整理而成的,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四是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缺失。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大部分是由学校的一些社团组织的,这些活动较为分散,多数都流于形式,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实践模式;有些课程只是请专家或成功创业者做个讲座而已,缺乏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内容,这样很难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互联网+”是新时代发展的有力工具,“互联网+创新创业”是当下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将“互联网+”思维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构建系统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才能切实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系统思维是“互联网+”的基本思维,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系统思维,创新创业教育这个系统不能脱离环境独立存在,而是与系统外环境有着密切联系[3]。据此,创新创业教育这个系统只有积极适应外环境的各种变化和挑战,才能保持其良性發展。当今时代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在此背景下,独立学院等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对互联网时代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新需求进行研究,充分调动和整合多方资源,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而课程体系设置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4]。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形式是以课堂授课为主,在“互联网+”背景下,各高校必须根据产业的升级与创新发展需求以及自身实际,构建有特色、层次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独立学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资源和专业课程的固有形式,方便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跨专业、交叉选课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5],但要有效开展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鉴于其生源的特性不同,其课程体系不能照搬其母体高校的模式。根据上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了分层次的“立体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作为专业培养方案的一个模块,嵌入专业课程体系中,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以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包含创新创业基本素质课程、创新创业基本技能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三个层次。
(一)创新创业基本素质课程
创新创业基本素质课程为第一层次,是面向全体大一学生开展的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启发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开设了军事技能、军事理论、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职业发展与规划等课程。
(二)创新创业基本技能课程
创新创业基本技能课程为第二层次,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素质,提高他们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技巧、技能的专门系列专业课程。包含创新基本技能课程和创业基本训练课程两大类,面向大二和大三学生开设。其中创新基本技能课程是各系部根据学生专业不同开设的限定选修课,如通信工程专业开设了数字图像处理、嵌入式开发与应用、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等课程;计算机专业开设了大数据处理与云计算相关课程。而创业基本训练课程开设了贯通所有专业的大学生创业基础、职场礼仪与实务等必修课,以及创业之互联网思维、企业管理、市场营销、SYB课程、创新创业学术讲座等限定选修课。
(三)创新创业实践课程
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为第三层次,面向各年级学生,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及实战能力。包含创新实践、科研实践、创业实践三大类限定选修课,不同系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必选其中一类完成相应学分。其中创新实践是指经教务认定的各类考证、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创新实践活动;科研实践是指经教务认定的科教协同育人项目、参与学校及老师的科研项目等其他科研实践活动;创业实践是指学生创业注册公司、大学生创业项目等创业实践活动。
另外,基于互联网开设在线学堂、慕课、微课等线上课程,开展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使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四、结语
以上基于“互联网+”思维,探索构建出符合独立学院实际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分层次、跨专业、跨学科的“立体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了广西区金奖、全国铜奖等多项荣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R].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5-09-20.
[2]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R].2016(1).
[3]褚海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思维和实现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8,(3):117-120.
[4]何桂玲,等.新常态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探析——以嘉应学院为例.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2):35-38.
[5]苏济.“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33(11):90-92.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7JGZ171)
作者简介:李和(1973-),男,湖南浏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及通信专业教学研究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71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