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谈小学整本书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卜月琴
【摘要】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提出了“读整本书”的思想,提出了“把整本书作主体”的主张。那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叶圣陶所提出的思想引入到整本书阅读中,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本文先围绕整本书阅读的意义进行分析,然后对整本书的选择进行阐述,最后就小学整本书阅读的指导进行研究。
【关键词】叶圣陶;整本书阅读;“读整本书”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9-0005-02
前言
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会读整本书,成为真正的阅读者。200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2019年全面启动的部编教材也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由此,本文基于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谈谈如何开展小学整本书阅读。
一、开展整本书阅读的主要意义
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是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22年1月20日,叶圣陶先生发表《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这篇文章中,叶老多次提到要关注学生的心灵,并多次呼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1941年,叶老再次提出“读整本书”的思想,以期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虽针对中学生,但对小学生一样适用。小学阶段的阅读经历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文化自信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具有重要意义。
(一)丰富阅读经历
整本书与单篇课文同为文化的载体,但承载的意义不同。整本书能够更全面地展现彼时彼刻的社会生活截图,演示文化特质形成和发展的纵贯线,让学生吸纳更为丰富的文化信息,获得更加全面的文化印象。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会接受到更为全面的文化的渲染,他们阅读的书籍越多,所品味的語言内容就越多,他们所接受到的文化也会更加丰富,会受到更大的影响。整本书的阅读会使学生语言水平得到提升,阅读策略得到发展,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文学是作家心灵的歌唱,所以,阅读整本书的文学生活就是精神生活,学生的阅读经历能够得到丰富。
(二)提升语言水平
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大量的作品,对经典名著语言的积累、品味、揣摩、吸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中,学生能够接触丰富的语言材料,并对自己喜欢的语言材料进行吸纳。诵读、摘录、模仿、表达都是语言吸纳的方式。当学生遇到自己所喜欢的语言形式,那么他们就会下意识地模仿,会将自己喜欢的语言记录下来,并且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行模仿,这种模仿乃是潜意识的。学生会通过语言跟世界缔结一种联系。可见,开展整本书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眼界,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升。
(三)促进深度阅读
开展整本书阅读有助于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提升,学生可以通过单篇作品的阅读延伸到整本书的阅读,比如从《林冲棒打洪教头》延伸到《水浒传》的阅读,感受人物具象和人物群像的特点;学生也可以进行同一主题的整本书阅读,选择对比角度,对不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学生还可以对某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前后形象进行分析,重整材料,形成完整认识;学生还可以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出发,重新判断整本书作品中的人物。这样不同阅读策略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锻炼阅读的思维,综合阅读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深度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现状分析
(一)整本书阅读重视不够
语文教学中,教师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部编教材对整本书的阅读推行也形成了专门的“读书吧”,但由于现行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及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重点仍然为单篇教材。
仅语文学科,单篇教材的教学工作不仅占据了教师大量的精力,相随而来的练习等配套训练则占据了学生较多的课外时间,其余学科的学习也无形之中瓜分了学生的业余时间。故,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相比课标提出的下限阅读量,学生的阅读量有所不足。当前语文素养的提升背景之下,市面儿童书籍甚多,但阅读书目庞杂,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未能形成系列化,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有效提升。
(二)日常阅读教学推进不够
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阅读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文学的倡导有功利化的倾向。课标要求教师利用课堂单篇文本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掌握阅读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教师课内对单篇文本的解读过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文章中所讲述的知识点,忽略了对学生阅读思维的训练,忽略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引,以至于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未能达到有效的推进。
三、整本书选择原则分析
(一)有价值
儿童文学是快乐文学、游戏文学,它所张扬的追求自由、享受自然成为文学生活的核心要义。对小学生而言,兴趣虽为第一要务,但经典的价值更具有普适性。经典作品集合了人类共同的智慧,经典的儿童作品为学生的成长打上精神底色,往往在文字的流淌中完成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精神润泽。所以,有价值的文本是整本书选择的第一要义,且经典作品不分国度。
(二)多元性
鲁迅在《给颜黎明的信》中曾提到,读书要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意思即是读书要多元选择。教者要针对不同的阅读对象,给出不同的书目建议,让学生在不一样的阅读书目中,享受不一样的阅读经历,认识不一样的世界。
(三)有挑战
小学生常选择文字好理解、内容相对集中、人物形象特征明显的书目,这样的阅读属于闲适性阅读,但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面对超过自身阅读水平的书,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升阅读能力。 四、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分析
(一)教師做领读者
英国作家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提到,一个真正重视儿童阅读的老师应该给孩子们一个最好的阅读环境,提供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孩子们随时可以找到他想看的书。这强调了教师在阅读中的地位所在,因此教师要做好领读者。
低年级学生阅读刚起步,教师可多采用大声读的方式引领学生阅读,阅读作品可选择图文结合的绘本读物、拼音读物或纯文字读物。教者的领读从技术层面上要充分演绎文字的内涵,用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语言表达方式传达给孩子,让学生从“听故事”起步,跟随教师阅读;从内容的讨论角度,教师要关注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既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让学生参与到阅读的思考与讨论当中,形成阅读的实效性。
教师领读中年级学生可着重于半扶半放。首先,以大声读的方式继续进行。从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规律来看,三年级学生对汉字认字回生,可能产生的阅读障碍会影响阅读兴趣延续,故大声读既延续低年段的阅读习惯,也在汉字重温中温故阅读的感觉。其次,教师要开始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关注整本书的内容前后的联系,关注整本书中印象深刻的情节,特点鲜明的人物,以整本书读后交流的方式开展阅读研讨。
高年级的学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把阅读交流的权利交给学生,或选择内容重构的策略勾勒人物形象,呈现事件过程,或引导学生对比同一个作家的作品,或者是让学生去比较作者的童年与自己的童年等,从而实现对整本书的整体把握。
(二)教师做指导员
教师要根据书本的不同类型给出自己的策略指导。整本书阅读中,儿童小说是其中的主体,其中包括动物小说、幽默小说、科幻小说等。以阅读动物小说为例,教者可指导学生着力分析在自然中求生存的动物本性,思考人和动物、人和自然的生存之道。比如科幻类的小说主要侧重于想象,所以这时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尽量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同类主题或同类题材的作品,教师则可指导学生在对照同类形象的基础上,展开对作品思想、主题或文化背景的探寻。比如:《鲁滨逊漂流记》和《蓝色海豚岛》同为描述荒岛生存者,但却对“殖民者”有不同看法;同样是写孩童成长,《草房子》和《男生贾里》表现成长的手段不一样。即使是在读同一本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不同的阶段给予不同的阅读推进,比如导读一本书,给一本书做阅读地图、思维导图;读完后让学生讲述故事,或对比视听读物的不同。
五、结语
综上,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将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融入到教学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今后的教学中,教师需将叶圣陶先生所提出的“读整本书”思想真正融入教学,教师做领读者,做指导员,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6).
[2]周益民.诗话语文.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6).
[3]余星童.部编本初中名著导读教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
[4]艾登·钱伯斯(英).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1).
[5]黄静.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8.
[6]李怀源.由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谈小学整本书阅读[J].小学语文教学,2013(3):25-26.
[7]王沛.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1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