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超等长收缩训练在网球正手击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尝试将超等长收缩训练引入到网球正手击球教学中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阐明网球正手击球教学中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进一步改善高校网球专选班学生正手击球过程中上下肢的协调发力。采用人体实验法,进行4周的体能干预。通过对运动员正手击球上下肢肌群训练后的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正手击球的深度和速度上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稳定性前后测无显著变化;对照组前后测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正手击球的深度和速度有赖于超等长收缩训练后相关肌群的协调发力。
  关键词:网球  超等长收缩  正手击球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2(b)-0158-03
  Abstract:This study attempts to introduce the Plyometric contraction training into the teaching of forehand stroke, and tries to clarify the scientific nature and rationality of the teaching of forehand stroke from a new Angle,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ordination of upper and lower limbs in the course of forehand stroke of college tennis students.Adopt human experiment method, undertake 4 weeks physical ability intervention.The test results of forehand stroke on the upper and lower limb muscle groups showed that the depth and speed of forehand strok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stability was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d.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es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fore, the depth and speed of forehand stroke depend on the coordination of relevant muscle groups after isometric contraction training.
  Key Words: Tennis; Plyometric contraction; Forehand shot
  网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能、技术、战术、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于一体的隔网对抗型项目,长期以来以“旋转的魔球”所著称。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网球运动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高超的技术、灵活的战术,还要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网球运动整体水平相对国外欧美等发达国家低下,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有三大制约因素:(1)网球教学方法、手段的引用相对于网球技术的研究较为滞后。(2)相关高校对于网球运动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3)国外相关最新科学研究未能及时引进并运用到相应教学中去;其中,教学方法、手段的引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质量的关键点,根据调查发现,高校学生在网球学习过程中激情不高,在平时训练时方法过于单一、盲从,很少将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相结合[1]。在此情形之下,要想改变这些现状必须深入对高校网球教学的整体研究。以更加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去深入了解、分析和掌握新的网球教学理念,进一步满足高校网球专选班的需求。
  另外,在网球技术群中,根据前人相关研究发现正手击球在一场比赛中的应用最多[2-3]。因此,正手击球应该成为网球运动员的特长技术。但是,通过对我国高校网球专选班学生课内、课外网球练习情况的观察,大致可以将他们正手击球掌握的程度分为3类。第一类:可以很好地完成正手击球,力源自于脚对地面的作用力和反作用,然后通过小腿、大腿、髋关节、肩关节、上臂和前臂这一系列的传导,并将力自然的传送到球拍上,很好地完成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角速度到线速度力的传导。第二类:上肢发力顺畅自如,下肢基本没有参与工作,整个击球动作仅仅用上肢来完成,缺少下肢发力配合的思维模式,此类人群多为学网球1年的大二学生,也是网球学习的瓶颈期。第三类:基本无法完成正常的正手擊球,他们的技术动作有待改进和完善。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于第二类人群,并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正手击球的速度、深度和稳定性。
  超等长收缩(Plyometric Contraction,简称PC)是超等长练习时先使肌肉做离心收缩,然后接着做向心收缩。利用肌肉的弹性,再结合牵张反射,以增加肌肉收缩的最终力量[4]。其优点在于,由于超等长练习更接近比赛时人体的运动形式,肌肉发力突然,技术结构相似,传递速度快,因而在网球正手击球训练中可以得到更好的训练效果。本文假设:网球运动员上下肢体超等长收缩训练后,可以增强正手击球的速度和深度,对正手击球稳定性影响效果一般。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选用北京体育大学网球专选班大二学生16名为研究对象,均为右手为主持拍手,所有被试签订实验协议书,承诺遵守实验要求,具体被试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1.2 研究程序
  将14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7人)和对照组(n=7人),实验组进行上下肢肌群超等长收缩训练与正手击球练习相结合,对照组只进行正手击球练习。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4周,每周2次,每次90min的训练。前后测试中,击球深度和稳定性采用10次底线击球,球的第一落点和第二落点决定他们的得分,击球速度采用雷达测速仪。
  1.3 正手击球深度、速度及稳定性的测试
  (1)底线正手击球深度及稳定性的测试内容及其标准。
  测试者在底线正手连续击球10次。底线击球深度得分(如图1)所示,分为1分、2分、3分、4分这4个得分区域,当击球成功后,若第二落点位于底线和奖励线之间,则加1分;若第二落点位于奖励线之后,则得双倍分,深度满分为80分;另外,每击球成功1次,稳定性得1分,稳定性滿分为10分。
  (2)底线正手击球速度测试。
  每一次底线正手击球均采用雷达测速仪进行球速测试。
  1.4 超等长收缩训练
  1.4.1 训练肌肉
  上肢肌群:肱二头肌、肱桡肌。
  下肢肌群: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
  1.4.2 训练方式
  采用药球、拉力带进行上下肢肌肉力量训练,主要体会正手击球动作的转肩下蹲、前脚掌蹬地、提臀转髋再转肩前送的过程。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对所获得的测试指标进行量化,全部数据用SPSS 25.0的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并进行比对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如表2所示。
  3  讨论
  在超等长收缩训练的教学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正手击球深度前后测得分结果显示:实验组中超等长收缩训练一方面增强了正手击球的深度,另一方面也增强了网球二次落点上的深度。然而,対照组中仅仅进行了多球训练,可能4周多球训练时间相对短暂,在击球深度上前后测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另外,在击球稳定性上,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均无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天花板效应相关,一开始2组的稳定性得分都比较高,提升空间相对较小。最后,在击球速度上,实验组在进行超等长收缩训练后,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均得到较好的改善,击球速度效果显著。同时,这也进一步验证了这种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4  结语
  (1)正手击球的速度和深度有赖于超等长收缩训练后上下肢肌群的协调发力。
  (2)在测试正手击球稳定性时,一开始选取受到天花板效应影响的被试进行研究意义不大。
  参考文献
  [1] 袁娟.高校网球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必要性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5(36):156-157.
  [2] 蒋婷,祁兵.不同水平网球选手正手击球技术运动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9):128-132.
  [3] 党波.网球正手击球技术[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7):43-44.
  [4]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7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