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理念下的商业广场景观设计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扬
摘 要:基于当代社会发展中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重视,景观设计应重视人的角度,满足人的需求。本文通过引入交互性景观设计的概念,从植物、景观设施以及整体环境三大交互性景观构成要素出发,结合南京喜马拉雅中心广场景观设计,指出交互理念下商业广场景观设计需要着重从人的角度思考,探索人与景观和谐共享的新模式。
关键词:交互性景观;商业广场;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5-00-04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甚至相对过剩,但精神层面的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作为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之间的一条重要纽带,新时代景观设计的转型刻不容缓,应做到以人为本,即在设计建设中注重人的休闲体验,满足人的精神享受。因此,注重游人体验的交互性景观设计的概念应运而生,是一种集美学、生态、社会等价值为一体的特色景观形态。
1 交互性景观设计概念
交互设计一词最早在艾伦·库伯的《软件观念革命——交互设计精髓》一书中得到阐释,指出交互设计是人工制品、环境和系统的行为,以及传达这种行为的外形元素的设计与定义。[1]简单来说,交互设计是对事物的行为方式进行规划和描述,并用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来表达,即交互设计是最贴近受众且最易于受众理解的一种方式。
基于其定义来源,交互设计适用于任意与产品的使用以及受众的行为密切相关的产品形式。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交互设计的理念已经遍及生活中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面,并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景观设计作为一种从人的行为出发的设计形式,早已融入交互设计的理念,集中在户外景观以及构筑物与人之间的交互上加以表达。交互性景观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重视参与者的体验,将人的行为带到景观之中,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一种互相依托的关系:一方面,景观拉近了自然与人之间的距离,满足了人的休闲娱乐需求;另一方面,人的参与又为景观增添了活力,是景观价值实现的根本保证。因此,交互概念的融入为景观设计的方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2 商业广场交互性景观构成
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综合性商业广场逐渐成为了城市经济文化名片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城市内的综合性商业广场提供休闲、娱乐、购物、交通等多种功能,其建设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其辐射范围内周边城市居民居住的生态环境。商业广场是为其周边人群购物、休閑娱乐设置的公共场所,其景观营造体现了人的社会性,并已在当代社会城市居民的生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2]城市中商业广场景观的设置应格外重视人的思考,这同样也是交互性景观设计的基本立足点。以此作为切入点,笔者认为商业广场的交互性景观的构成,可以从人与景观交互的媒介详细划分为基于植物、景观设施以及整体环境的交互作用。
2.1 人与植物的交互作用
植物是商业广场中生命要素的主要体现,是景观与自然间必不可少的纽带。商业广场中的植物配置以花镜、芳香植物组团以及绿篱为主,提供一个较为亲近自然的景观,重视游人在其中的精神享受。除此之外,在商业广场景观设计中,植物常常与休憩区域结合,利用日本珊瑚树等枝叶较为繁茂的绿篱植物将休憩区与周围较为喧闹的环境隔离开来,同时结合丰富的植物组团,给游人营造一个可以置身其中的自然景观。
2.2 人与景观设施的交互作用
在商业广场设计中,设计师通常会利用科技或现代材料创造出一些交互性强的景观设施。例如美国芝加哥千禧公园的云门雕塑,该雕塑由设计师阿尼什·卡普尔设计,整个雕塑的形体就像一枚巨大的豆子,表面由不锈钢组成,通过其镜面外壳可以反射出整个芝加哥城市的景色。当游客走近时,其扭曲的表面会如同哈哈镜一般,形成不同形体的倒影。不论是炎炎酷暑还是寒风凛冽,银豆的四周都一直人流如潮,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籍的人们汇聚在这里,用同样的欢声笑语表达自己心中的欢乐。云门雕塑极强的交互设计,感染着四面八方的游人,给这片场地带来了别样的意义。
2.3 人与整体环境的交互作用
不同商业广场针对的客户群体不同,广场的环境和氛围也各自不同。在场地设计初期应充分进行场地现状调研,分析对应场地的群体,针对性提高景观的适应性。例如,在以青年人为主导的办公区域内的商业广场中,针对性设置科技性较高的景观来吸引游人;在旅游景点附近的商业广场,则应更多考虑当地城市文化和特质,增设具有城市色彩的文化景观;在居住区附近的商业广场可以设置互动性更强的景观节点,如音乐喷泉、旱喷广场等,吸引以家庭群体为主的参与对象。交互性景观的环境氛围是基于人群特质分析,进一步反映了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观念,促进人与景观之间交互质量的提升。
3 喜马拉雅中心广场交互性景观设计实践
3.1 项目背景及介绍
喜马拉雅中心广场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在南京南站交通枢纽南侧,隶属南部新城的规划范围。该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居住区及办公区集中,商圈资源丰富,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该项目是一个占地140余亩的大型商业类中心,整体风格由马岩松设计,是一组以高山流水为主题的建筑群体。其附属的商业广场景观以南北为轴线被建筑群分割为三大部分,其间又以廊桥连接。不同尺度的廊桥穿插在几个连绵起伏的商业办公综合体中,指引人们从纷繁的地面街道漫步到立体公园,游走于建筑与景观之间。从细部节点来看,场地中山石、跌水与部分村落式建筑有序联系起来,形成一幅流动的诗意画卷;从广场的整体氛围来看,广场景观与建筑的风格保持一致,整体以流线型的风格贯穿广场,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3.2 场地设计构思
交互性景观设计的核心是人与景之间的相互反馈作用,追求二者间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而喜马拉雅中心广场的设计与这一理念不谋而合:设计师一直秉持人与自然的山水理念,渴望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探寻人和自然共生的传统哲学,重建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满足现代生活的各种需求的同时,打造融合而富有生机的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契合。[3]广场景观的设计从人的使用心理出发,利用空间打造、设施布置奠定游人观光游览的情感基调,在人与景观交互性方面的设计对现今商业广场的设计有极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3.3 交互性景观内容设计
基于上文总结出的交互性景观设计的构成,本文从植物、景观设施以及整体环境3个方面分别对喜马拉雅中心广场的景观内容设计进行分析。
3.3.1 植物交互設计
在植物方面,喜马拉雅中心广场保持对自然的亲近感,充分利用植物特色营造环境氛围。在场地中心有一处二层的以垂直绿化覆盖的瞭望台式构筑物。该处充分利用空间,以垂直绿化的形式增加了建筑绿化覆盖率,减少了阳光直射,改善了局部环境,在夏季有利于人们消除疲劳、增加舒适度。同时,采用了一些浅根系、耐贫瘠、耐寒耐旱、适应性强的植物,如千叶吊兰、小叶栀子、麦冬等,结合科技,内部用组合式直壁花盆,采用自动控制的滴灌施肥系统和叶面给水微喷系统对植物进行养护处理,充分保证了广场绿化环境的质量,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该场地周边设置了多组高大的竹篱分割环境,营造了一种世外桃源的悠然情调。而当游人穿过竹篱踏入广场内部时,迎面而来的是山川般高耸的建筑带来的视觉冲击感,磅礴的景观跌水、流线型的高大建筑从听觉和视觉多个感官方面给人带来震撼感。竹篱一方面对建筑物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分隔内外空间,另一方面作为空间节奏和人的感知的预告,对人的情感有引导作用,以较强的交互性缩短了人与整个建筑群组的距离。除此之外,植物与其余景观要素的合理搭配也为场地赋予了更多的自然属性。在广场廊桥部分的硬质下沉平台中,设计师采用的是白色鹅卵石平铺搭配木制铺装,而平台的边缘采用的是黑色花岗岩拼接,倘若二者直接相接,颜色上的差异和边界的对比过于明显,会形成较差的景观效果。在边界的处理中,设计师巧妙地利用锦绣杜鹃、红叶石楠以及木樨的植物组团缓和了平台的交界处,使几种不同材料衔接变得自然的同时也增添了场地的生机,创造出一个亲近自然的私密空间。
3.3.2 景观设施交互设计
在景观设施方面,整体配套设施与建筑群组有相同风格的设计,即高山流水的流动感。整个喜马拉雅广场内部的设施从铺装到座椅都采用流线型的设计,在整体风格上保持一致,强调人与景之间流动统一的和谐。游人游览休闲的节奏也与之息息相关,从初进建筑群组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震撼感,逐渐变化至接触景观小品的细腻流线后的平静感,人们会逐渐感到安宁,渴望融入其中,静静地坐在广场一隅享受清闲自然的时光。同样的,针对周边密集的居民区,喜马拉雅广场在景观设施与游人之间的互动性上也有所强调。设计师在广场南侧正对居民区的部分设置了一处音乐互动景观,当人们踩踏设施的不同位置时,会有不同的音调生成,这种设施的设置吸引了较多儿童前往游玩。在音乐设施附近还有一处利用灯带与钢结构做出的一组景观灯,每当夜幕降临时,灯带亮起,一个个别样的生物跃然出现,是当地居民乐此不疲的一个打卡点。在喜马拉雅广场的设计中,景观设施因其风格的一致性以及极强的互动性,促进了人与景之间的交流,极大地增强了该地的交互性。
3.3.3 整体环境间的交互设计
从整体环境来看,喜马拉雅中心广场符合不同层次人群的审美需求,是一处广泛适用的景观设计方案。广场通过风格鲜明独特的山水线条,辅之以养护良好的植物景观,将山水与城市交融,将设计风格融入广场中的每一个设施,带来的融洽感贯穿整个场地,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关系。广场内部利用建筑和植物形成的或开放或围合的空间引导着游人的观赏视线,也给他们带来情感上的起伏变换:偌大的跌水给游人以震撼感,植物围合区为游人带来平静感,枯山水的设置又给人空灵感……环境的开合变换无一不调动着游人的情感变化。与此同时,喜马拉雅中心广场的整体环境设计从人性化设计出发,利用植物形成的开合空间以及构筑物的疏密空隙,引导游人探索丰富多样而富有生机的城市公共空间,贯彻了交互性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内涵,创造出了一处雅致、理想化的诗意景观。
喜马拉雅中心广场景观设计充分贯彻了交互性景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展示了空间的流动感、艺术感以及环境的生态性,广场的细节设计体现了设计师对人性化设计的追求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为景观赋予了“温度”,对当代城市综合性商业广场交互性景观营造有极重要的借鉴意义。
4 结语
交互理念下商业广场的设计需要着重从人的角度思考,以人性化为出发点,探索人与景观和谐共享的新模式。具体来说,交互性景观要求设计师注重商业广场内景观各要素的协调统一,基于对人的分析布置场地环境,针对性营造适合场地的氛围,同时应结合科技布置互动性较强的景观设施,从多个角度加强人与景的联系,使景观切实地满足游人的多重需求。
参考文献:
[1] Alan Cooper,Robert Reimann(美) .软件观念革命——交互设计精髓[M].詹剑峰,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7.
[2] 王忆梅,唐晓岚,刘慧.基于交互概念的合肥市华孚城隍庙商业广场景观设计研究[J].设计,2019(15):37.
[3] MAD .南京证大喜马拉雅中心[EB/OL]. https://www.gooood.cn/mad-in-14th-venice-biennale.htm,2014-06-05/2020-03-03.
作者简介:陈扬(2000—),男,江苏南京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指导老师:钱可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12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