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当下,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工作已经引起了广泛重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所以,对教师而言,不光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深谙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动机需要,帮助其建立健康的心理,尤其是职业学校的留守学生(即留守儿童出身的孩子),他们的缺乏性动机更多,在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我们要有针对性并讲究方法。
一、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心理咨询室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地方,学生咨询、调节情绪等活动都要在心理咨询室进行。学校可以依托心理咨询室面向全校留守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配套的硬件设备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减缓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从而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但是,由于课程安排或其他因素,有些学生可能无法走进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师要让学生知道心理咨询室会保护他们的隐私,有效降低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才会愿意来倾诉和咨询,心理咨询师才有机会指导学生自我调控,从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对此,学校可以开辟微信咨询渠道。不方便去咨询室的同学可以微信咨询或留言,专业教师进行网上答复。这样不但解决了留守青少年的一些心理困惑,而且也让他们有机会、有空间进行倾诉。在此期间,学校不但要对学生咨询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回复,而且还要做总结和归类,为后期对这些学生的跟踪观察和教育做准备。
二、强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学校不仅要引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对非专业的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得到强化,就会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进而将这种意识渗透于学科教学。教师要对班上留守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充分认识,转变教育方式,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并能够在必要的时候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一)课程内容多样化
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不同的年级应该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而且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出现的问题,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补充。课程内容不但要讲解理论,还要借鉴真实案例,注重学生的实际参与,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有参与感、代入感,能够触动学生心灵。
(二)课程形式多样化
学校不仅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而且还可以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校也可以进行小班教学,力求多形式和多途径地让学生有领悟、有思考、有进步,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体验式主题班会就是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好的形式。体验式主题班会是指以班级为主体,根据团体教育模式和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利用团体的磁场和力量,以游戏、体验、分享等团体辅导形式营造民主、活泼的团体氛围,从而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最终有所成长,这种先行后知的过程就叫作“体验式班会”。体验式班会的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感悟、成长。根据留守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以及他们的成长需要,教师可以开展以下体验式主题班会:
1.新生入学适应篇:我们是一家人——融入班集体
2.自我成长篇:我相信——建立自信
3.人际交往篇:我的情绪我做主——情绪管理
4.感恩篇: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感恩父母
5.生涯规划篇:我的未来不是梦——我会做什么
体验式主题班会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感悟和分享可以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思路和途径。
四、加强家校合作
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只有学校,还有家庭,留守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大多与其家庭有直接或间接的關系。虽然留守青少年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是学校还是要督促家长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学校可以定期为家长开设讲座,指导家长合理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和相处。教师要与家长及时交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共同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制订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正确的消费观以及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都需要父母及家人的支持和合作。良好的家校合作能够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心理指导,促进职业学校留守青少年的人格健全发展。
(本文系江苏省泰州市教学研究第十一期重点课题,课题编号:TJYZD2017002)
(责编 李亚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15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