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其环境污染影响着农产品质量、人体健康与国民经济发展。本文根据实际土壤环境污染情况调查结果,主要阐述了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介绍了当前可应用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并针对污染现状提出了几点防治措施。
  关键词: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土壤污染修复;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2-0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2.026
  Abstract:Soil is the material basi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it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ffects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uman heal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actual soil pollution,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il pollution in China,introduces the current applicable soil pollution remediation technology,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ollution.
  Key words:Soi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Status quo;Soil pollution remediation;Control measures
  在工農业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土壤环境污染范围逐渐扩大,污染程度越来越高,污染物含量与种类也不断加大,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在绿色发展理念下,人们逐渐意识到土壤环境污染修复与防治的重要性,全国各地针对土壤污染情况采取了多种措施。然而,污染现状仍旧不容乐观。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土壤环境污染修复与防治,改善污染现状,提升土壤环境质量。
  1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
  1.1 总体污染情况
  据调查,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低,部分地区污染严重,多种环境问题突出。有数据表明,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已经超过16%,主要类型为无机污染与有机污染。宏观角度看,北方污染轻于南方,长江三角洲、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及东北工业区污染问题突出,西南、中南地区重金属超标面积大,无机物污染含量自北向南逐渐增多。
  1.2 污染物超标情况
  无机污染方面,镍、汞、铅、镉、铜、锌等污染物中镉点位超标率最大,为7.0%,锌最小,为0.9%。从当前无机污染情况来看,全国大多地区土壤存在或多或少的无机物污染问题。据调查显示,广东省无机污染超标率近30%,采矿区、垃圾处理场地、重污染企业等超标情况更为严重,某矿区下游50多公里土壤无机物超标率已达75%。有机污染方面,DDT超标率最大,为1.9%,轻微污染占1.1%,重度污染占0.25%;多环芳烃次之,为1.4%,轻微污染占0.8%,重度污染占0.2;六六六最少,为0.5%。虽然目前六六六、DDT已经被禁用了三十多年,但至今仍然能够在土壤环境中检测出来。
  1.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污染情况
  按照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土地主要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工业用地及未利用地。除去建筑用地与工业用地,其他类型土地土壤污染超标率依次为19.4%、10.0%、10.4%、11.4%。从污染物来看,耕地土壤总污染面积为3.9亿亩,污染物主要为重金属污染物与农药污染物,林地与耕地污染物相似,草地与未利用地基本是重金属污染物。
  2 土壤环境污染修复
  2.1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在物理、化学原理的支持下运用物理手段修复土壤污染,主要包括翻土法、换土法、隔离法、清洗法、热处理法等。翻土法指的是将表层污染物翻入到土壤深层以稀释污染物,该法适用于土层深厚的土壤。换土法指的是用清洁土壤替换污染土壤,该法适用于小面积污染严重且有放射性污染物的土壤。隔离法指的是用水泥、塑料板等具有防渗功能的材料将污染土壤与清洁土壤隔离开,以防止污染扩散,该法适用于大规模事故性农药污染的土壤。清洗法指的是用清水或稀盐酸、EDTA等将污染物冲到根外,再用特定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反应形成稳定络合物或沉淀,该法适用于重金属污染的轻质土壤,但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试验表明,用EDTA清洗一次可减少土壤铬含量50%,二次清洗可减少81%。热处理法指的是通过加热分解污染物,对分解产物进行回收处理,该法适用于可热分解的有机污染。总的来看,在大多土壤条件下均可使用工程措施,但由于该措施使用中投资大、工程量多,仅适用于小面积重污染区。
  2.2 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就是在生物原理支持下运用动植物和微生物吸收或降解污染物,从而实现对土壤污染的修复,是一种无害化的修复技术。按照生物类型进行划分,可将生物修复技术分为三种:一是动物修复,蚯蚓及某些鼠类能够降解、吸收部分土壤污染物,可在轻微污染土壤投放这些动物。二是植物修复,某些野生植物能够吸收土壤中累计的大量重金属,如羊齿类铁角蕨属植物能够吸收镉的能力强,香蒲植物吸收铅、锌的能力强,茵草颗九节本属植物吸收镍的能力强,可通过人工栽培这两种野生植物用于净化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尤其是工业废水污染土壤、矿区土壤。三是微生物修复,某些微生物能够通过新陈代谢降低土壤污染物毒性,改善土壤环境,如降解菌,可通过投入外源微生物或提高土著微生物活性的方法增强污染物降解效率。植物能够提升微生物活性,通常情况下,将植物修复与微生物修复技术联用。   2.3 农业修复
  农业修复就是运用农业手段改善土壤特性降低土壤污染物含量,主要用于因农业生产而受污染的土壤。比如,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强土壤对重金属、农药的吸收能力,同时促进重金属向络合物或沉淀转化,降低重金属毒性,并提升土壤微生物及酶的活性,加速污染物降解。再如,控制土壤水分,有研究表明,在水稻抽穗到成熟期,控制土壤水分可明显减少土壤重金属含量。又如,选种抗污染农作物,叶菜、块根类蔬菜会吸收土壤中的金属,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种少吸收或不吸收土壤金属的瓜果类蔬菜或果树,可减少农产品重金属含量。
  2.4 改良剂修复
  改良剂能够通过调节土壤污染物溶性及扩散性净化土壤,一般为化学物质。根据改良剂的作用过程,将改良剂修复技术分为三种:一是沉淀修复,也就是将污染物转化为沉淀,比如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可加入石灰性物质将重金属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二是钝化修复,指的是将污染物转化为不易溶解、迁移能力更小的物质,当前国内外在钝化修复中常使用膨润土、秸秆炭、磷酸盐、硫酸亚铁、腐殖酸、有机堆肥等作为钝化剂。然而在实际农田土壤污染修复中,要尽可能避免以工业废弃物作为钝化剂,避免造成二次污染。三是拮抗修复,指的是利用离子间拮抗作用降低污染物毒性,有实验证明,Ca2+能够缓解重金属毒性,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施加硫酸钙、碳酸钙减轻重金属污染。
  3 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3.1 坚持修复与预防并重
  土壤环境污染物大部分会残留在土壤中,少部分会随着地下径流迁移或通过大气环境进行大范围传播。目前我国污染未得到有效治理的土壤面积仍有220万公顷,整体来看,历史遗留土壤环境治理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在绿色发展理念下,我国已经将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放在了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笔者认为,要实现对土壤环境污染的有效防治,必须坚持修复与预防并举,既要在修复中预防,又要在预防中修复。对于土壤修复,我国多采用异位修复技术,倾向于快速修复。因此,在土壤修复中往往存在如下问题:地块后期开发规划与现状脱离,难以实现资源最优利用;大量化学药剂的使用造成潜在环境风险;土壤修复并未与地下水治理有机统一,修复效果难以持久;修复技术耗能高,经济性低。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土壤修复效果,真正做到对土壤环境污染的预防,我们应当多采用原位修复技术,尤其是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原位生物修复技术。
  3.2 加大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力度
  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土壤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投入,美国已经投入超过100亿美元的万余个超级基金项目,其中有近千个为修复技术研究项目,日本修复投入在13到30万亿日元以上,欧洲每年有约21.1亿欧元用于土壤修复。由此可见,土壤修复技术已经成为环境治理方面的技术研究重点。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这方面的技术研究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大多技术还停留在试验阶段,而研究重点也更加倾向于以重金属为主的无机污染,对有机物污染研究少,主要是DDT、PAHs方面的研究,其他部分基本空白,放射性污染更是少之又少。笔者认为,土壤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污染防治效能,当前必须要加大这方面技术的研究力度,尤其是有机污染、放射性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的研究。
  3.3 推动土壤污染防治法贯彻执行
  为了改善土壤环境质量,让土壤环境治理有法可依,我国于2019年初开始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这充分证明了我国治理土壤污染的坚定决心。该法明确指出了土壤污染防治原则,强调“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界定了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新闻媒体的职责以及土壤污染重点监测单位的义务,并对重点监测地块进行了详细规定,同时,强化了土壤污染治理的风险管控、保障与监督,给出了违法行为的惩戒条例。当前必须要持续推动该法的贯彻执行,严肃处理一切可能会导致土壤污染加剧、造成洁净土壤污染的违法行为。
  3.4 深化土壤污染调查
  土壤环境污染调查是了解污染程度、污染范围、污染类型等信息的主要途径,其调查结果是实施污染防治的根本依据。通过对土壤污染信息数据的了解与收集,笔者发现,2005年到2013我国首次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土壤污染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16.1%的土壤污染物超标,重污染企业周边土壤易受污染,然而,污染土壤面积尚无具体数据,并不能对实施针对性土壤环境防治提供数据支撑。所以,当前必须要进一步深化土壤污染调查,做到对土壤污染现状的详查。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只有深刻把握了污染现状,才能够有效实施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在这一方面,四川省做出了好的表率。四川省于2006年启动全省土壤污染调查工作,对4075个监测点展开检测,初步掌握了四川土壤污染概况。到2019年,完成了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工作,共布设点位28143个,累计采集表层土壤样品28143件、深层土壤样品3685件,制备并流转测试样品及入库样品约20万份,分析测试样品近8万份,已经形成了《四川省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成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不容乐观,多种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当前我们对土壤污染环境进行防治,应当坚持修复与预防并举,针对性采用工程措施、生物修复、农业修复、改良剂修复等方面的原位修复技术措施,加大相关技术研究力度,完善环境质量标准,同时推动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贯彻执行,并进一步深化土壤污染调查工作,从技术、标准、法律、调查等多个方面入手,切实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高翔云,汤志云,李建和,等.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J].环境保护,2006(04):52-55.
  [2]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狀况调查公报[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4(4):26-27.
  收稿日期:2020-01-07
  作者简介:马建锋(1986-),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影响评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5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