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芝麻产业发展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针对我国现阶段芝麻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该文提出系统研究芝麻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选育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特色品种,研究机械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研制芝麻生产专用机械,实现芝麻生产全程机械化;建立新的芝麻主产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新时代我国芝麻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芝麻;面积;产量;机械化;一体化;产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 F32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2-03)-0047-04
中国是世界芝麻主产国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2016年全球芝麻总产量约600万t,我国每年芝麻的总需求量在120万~140万t,并呈上升趋势。10多年来,我国芝麻的进口量在不断增加,至2016年进口量达到90万t(1)。因多种因素影响,我国芝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十一五”期间48万~63万hm2,“十二五”期间为43~47万hm2[2],近几年为46万hm2左右。
芝麻是我国传统的特色农产品,是重要的特色油料作物,我国需求量的一半是用于榨油。芝麻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E、芝麻素、芝麻林素等特殊功能成分,具有抗氧化稳定性及降血脂、抗高血压、延缓人体衰老等保健功效。从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看,芝麻不仅可以作传统的食品和油脂加工原料,也可以用于医药。芝麻用于工业制造,可制成润滑油、药膏、肥皂等。芝麻饼粕蛋白质含量较高,是很好的精饲料;饼粕中氮、磷、钾含量较高,也是很好的肥料。芝麻及其制品和副产物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需求量不断扩大,迫切需要系统研究我国芝麻生产中的新问题,提出新对策,促进芝麻产业振兴,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我国芝麻生产概况
1.1 种植面积和分布情况[3] 我国芝麻种植分布极不均匀,从全国范围看,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河南、湖北、安徽,3个省占全国芝麻总面积的70%左右;其次是江西、江苏、山东、湖南、河北等省,约占全国的20%;陕西、山西、辽宁、广西也有一定面积,其他省(区)只有少量种植。
1.2 种植生态区划分[4] 具体见表1。
1.3 品种的选育及应用历程[4] 50年代,我国收集、鉴定、筛选出一批优良农家种,如河北霸王鞭、上蔡紫花叶、南阳八大杈、武昌九根头、襄阳犀牛角、阜阳四棱糙、江西佛座、武宁黑芝麻等。
60年代,开始系统选育芝麻品种,并逐步转向杂交育种,如驻芝1号、驻芝2号、中芝1号、冀芝2号、宜阳白等。
70年代,以杂交育种为主,重视抗性育种,选育出了河南1号、驻芝4号、豫芝1号、豫芝2号、鄂芝1号、襄芝1号等一批抗性和适应性较好的新品种。
80年代,育种目标从追求高产向选育高产、稳产、优质、抗病、耐渍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迈进,部分科研单位开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工作。
90年代,以育种技术创新为主线(如航天育种技术,离子束诱变育种技术),以选育综合性状好、产量高为目标,选育出了一批突破性的新品种,如中芝11(航芝一号)、中芝13、丰芝88等;在杂种优势利用方面也有了新突破,如育成的核不育“三系”杂交种皖芝10号、皖芝11号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到目前为止,我国选育出的芝麻品种比较丰富,主要有中芝系列、豫芝系列、皖芝系列、鄂芝系列、赣芝系列、丰芝系列(丰乐种业主导选育)等,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为我国芝麻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2 现阶段我国芝麻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生产上品种多乱杂,品质一致性差 目前芝麻生产主要以农民分散种植为主,没有统一布局,缺乏组织引导,农民选择种植品种时没有明确的市场导向,往往一个地方种植多个品种,品种杂乱,收购的芝麻商品一致性差,缺乏市场竞争力,不能满足不同类型加工企业对品质的要求。
2.2 特色型功能性品种少 由于多年来育种以产量为目标,育种转型滞后于消费需求,育种者在品种选育上,多注重产量、抗性等性状,而少有关注特色的品质指标,如油脂加工企业需要高含油量的品种,食品加工企业需要高蛋白质或具有风味独特的品种及符合功能性健康消费的高芝麻素品种等,功能性有特色符合专用需求的品种极少。
2.3 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种植水平低,抗灾避灾能力弱 芝麻生产易受灾害影响,在我国农业向规模化转变中,芝麻生产还停留在小农生产状态下,农户分散种植,缺乏技术支持,新的增产防灾技术难以推广应用,标准化种植程度低,统一防灾避灾能力弱,产量波动大,农民种植芝麻的积极性不高。
2.4 机械化生产水平低,投入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在我国新一轮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中,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如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作物,从适宜机械化的新品种选育、生产机械研制,到适应机械化的栽培技术研究,已基本完成了综合技术集成及推广应用,因此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而芝麻生产在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中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缺少系统的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特别是芝麻机械收割技术尚未突破,现阶段芝麻生產还基本处于传统的人工操作状态,劳力投入大,成本高。在芝麻主产区,相比于其它同季作物,芝麻生产效益较差,这是我国芝麻生产面积持续减少的重要原因。
2.5 产业链没能有效衔接,无法形成产业协同发展效应 从品种选育、产品加工,到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的产业链各个环节没能有效衔接,各自为战。品种选育者对终端消费需求研究不足,考虑不多,育出的品种不能用;芝麻生产者与加工企业没能建立稳定的合约生产机制,对市场需求盲目性较大,选择生产品种的商业目的也不明确,农民生产效益不能保障,常常出现恶性循环;加工企业对开发新产品虽有迫切需求,但自身没有新品种研发能力,对生产环节也难以操控布局和组织规模生产,在芝麻原料需求上处于被动地位。如此上中下游脱节,不能协同发展,是芝麻特色产业未能发挥社会综合效益的关键原因。 3 国内外芝麻供求变化趋势分析
从近几年国际国内供求形势分析,国内产需严重不平衡,但国际市场供给充足,且采购价格有优势,所以,国家以进口补充了国内需求。但一旦国际市场出现供货量和价格波动,国内芝麻原料市场的供给就会出大问题。2018年,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大大增加了生产加工企业的成本,影响很大。从市场变化看,过度依赖进口已带给我们危机警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同时,我国正处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期,大宗作物的生产过剩与芝麻生产供给不足也形成了鲜明反差,芝麻有条件成为增加种植面积的特色作物,在目前有利的发展形势下,抓住芝麻产业发展的机遇期,攻关解决芝麻生产的关键技术,推动生产开发方式转型,我国芝麻产业将会实现新的发展。
4 国内芝麻加工行业的需求趋势分析
加工行业的科技水平和市场开发能力是芝麻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据调研,我国农民生产的芝麻多数供给加工作坊生产芝麻食品,芝麻加工作坊存在规模小、分散经营、标准化水平低等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芝麻加工行业的集中度也在快速提高,规模化、品牌化的加工企业迅速成长,成为引领市场的主力军。这些规模化的加工企业与传统作坊式加工企业在经营方略上有着根本不同,其希望建立稳定的专属生产基地,保障芝麻原料的供给。同时,对芝麻的品质指标也有更多的要求,希望能不断研发新型品种,以支撑开发差异化的新产品,引领品质消费,提高核心竞争力。由此可以预期,这些规模化的加工企业一旦建立起专属生产基地,采取稳定的订单式生产,将有效促进芝麻优势产区的形成。
5 新时代我国芝麻产业发展的对策
5.1 把握新趋势,选育新品种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粮油食品的消费需求更加迫切,生产高品质及保健功能的芝麻食用油成为市场的必然趋势,而适应新需求的关键就是新品种的选育。
5.1.1 加快选育特色明显、品质指标符合健康消费的新品种 如选育含油量超过55%的品种,由芝麻油加工企业专属生产,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促进企业与农民订单生产,优质优价。芝麻油中含有特殊保健功能的芝麻素,但一般品种中含量较低,通过发掘特殊的品种资源,选育高芝麻素品种,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芝麻油,既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满足了人们的健康消费需求。为让品种选育与市场需求更加紧密结合,加快成果转化应用,要创新科研机制,科研单位与企业应联手建立新品种创新联盟,发挥各自优势,做好分工协作,开展联合攻关。
5.1.2 加快选育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新品种 实现芝麻机械化生产,品种是关键。要在品种资源收集和种质创新上加强研究,确定机械化生产的育种目标,选育株高适中、结蒴集中、耐密植、抗裂蒴的新品种投入生产应用,引领机械化生产。
5.2 开展芝麻机械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
5.2.1 针对品种和生产基地,进行生产标准化研究 为发挥好品种的增产潜力,根据不同品种特点和生产基地条件,开展各种试验研究,系统总结各个阶段的关键技术,形成生产技术标准;通过示范,在规模化生产中推广应用,进行标准化管理,有利于统一作业,提高产量和质量,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5.2.2 加快芝麻收割机械的研制 实现芝麻生产全程机械化,目前关键是芝麻收割机械的研制。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大研发投入,积极组织、大力推动科企合作攻关,合力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5.3 推动建立我国新的芝麻主产区 目前,我国芝麻生产面积主要集中在河南、湖北、安徽、江西几个省,这些地区也是我国传统的芝麻主产区。但是,内地这些省份是我国夏粮生产的优势产区,如果国际市场芝麻供给不足,国内需求持续扩大,需要再大幅度扩增面积时,内地省份发展芝麻面积就有许多不利因素,如存在与粮争地,与同季大作物比较,种植效益没优势;病害涝灾频发,芝麻不稳产;难以建成规模化的芝麻种植基地等。分析我国芝麻生态区及农业生产现状,在新疆建立我国新的芝麻主产区具有诸多有利条件。
5.3.1 新疆自然气候和生产条件适宜芝麻生产 如南疆库尔勒地区,地外北纬41°10′48~42°21′36″、东经86°14′10″~86°34′21″,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10℃年有效积温3296℃,年日照时数为2990h,年平均气温11.4℃。年均降水量58.6mm,无霜期平均210d;北疆的伊犁地区,位于北纬43°56′48″,东经81°14′53″,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10℃年有效积温3300~3483℃,年日照时数为2600~3000h,年平均温度10.4℃,年均降水量250~500mm,无霜期160~180d,海拔637m。
新疆主要是灌溉农业模式,水利可控,可以避免对芝麻最不利的涝渍灾害。多年来,科研单位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对新疆种植芝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9,10,11]。2017—2018年,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和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新疆进行了芝麻新品种的试种观察和生产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试验结果分析可知,在新疆可以大面积推广芝麻种植,新疆的气候环境条件有利于生产品质好的芝麻產品,这对提高我国未来国际市场竞争力、转变为出口优势国是一个难得的资源优势。
5.3.2 新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事化管理的生产体系,有利于高效率推广农业生产技术,适宜大面积机械化生产,对建立规模化的芝麻种植基地十分有利。
5.3.3 新疆有利于培育农业特色产业,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5,6] 在新疆建立芝麻主产区,需要进行详细规划,有目标有步骤推进。国家应制定促进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及科研单位把资源要素向新疆聚集。如果能在3~5年建立6.7万hm2的优势基地,初步形成新疆的特色产业,5~10年扩大到20万hm2,我国芝麻的主产区布局就会有重大改变,我国芝麻产业转型振兴就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借鉴新疆经验,可在内蒙、西北其它地区(光、温、水资源丰富)推动建立芝麻生产基地。 5.4 “产、学、研”相结合,“产、加、销”一体化,促进产业链紧密衔接,融合发展 打破产业链各方各自为战的局面,建立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机制,实现产业链融合发展。
5.4.1 以“产”为中心,解决“产”什么、为谁“产”的问题 芝麻产业化开发,生产基地生产什么品种?大面积生产的芝麻卖给谁?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收购加工企业要以合约订单的方式,与生产基地确定生产面积、收购数量和合约价格,并约定风险事项。加工企业根据需要,指定生产品种,并支付定金或给予一定的生产前期投入。双方的合约应形成长期稳定的关系,有了加工企业的合同保障,生产基地才能稳步建设,集中精力抓好生产,保证长期供给。目前,生产基地有多种类型主体,有农场、村队、农民合作社,有选择地打造强有力且稳固的生产基地,是“产”好的关键。
5.4.2 以“研”为中心,解决谁来“研”、“研”什么、为谁“研”的问题 新品种研发工作,科研单位或企业单方面进行,力量有限,资源缺乏,必须建立有效的科企合作机制,这样才能研发准,转化快。研发新品种的目标来自于市场,即与加工销售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这样,品种选育的目的就明确,既要为加工销售企业开发新市场做研发,也要为农民生产做研发。因此,研发需求和研发投入的主体是企业,研发出的新品种应授权企业专属生产,通过转化实现经济效益。
5.4.3 以“加工”和“销售”为中心,解决降本增效问题,形成“合作共赢、风险共担”机制 销售是实现利润的环节,但成本取决于生产和加工,关键在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必须联手开展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只有共同把生产技术搞上去,生产成本才能降下来。生产环节有自然灾害风险和技术风险,对这2种风险,生产方和收购方都应建立风险分担方式,否则,遇到了风险仅由一方承担,这种合作就难以持续下去。
对以上的3个主要问题,通过对产业链各方的有效对接,建立合作机制,芝麻产业化开发的模式就能初步建成,并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优化,我国芝麻产业转型升级就能实现,也必将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许国栋,张雯丽.世界芝麻生产、贸易结构变化趋势分析[J].世界农业,2018(10):131-137.
[2]《2015-2020年中国香油(芝麻油)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机会预测报告》,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
[3]王瑞元.我国芝麻产业的发展[J].中国油脂,2016(2):1-2.
[4]张海洋.中国芝麻生产现状与展望[J].食品商务网,2008(17).
[5]刘东.新疆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特征分析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159-161.
[6]肖开提·马合穆提.浅析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外资,2012(4月下):216-220.
[7]徐桂珍,赵莉,汪强,等.安徽省芝麻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49-51.
[8]新疆精河县,机械化技术种植小芝麻释放大能量,吴卓胜,央廣网,2017(8).
[9]闫夏.芝麻绿色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4):147.
[10]张体德,梅鸿献,张海洋,等.芝麻新品种豫芝 11 在新疆的表现与分析[J].作物杂志,2003(6):51.
[11]张体德,梅鸿献,张海洋,等.芝麻新品种郑杂芝 H03 在新疆的引种试验及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4(7):6-8.
(责编:王慧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67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