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师声乐基础课程“整体性”教学改革实践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冰融 黄文杰

  【摘要】高师《声乐基础》课程是高师声乐教学重要内容,课程的设置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教学水平,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歌唱技能,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以便能够胜任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基于目前高师《声乐基础》课普遍偏重于专业声乐教学、偏离师范教学目标的现状,本文从高师《声乐基础》教学目标切入,从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与需求,从丰富课程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健全课程形式等方面对高师声乐教学进行探析,提出具体可行的思路及建议。
  【关键词】声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5-0038-03
  【本文著录格式】陈冰融、黄文杰.高师声乐基础课程“整体性”教学改革实践探析[J].北方音乐,2020,03(05):38-40.
  引言
  长期以来,高师声乐教学基于声乐专业教学规律,通过设置《声乐基础》等课程,指导学生有效提升歌唱水平,为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培育做出贡献。高师声乐教学主要以专业声乐教学模式为基础,所设置的《声乐基础》针对性不强,师范特性不突出,导致高师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时,存在能力上的不足。本文通过阐述高师声乐教学目标,分析当前高师《声乐基础》课程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师范教学特点,从丰富课程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健全课程形式等方面着手,进一步优化声乐教学,塑造具有高师特色的《声乐基础》课程,以提升高师声乐教学针对性,为中小学音乐教育输送合格人才。
  一、高师《声乐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声乐基础》课程是高师声乐教学的一门专业课程,其授课对象为音乐教育专业一、二年级学生,以3—5人一组的形式进行小组课教学。区别于声乐表演专业培养专业声乐演唱人才的目标,高师声乐教学基本目标在于与其它音乐学科协同合作,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高师《声乐基础》课程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方法上突出师范教育特色。
  要实现高师《声乐基础》课程的目标,首先需了解一名合格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及素质,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掌握技能、提升素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相当的声乐能力。
  (一)具备歌唱能力
  掌握一定的歌唱方法和技巧,具备一定的声乐歌唱能力是中小學音乐教师应有的基本功,否则所有的教学技巧、教学手段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唱得好未必教得好,但唱不好必然教不好”正是这一道理的真实写照。
  (二)具备声乐教学能力
  中小学音乐教师除需自身具备一定的歌唱能力外,还需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具有辨别歌唱发声正误的能力,能在声乐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够准确分析处理作品、讲解作品、示范作品,具备基本教学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音乐课的歌唱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声乐辅导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三)具备舞台演出能力与经验
  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除自身可能会有舞台演出需求外,在教学实践中,必然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舞台演出,如自身存在此方面不足,则无法胜任教学指导的需要。
  高师《声乐基础》课程应以培养学生具备上述三项能力为中心,与中小学音乐教育需求紧密结合,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优化声乐教学方法,一方面教授学生掌握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生理解剖知识和科学歌唱的技能技巧,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会如何唱,更应学会如何教,以实现《声乐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三、高师《声乐基础》教学现状及问题解析
  目前高师《声乐基础》课程主要是以3-5人的小组课形式,通过教师范唱、讲解等方法,让学生进行跟唱练习,教师随时更正学生错误或指导更好地掌握歌唱技巧,课堂教学通常分为练声和唱曲两个部分,教材选用主要集中在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材,例如中外《声乐曲选集》及《意大利歌曲集》等专业声乐教材。但在对刚完成教育实习任务并即将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高师毕业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目前的高师《声乐基础》课程不能满足中小学音乐教学需求。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学生缺乏实践教学经验
  由于学生在《声乐基础》中学得更多的是学习如何唱,缺少学习如何教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上只能是简单模仿老师授课方法,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经验锻炼。
  (二)《声乐基础》课上的教学曲目过于“专业化”,与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歌曲作品脱节
  当前高师的声乐课堂上所涉及到的曲目主要集中在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材中的专业声乐作品,而对于中小学音乐课堂上所涉及到的歌曲作品却鲜有涉猎。由此所带来的问题便是部分高师学生能唱难度较高的声乐作品,却对程度较浅的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歌曲无所适从。
  (三)学生缺乏钢琴伴奏的能力
  《声乐基础》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个人歌唱能力为主,但作为一名师范生,如果缺乏钢琴伴奏、自弹自唱的能力,则会严重影响今后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学生缺乏实际的舞台表演经验
  《声乐基础》的课程组织形式主要是3-5人的小组课,除了每学期的声乐考试,学生课后缺少上台表演的机会,因此相关经验累积不足,在日后成为教师对学生舞台表演指导工作时,便会受到自身经验不足的桎梏。
  四、优化课程内容,塑造“整体性”高师声乐教学模式
  就当前《声乐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而言,与音乐学院的声乐专业课差异不大,从大的方面看,都是遵循声乐专业教学的客观规律,培养了学生歌唱能力,为中小学音乐教育输送了人才。但毕竟高师教学与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在目标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结合高师教学目标,在《声乐基础》课程中基于师范教学规律对声乐教学法做进一步优化,塑造具有高师特色的《声乐基础》课程非常必要。   (一)丰富课程内容
  除了现有的专业训练曲目,应该加入部分中小学课堂的歌曲作品,范围涵盖通俗歌曲;传统曲艺及民族音乐等,并要求学生掌握这部分歌曲作品的教学技能,使其日后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师时,对所教内容不必完全自行摸索,减轻角色变换过程中所造成的不适与压力。
  将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与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 《声乐曲选集》进行比对可发现;初中应教会学生的歌曲共28首(其余歌曲为欣赏曲目),仅有《青春舞曲》《桑塔露琪亞》等6首歌曲作品在高师声乐教材中出现。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仅有《赶圩归来阿哩哩》《踏雪寻梅》《致音乐》等几首作品可在高师声乐教材中找到。如能将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存在一定难度的作品——如非洲音乐风格明显的《阿伊亚---非洲的灵感》、彝族传统民歌《阿西里西》等,纳入高师声乐教学的曲目库中,可使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学习演唱此类声乐作品,为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中小学生生理上,发声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声带质地脆弱,音域比成年人窄,横膈膜上下运动幅度较小,肺活量小于成年人;心理上,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故而高师《声乐基础》课程应该结合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生理解剖知识进行同步讲解,增加童声的教学内容和变声期应注意问题的内容,使高师学生们提前了解今后教学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特殊时期的嗓音训练方法,将来能够较快地适应和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
  高师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必要的歌唱发声技巧,还必须对歌唱美学特征进行学习,才能在日后正确地指导中小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及表达。针对这一需要,《声乐基础》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角色塑造”环节。《声乐基础》课可以利用3-5人同时授课的特殊授课形式,让学生分别选择不同民族、风格、语言、情感表达的声乐作品分别进行展示并讲解,同学之间互相观摩学习,引入“互相学”的环节,有助于高师学生学习并提高了分析、讲解、示范作品的方法和能力。
  (二)完善教学方法
  高师《声乐基础》课程主要是以3-5人的小组课形式进行同时授课,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互相看、互相听,并结合教师的示范、讲解,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在对不同的嗓音条件、音色、声部特点、歌唱状态和歌唱感觉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互相点评、互相指导,也可让学生在声乐课堂上开展“片段教学”,即引入“互相教”的环节,使其能够及时地“学以致用”,并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
  与钢琴教师配合,指导学生结合声乐歌唱进行钢琴即兴伴奏5和自弹自唱训练,确保每个学生在课上均有机会为同组的同学伴奏及自弹自唱的机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可将部分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歌曲作品进行伴奏编配,并纳入自弹自唱。既可让学生的伴奏能力得到锻炼,还能使学生了解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内容,及时发现和解决弹唱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中小学音乐课堂具有多样性,音乐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高师《声乐基础》课应有目的地为学生组织如小组唱、合唱、重唱,合唱指挥等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并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三)健全课程形式
  增加《声乐基础》集体课的组织形式。集体课主要系统地讲授基础性、普遍性的声乐理论知识6、建立科学的声音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作品赏析与评论、开展合唱重唱排练,重在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而与小组课形成互补。
  举办以学生为主体的艺术实践周、周末音乐会等,为学生提供舞台表演机会,并将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分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原因有二。首先,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舞台歌唱表演能力,也检验了学生“学”的质量和教师“教”的成效,使教学与实践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其次,舞台艺术实践,特别是一场集灯光、舞美、道具、策划、宣传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音乐会,参与的学生能够累积组织策划经验,为日后组织中小学音乐活动打下基础。
  组织在校师范生进行教育见习和实习活动,并由专业老师进行随行入校指导。目前高师的教育实习普遍都是安排在大四进行,学生在实习中发现自身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已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得到专业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如果学生在大二大三时就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进行观摩和实践教学,便可以对自身的学习方向和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正。与此同时,高师声乐专业老师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需求和内容的更新也未尽了解,在参与指导学生见习或实习时,也能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弥补不足、解决问题。
  五、结语
  优化声乐教学,塑造高师特色的《声乐基础》课程,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合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结合高师教学目标,对《声乐基础》的课程内容、讲授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予以创新优化,基于声乐但不限于声乐,突出高校声乐教学的“师范性”“实用性”,既提高学生歌唱水平,又培养教学能力,累积表演经验,让学生做到能唱、能教、能演,为高师学生就业之后的音乐教学工作打好基础,使其在中小学音乐教学领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詹桥玲.高师声乐教学的弊端及对策[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3):106-109.
  [2]黄铨剑.浅谈音乐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声乐教学[J].艺术教育,2006(2):44-45.
  [3]张艳萍.音乐学师范类学生童声训练中的几个问题[J].大理学院学报,2005(3),4卷(2):69-71.
  [4]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8):86-96.
  [5]郑颜文.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三题[J].中国音乐,2004 (3):92-94.
  [6]张亚玲.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的探讨[J].湘南学院学报,2007年,28卷(1):122-125.
  [7]茹洪毅,田向红.高师声乐教学突出师范特色的两点做法[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月,25卷(1):107-110.
  [8]郭建民.高师音乐教育(声乐)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互动模式问题思考[J].歌唱世界,2014(6):16-20.
  作者简介:陈冰融(1981—)女,福建泉州人,集美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声乐表演,声乐教学;黄文杰(1973—),男,福建松溪人,集美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教学,民族音乐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08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