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传统中式生活美学下的茶艺创编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龙华 张宇

  【摘要】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以及民众精神文明需求的不断提高,茶艺已经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愈来愈多的民众关注茶艺、关注茶艺的审美性。表演型茶艺是茶艺比赛或者商业表现的重要表现方式,进行表演型茶艺的创编需要最大程度的表现其生活美学特征,文章通过对基于中式生活美学下的表演型茶艺创编进行深入探究,分析中式生活美学、表演型茶艺以及其创编方式,以促进表演型茶艺创编水平的提高,并为今后茶艺创编教学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中式生活美学 茶文化 茶艺创编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12-02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伴随社会的发展而丰富和多元化,上个世纪90年代茶艺表演被引入到中国大陆,并逐渐取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茶艺表演的发展为茶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助力。浓厚的中国文化对民众的生活思维意识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其生活价值观念和审美品位也都形成独有的风格,形成中式生活美学特殊的审美观念,基于中式生活美学视角下,表演型茶艺的创编需要符合其文化价值和审美特征。针对基于中式生活美学下的表演型茶艺创编问题进行探讨,对于促进中国茶文化在中式生活美学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中式生活美学
  中式生活美学的内容较为多元,主要由“礼”字作为源头,将“正、智、雅、清、逸”作为关注重点,五种元素之间彼此独立却又相互影响,形成并存共进的存在状态。端庄大气、中正平和体现“正”字之美;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汲取四书五经以及经典著作中的精髓,便是一种大智慧,能够体现“智”字之美;中华文化中的风雅情趣不胜枚举,琴棋书画、亭台楼榭将清雅的气质表现得异彩纷呈,体现“雅”字之美;而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城市喧闹与繁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压迫感,通过品一壶清茶、听一曲雅乐,都能够在繁浊的生活中体会一丝“清逸”[1]。在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式生活美学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不仅涵盖了传统、民族、情感、礼仪、习俗等各方面事物的表现形式,还使中国独特的美学思想精神体现在社会生活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通过中式生活美学的观念应用于社会各个层面,同时,使社会各文化层面的表现方式更加契合中式美学观念,凝聚中华传统文化之内涵,使中式生活美学在当代文化的发展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意义,在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表演型茶艺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绚烂奇葩,具有着中式生活美学“礼”、“雅”、“清”、“逸”等典型特征。表演型茶艺通过艺术手段和文化背景的体现,以茶艺技能展示为载体,通过茶叶冲泡和品饮等一系列肢体动作和形体表现,反映当时的生活现象或者社会场景,将其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融合到茶艺表演过程中,既传播了茶文化,同时也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及中式艺术审美的特征彰显出来,实现表现者与观赏者精神层面的交流。表演型茶艺通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一种极具中式艺术审美表现风格的艺术品种,同时,社会各领域文化的不断發展,也使得表演型茶艺在中式美学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得到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表演型茶艺根据表达思想和主题的不同,需设定不同的表演场景,以舞台艺术和背景音乐的结合,衬托出具有一定主题的表演环境,再通过不同的情景展现,给予观赏者精神上的陶冶,通过思想交流给人以精神层面的启示,使观赏者在视觉和心理上得到艺术审美的愉悦感。
  三、传统中式生活美学下的表演型茶艺创编教学方法
  基于中式生活美学视角下的表演型茶艺形式较为多样,可以根据茶叶品种进行划分,也可以根据民族文化类型进行划分,因而形式类型的多重性,能够形成极为丰富的视觉听觉感受。表演型茶艺的展现具有一定的程式性特征,最早进行茶叶和器具的结合仅是为进行茶文化的普及和推广,缺乏艺术创编性,而表演型茶艺则需要进行精心的创作和编排,才能够实现良好的表演效果,实现其艺术审美特征[2]。表演型茶艺的创编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主题
  主题是表演型茶艺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茶艺表演的灵魂。在进行表演型茶艺的创编过程中,需要确定一个具有核心价值的主题,主题内容能够体现其中心思想、表达意旨,并通过人或者事的叙述方式,将主体思想娓娓道来,进行主题确定需要注意切忌空泛。在云南省茶艺大赛中,《梦中的额吉》茶艺表演在创作主题的过程中,以男大学生放假回到家乡后一同与母亲煮制蒙古咸奶茶为故事背景,以少数民族茶俗为主题,将中式传统文化融入并叠加出艺术表演效果,母与子共同煮饮奶茶的场景,充分体现出中华传统孝道文化以及母爱的伟大,在本质上有所突破并对原有的少数民族茶艺元素加以创新。
  2.解构主题
  解构主题是能够将主题的创作意旨融合和表现到茶艺解说词中,即能够对主题起到阐述说明的应用作用,同时可有效把控表演的整体节奏,给予观赏者品读主题和内涵的实践,体现其艺术审美效果。茶艺解说词应当由主题阐述和程序演绎两部分构成,基于中式生活美学文化内涵的丰富性,表演型茶艺解说词需要与传统的套式解说存在一定区别,在解说词编写过程中,要考虑文学、舞美以及音乐艺术等多元内容相互融合,通过文字说明渲染和烘托主题。主题的创编应当从中式生活美学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四情”,即友情、爱情、亲情、心情中汲取素材,并加之艺术处理,应用散文、散文诗、夹叙夹议等形式来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
  3.演绎主题
  茶艺的表演者和解说者是进行茶艺主题表现的主要载体,可有效发挥主题思想的阐述作用,选择适宜的表演者和解说者进行主题的演绎,可以使表演节目大放异彩[3]。主泡者是茶艺表演的关键人员,其形象和气质均需与主题的风格相契合,具有良好舞台表演能力的茶艺表演者对作品的诠释可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更能够彰显出主题的神韵。以茶艺《敦煌一梦》为例,此作品讲述云南普洱茶茶商,来到敦煌莫高窟,被敦煌壁画深深震撼,并将亲手制作的最珍贵的普洱熟茶献给飞天,飞天喜闻茶香从壁画中现身,并以一曲《天女散花》的传统敦煌舞蹈呈现给观众,舞蹈结尾以漫天散花为艺术形式,花瓣飞落,惊艳的拉开了茶艺表演的序幕。在表演中,飞天为茶艺师,演绎出茶通仙灵的意境,同时,也体现了中式生活美学“清”、“逸”的文化境界。   与此同时,解说者画外音以其男声独特的语言和音色来实现对于观赏者的带动作用,以最大程度的体现茶艺的表演水准。画外音解说语速适中、语调自然、音色丰富以及感情充沛,彰显实现理想的解说效果,增加茶艺作品的听觉艺术。
  4.设计茶席
  茶席是表演型茶艺的重要组成,传统的茶艺布置比较简单,而表演型茶艺则需要结合表现主题进行合理的茶席布置和空间的运用,着重体现空间的协调性、色彩的搭配性、艺术美感的表现性。茶席装饰应当包括茶器、铺垫、装饰物以及背景等内容,其中茶器的材质、造型、体积以及实用性等问题都应该与整体主题相契合,重视整体的协调感和艺术美感。铺垫放置在茶具下方,能够起到统揽全局和确定主题色彩的作用。不同材质的铺垫和装饰物的对比,能够对主题进行衬托以及主题渲染的应用效果。装饰物和器具也都需要体现对于主题的表现和烘托作用。
  5.设计表演动作
  结合表演的主题、解说词以及茶叶类型,需要对茶艺表演的动作进行精心编排和设计[4]。设计表演动作需要保证动作整体的节奏感和肢体的美观性,肢体的美观性要求柔和、細腻,不宜应用大幅度以及太过夸张的肢体动作,同时,为了体现中式美学的刚柔之美和圆融之境,表演者还要注意手型的轻柔,表演节奏需要以解说词的节奏为基础,具有整体结构协调性,节奏把控张弛有度,快慢相间。
  6.设计表演服饰
  茶艺表演者的穿着及服饰也是表现中式艺术美感的关键,表演者的服装、妆容、发型等都应当与整体的表现主题相适应,讲求整体得体、整洁、大方,服饰和妆容都需要表现表演者的气质,树立表演者符合中式生活美学特征的形象,以实现诠释主题的目的。
  7.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是表演型茶艺创编的关键内容,也是营造整体艺术氛围的载体,在音乐的音色、曲调带动下,将观赏者带入到即定的情境中,实现对于主题的表现作用[5]。适宜的背景音乐可以将表演者和观赏者带入到共同的氛围中,更为深入的体会和解读中式生活之美。例如:《梦中的额吉》作品选用了《梦中的额吉》歌曲作为主要背景音乐,以“梦中的额吉,用圣洁的花露当茶让您先享,在您的眼中我找到了安详的眼神,您的儿子从梦中惊醒……”的歌词铺陈开来,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而《敦煌一梦》则选用了佛教的吟诵经典作为背景音乐,展现出宗教文化的意蕴。
  四、结束语
  中式生活美学视角下的表演型茶艺创编,既需要体现茶艺表演的艺术表现力,又需要融入中式生活理念和美学价值观念。总之,在创编中式生活美学类型的茶艺作品时,要选取具有表现价值的主题,并对主题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体现进行深入解读,再进行合理编排,选择合适的解说人员和茶艺表演者,对表演动作和服饰进行合理设计,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营造和烘托氛围,方能保证所创编的表演型茶艺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价值和生活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颖.关于茶艺审美特征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学),2016,(22):9-10.
  [2]沈林,刘燕.校园茶艺飘香[J].教育,2018,(1):7.
  [3]焦佳.茶艺课程中艺术方向的多学科探究[J].现代园艺,2017,(24):230-233.
  [4]黄敏.民族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运用[J].芒种,2017,(24):119-120.
  [5]廖步岩.茶艺的美学鉴赏[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5,(11):108.
  作者简介:
  龙华(1979-),男,湖北黄石人,硕士,讲师,国家茶艺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茶文化,农耕文化,艺术教育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9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