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围绕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探究了其开展的意义,分析了目前的开展现状,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实习;自动化;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H11-4;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03.086
  作者简介:翁建宇(1998-),男,汉族,浙江台州人,本科在读,学习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E-mail:wjy398150222@163.com。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有序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新时期对于机械设计制造行业而言,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进而为未来的就业等奠定基础。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项目,生产实习教学目前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改进和优化。加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的对策探究意义重大。
  1 生产实习教学的意义
   开展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教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锻炼平台,引导他们结合所学的知识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在不断实践中丰富认知,提高学习积极性,了解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更好地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方面的有效衔接,切实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人才培育模式,提升育人成效。
  2 目前生产实习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与实习基地和资源平台有限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随着专业学生数量增多,教学设施配置不够完善,实习教学还停留在集中参观或者听讲座等方面,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不利于人才素质的全面提升。二是学生参与积极性不够,对生产实习等方面也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和所学的知识加强实践应用,影响实习成效。
  3 生产实习教学优化对策
   为了切实提升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成效,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优化或完善。
  (1)建立完善的实习教学机制。要围绕实习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兴趣、认知等内容,科学制定相关的实习组织管理模式。明确不同年级人才实习的具体目标、培养方向以及实习形式、实习计划和负责人员等。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形,选择和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实习项目,便于更好地联系实际加以应用。还应当构建系统化的实习模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专业领域系统化的工作流程,从而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全局能力和自我开发意识。此外还应当加强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围绕实习开展情况建立相关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监督和实习成果的转化应用,引导学生提高实习参与积极性,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实习学习情况加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从而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实习平台与资源体系建设。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高度重视,既要注重内部资源体系的开发与建设,加强专业学科体系建设,围绕实习教学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模拟实习场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情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了解所需的知识,直观地感受实践的意义。同时又需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尽量选择资质好、实习资源丰富以及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实习项目和企业,为他们提供灵活的实习方式,分批次、根据学生实际统筹安排和调度实习资源,严格履行相关程序,围绕实习设计、实习参与以及实习结束应当形成的成果等加强全过程管理,形成完善的档案,便于人才的培養与推荐。
  (3)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培育,加强实习教学反馈。一方面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实习教学中,应从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视角来进行有序安排,做好前期实习制度、政策等方面的讲解以及动员安排,让学生认识到开展的意义,并引导他们抓住机会去实习,掌握具体的实习项目和要求。同时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深入研究实习教学方面的注意事项和典型做法,在实习中注重和实习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问题以及取得的成效等,还可以借助信息平台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从而更好地掌握实习进程,为提高实习质量提供更多的合理化建议,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彩丽,夏田,郭晨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模式创新探索[J].新西部(理论版),2015(10).
  [2]王翠芹,马勰.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探索与实践——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11).
  [3]张莉英,纪煦,王怀明.转型发展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84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