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变革逻辑与推进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南中 夏海鹰
[摘要]1+X证书制度旨在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破解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难题,推动职业院校教材、教法、教师改革。梳理1+X证书制度推动职业院校变革的逻辑可以发现,1+X证书制度存在的正当性基础是要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合法性基础是要通过1+X证书制度优化校企合作育人,同时需要特定的程序性逻辑。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从组织建设、基础建设、内容建设、实施路径与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等方面实施职业院校变革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变革逻辑
[作者简介]吴南中(1984- ),男,湖南新化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副教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重庆 400052)夏海鹰(1959- ),女,四川射洪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质量诊改视角下高职课程教学团队培育机制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92082)、2019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在线学习用户情感体验研究”(项目编号:19SKGH275)和2019年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改革项目“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质与学校落实策略”(项目编号:FGGG2019-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08-0005-08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发布以来,“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简称“1+X证书制度”)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内容。通过1+X证书制度,“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让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获取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的本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随后,教育部迅速发布了三期共92个技能等级证书标准,遴选了首批参加1+X证书制度试点的院校,正式启动了1+X证书制度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落地工作。同时,为保证落实过程中“不失真、不失效、不越界”,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组织了多次会议,频頻安排相关人员深入省市开展1+X证书制度的解读,各证书开发单位也组织相应的师资培训。然而,学校层面落实1+X证书制度是一项浩瀚的工程,需要在组织架构、人才培养支持体系、教师队伍、人才培养过程、评价体系以及相关保障性支持等方面做出系统回应,形成恰当的推进策略,迅速落实1+X证书制度在学校层面的深层次应用。
一、1+X证书制度的本质及其内在要求
(一)1+X证书制度的本质
职业技能证书是“职业技能达到某种层次的证明证书,指的是学习者通过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获取某个职业技能等级的认可,并以此作为提升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的依据”①。1+X证书制度的核心是建立与若干专业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系,“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透析职业教育技能等级证书的功能发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能促进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学生与企业以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在校企合作办学、学生自我导向学习、民众参与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引导作用;在人才培养质量、职业人才待遇等方面具有保障作用;在职教生态发展、职教自身完整、职教质量提升上具有约束功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是一个新事物,是“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和结合国家国情进行的制度创新,是中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迭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第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更多地接入国际性。部分国家通过资格认证和资历框架建设,实现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成果等效,极大地提升了民众参与终身学习的积极性,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以葡萄牙为例,取得葡萄牙国家资历框架中“中等后、非高等水平的资格证书的学习者,不管其接受的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都可以直接进入高等教育的本科阶段进行学习”②。建设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技能证书等级制度,支持证书和学历文凭同等效用,促进人才的流动,激活学习者积极性,提升国家竞争力,是1+X证书制度的重要出发点。第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传承性。1+X证书制度并不是完全的新生制度,而是建立在我国传统的职业资格证书之上的制度改革。从发源来看,我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实施的工人技术等级考核。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之后,为市场培育职业技术人才成为教育的重要使命。1994年,当时的劳动部、人事部联合发布了《职业资格证书规定》,将企业工人技术等级证书改造为社会化管理的国家资格证书体系。由于采取非竞争性集中管理,其制度设计的弊端逐渐凸显,如题库长期不更新、培训机构介入评价的程度过深、职业资格证书内容与行业需求不配套等,大量资格证书被取消,仅仅保留了涉及重要行业、重要职业和重要岗位的140个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在职业资格证书基础上的传承,需要在总结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运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职业等级证书建设,形成覆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沟通与并举的终身学习体系,对职业教育内部和外部形成规制和有效梳理。第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创新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显然不是职业资格证书,后者强调职业技能的门槛准入性,前者强调职业技能的等级性;也不同于国外的资历证书,更加强化“1”这个学历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强调“X”社会化评价,真正实现教育体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耦合。
(二)1+X证书对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
在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对院校提出的要求是“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通过试点,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促进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实训基地”。 分析整个制度,结合专家对1+X证书制度的解读,可以挖掘出1+X证书制度对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第一,希望通过1+X证书制度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职业教育通过长时间的外延式发展,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整体质量不高。通过1+X证书制度蕴含的“强化学历教育,在学历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技能等级证书的学习”③,可以解决职业教育质量建设迟迟不能满足企业行业需求的问题。1+X证书制度运行的逻辑是通过课程模块的延伸,实现从课程到技能的转换,满足行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第二,1+X证书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体现在通过1+X证书制度破解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培养与社会脱节的问题,通过“X”实现沟通和衔接。职业教育经过“示范”“骨干”“优质校”等项目的培育,使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培养取得积极发展。但是,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的问题始终存在,表现为专业建设不强调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沿用学科思维、教师培养强调学历等。1+X证书制度回应了行业能力需求,为更贴近职业教育本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1+X证书制度蕴含了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要求,体现了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实训室建设等系列举措,是职业教育的实质性变革。“三教”指教材、教法和教師。在教材上,1+X证书强化新工艺、新技术等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的体现,需要在教材建设上形成新的机制,支持1+X证书制度的运行;在教法上,强调职业真实任务的训练,可以引导职业教育从知识灌输转向技能锻炼,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室建设等加以落实;在教师层面,更强调教师的实训教学能力,这就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过程、工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变革逻辑
1+X证书制度给职业教育变革指明了方向,阐明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是解决职业教育瓶颈的“良药”。国家层面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开发目前正在快速推进,各地也开始组织力量,为院校加入“X”试点提供支持、为“X”标准建设提供保障。但是,教育育人的主体是院校,需要帮助院校理解1+X制度下的变革逻辑。
(一)正当性逻辑: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终极目标
1+X证书制度要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最根本的价值体现为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这是1+X证书制度正当性的根源。1+X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的落地,也是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终极目标而产生的逻辑关系,也就是从国家视角、学校视角、学生视角、社会视角思考1+X证书制度如何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从国家层面来看,职业教育需要通过1+X证书制度,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由于“一切教育都是个人参与和分享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④ ,国家推动1+X证书制度建设,就是希望通过调动社会意识,关注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学习者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拓展职业人才的发展空间。要通过构建评价体系,提高职业教育参与者的社会待遇,实现自身的社会诉求;通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力资本的增值,进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从学校视角来看,通过1+X证书制度,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学校和教师按照同样的实践逻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从职业教育内部来看,当前的职业教育陷入“学历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泥潭,导致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是教师自带浓厚的“学科属性”,不熟悉行业任务。1+X证书制度帮助教师关注职业技能形成的特殊性并认识自身的能力缺陷,推动学校围绕实践能力提升来提供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如实行灵活的学分制度、建设实训室等,从而支持学习者通过1+X证书制度,实现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从学生视角来看,1+X证书制度能帮助其实现自身的价值。按照经济学的视角,“职业教育是一种投资行为,通过发展专业能力、社会能力、行动能力进而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⑤,但“职业教育的阶层流动促进功能受到质疑”⑥。通过1+X证书制度实现自身能力的进阶,完成阶层的向上流动,是学习者参与职业教育的根本动因。1+X证书制度展现的是合理的技能进阶通道,是学习者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层次,具有导向的意义。从社会视角看,1+X证书制度可以降低企业聘用人才的成本。职业教育人才的最终流向是企业,一方面,有了证书的职业者被认为具备企业所需要的技能,企业招聘人才后无需进行技能培训即可使用,降低了培训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是否拥有证书来区分有技能者和无技能者,降低了招聘成本和招聘人才的不良比例。1+X证书制度通过证书的介入,使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方式得以丰富,人才施展的空间得以拓展,能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双赢互动。
(二)合法性逻辑:提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育人的根本途径
传统的“拉郎配”式校企合作模式,本质上没有解决校企合作育人的合法性问题,没有让校企合作的参与主体得到合理的回报,无法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危机的本质是校企合作质量问题。1+X证书制度的构建,试图从教育外部向教育内部输送标准,通过企业决定标准,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第一,1+X证书制度体现了校企共同建构人才培养体系的需求。当前职业教育在机器换人的大背景下,操作性职业与专业性职业走向融合,职业阶层性削弱而呈现扁平化发展趋势,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符合现代智能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打破传统校企关系中学校处于弱势地位的局面,校企共同建构人才培养体系。分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可以发现,职业教育需要对已有的课程和教学时间进行优化,这就激发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第二,1+X证书制度体现了校企双方参与人才培养的需要。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正视其利益诉求。企业的利益诉求体现为高质量人才输出和培养过程中可能的回报,后者在传统校企合作中往往被忽视。由于职业技能证书的介入,学校明确了通过自身无法获得“X”证书所需要的“面向真实任务的复杂能力”,必须将学习者推向企业行业。学校通过1+X制度也获得了利益重新分配的空间,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将成为常态。第三,1+X证书制度强化了校企共同治理职业教育的机制。职业教育治理的目标是为了“质量更高的职业教育”,从而实现“复合性、合作性、包容性”⑦的治理运行模式。在校企共同治理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尝试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融入企业参与者这一主体,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与企业共建培训课程,采用“校中厂”等实训方式,尝试促进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话语表达,但效果都不明显。1+X证书制度提出了将证书标准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的明确方向,其建设过程更是将企业作为证书标准建设的当然主体,强化了企业的话语表达通道。同时,1+X证书制度引入竞争机制,不同培训主体可以设置相同或相似证书。证书的生存基础是参与者基数,如果证书得不到企业认可,学习者参与证书考核的人数就会减少,培训主体自身也就失去了发展所需要的“效益”,这就要求培训评价组织不断听取企业真实的人才需求,跟踪企业工作内容的新变化,从而使企业和学习者的话语“分权”得到体现,这些都为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的治理体系提供了基础。 (三)程序性逻辑:1+X证书制度的落实需要各个环节的协调推进
1+X证书制度落实到教育领域中的速度越快,职业教育及整个社会的受益越大,但是,在我国庞大的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中接入这样一个覆盖面广、涉及面宽、影响程度深的制度体系,不仅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更重要的是要梳理其程序性逻辑。从先后顺序来讲,组织架构、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建设、实训保证都呈现出明显的先后逻辑。
第一,落实1+X证书制度,需要在学校组织架构上回应制度体系的要求。在我国,国家的办学主体地位使职业教育机构主体本质上属于政府职能的延伸,职业教育机构的组织架构接受政府的有效调控,可以快速做出反应,适应1+X证书制度的要求。从1+X证书的业务逻辑来看,需要学分银行承担证书与课程的转换,需要弹性学制实现1+X证书制度所带来的学习者自由选择等实质性新内容,这就要求在教学管理体系中率先改变组织架构,通过调整业务、改变管理方式、增加机构等多种形式的配合,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第二,职业教育融入1+X證书体系,要加强教师培养。在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过程中,各证书建设企业实施的首要策略是培养“教师”。这个“教师”不是单纯一线的教师,而是培训教师的教师。通过培养教师,使他们掌握1+X证书的理念,获取落实1+X证书的能力,进而影响所有教师。第三,1+X证书制度需要真正面向学习者和企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1+X证书制度的试点方案指出,学校要将证书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这不仅明确了1+X证书制度落地的途径问题,也是1+X证书制度的核心价值。进一步来说,职业院校需要通过能力标准重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模块、学习方式、考核方式以及学历证书获取方式,进而形成指导人才培养的文本。第四,课程要承接人才培养方案变革的实质内容,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后得到调整。在职业教育内部,课程是培养学习者的细胞,是体现1+X证书制度所涉及的标准是否真正落地的关键,因此,课程的变化会在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后发生。第五,教学实施是落实1+X证书体系的核心。在教育体系中,任何有价值的内容都需要在教学实施中落实。教学实施的关键是依托X标准所建设的课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面向复合能力开展淬炼,打造学习者的能力体系。第六,在1+X证书实施过程中,逐渐完善实训条件建设等与1+X证书制度相关的保障体系。1+X证书制度蕴含多种保障体系的要求,如对实训条件的改善、对学生管理体系等后勤保障的改变、对创新创业场所的改变等,需要在建设过程中逐渐完善。当然,这样的程序性逻辑并不是一个生硬的环环相扣的体系,而是按照一定的先后逻辑,但不排除个别院校在某些环节或多个过程中由于条件成熟而进展较快的情况。例如,已开展学分银行建设的高职院校,在推进1+X证书标准进课程方面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其可以将学分银行标准下的课程建设经验迁移到1+X证书标准下的课程建设中,使课程建设先于其他环节加以真正落实。
三、基于1+X证书制度的职业院校推进策略
透析1+X证书制度的教育内部逻辑,最核心的目的是将1+X证书制度转化为职业教育实践领域,实现正当、合法、合程序逻辑体系的整体构建,解决实践推进的“价值理解”问题,也就是形成系统化策略,从根本上确定1+X证书制度的实践体系中“谁”“做什么”两个核心内容,将理论的话语逻辑转化为实践的行动空间。
(一)推进组织:学校主导、院系主体、企业参与、专业推进、部门保障
落实1+X证书制度,首要事项是落实推进组织的问题,通过组织安排落实责任主体。第一,在推进过程中要明确学校的主导地位。学校是职业教育的办学组织机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阵地。1+X证书制度的落实,需要相关学校深刻认识1+X证书的本质和改革要求,从战略高度认识1+X证书对自身发展的作用,梳理1+X证书落实到学校的思路,结合现有基础、外部条件和未来资源的获取情况,分析学校落实1+X证书制度的着力点和着力方式,完善顶层设计,做好工作安排,提供足额的资金和人力物力保障。第二,二级学院和教学系是落实1+X证书制度的主体。二级学院和教学系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落实教材、教师等支持性条件,并通过1+X证书制度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来。院校领导要明确这种主体责任,主动承担。第三,企业参与是落实1+X证书制度的关键。在职业人才培养方面,企业当仁不让地具有主体地位。从学校推进的角度讲,企业是主要参与者,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组织建设、实训教学支持、技能实效达成等方面的作用。第四,专业团队是落实1+X证书制度进专业、进课程、进课堂、进学生的关键,是主要的推进团队。专业负责人需要仔细研读1+X证书蕴含的标准要求,与校企合作伙伴研讨将证书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建设、教学实施和评价标准,进而进行全方位的改造。第五,1+X证书制度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支持。教务部门要为1+X证书制度中的灵活学制提供便利,后勤部门要解决因灵活学制而给学习者带来的住宿和饮食问题,基建部门要为实训条件的改善提供支持,信息技术部门要为各类数据的处理提供平台。总之,1+X证书制度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门明确责任,激发参与动力,这是推进1+X证书制度建设的前提。
(二)推进前提:理念认同、制度支持
“理念是人对事物和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⑧在教育领域,需要构建一种“远见卓知”的理念,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实现引导和鼓舞人民改变教育现状的理想。从实现角度来看,1+X证书制度意味着人将以新的眼光来审视和认识职业教育,并按照1+X的要求重构职业教育活动的内容、结构和评价体系。由于1+X证书制度落实过程的复杂性,如果没有理念上的认同,目标必然是片面的,行动必然是短期的,发展必然是被动的。因此,需要从世界动能转换、国家战略高度和组织命运转折高度来理解1+X证书制度的战略意义,通过参与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建设等,理解1+X证书制度对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价值和操作要义,规避职业教育行动的随意性、主观性和片面性。 制度建设是支持1+X证书制度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它是围绕1+X制度落实形成的一系列相关制度,以保障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一,要制定1+X证书制度组织机构的相关规范。要从全校层面落实1+X证书制度,需要落实学校的组织架构、参与措施和物质投入等要素,使实践有章可循。第二,要解决相应制度变更的问题。落实1+X证书制度,要形成系统性的支持方案,确保每个环节形成相关的支撑,如对学籍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第三,要围绕1+X证书制度的实施形成特定的功能制度,包括激励制度、制约制度、保障制度,使学校整个体系围绕1+X证书制度形成保障。激励制度指的是采用激励的措施,对参与1+X证书制度形成正面的支持;制约制度指的是通过设计制约条款的方式,支持个人或组织参与1+X证书制度建设,如将参与1+X证书制度作为职称晋升的前置条件或予以增拨教学用款的条件,对个人或者学院进行制约;保障制度指的是通过提供保障,促使个体与组织参与1+X证书制度,如为1+X证书对接的课程建设提供建设经费等,保障1+X证书制度的顺利推进。
(三)推进内容:围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落实为核心
在学校层面落实1+X证书制度,既要在学历证书所涵盖的课程体系中融入1+X证书标准,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又要在途径上支持学习者通过其他方式,参与学习者自身感兴趣的技能培训与证书考核,实现1+X证书制度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根本目的。第一,推进1+X证书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开展人才培养的依据,是具有章程性质的文本,包括专业基本信息、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结构、修业年限、课程与时间分配、教学进程、实施保障、质量保证、毕业说明以及相关的说明。1+X证书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方式是全方位的,包括培养目标、实施过程、课程材料等都会在标准的指引下发生改变。第二,围绕1+X证书制度,要在师资队伍、教学实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变革。在师资队伍方面,要按照胜任新课程体系和新教学运行制度的要求重塑师资队伍结构。在教学实施方面,要强化以技能养成、基础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体系,支持混合式学习、工学交替学习、操作性学习等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资源方面,要按照1+X证书制度进行拓展和变更,强化教学资源的功能定位,并在确定的功能定位基础上进行改造。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强化真实任务的淬炼,强调合作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不同技能模块的迁移引导。在教学评价方面,要摆脱传统教学中的“纸笔考试”方式,引入“成效为本”的评价模式,注重技能考试。在质量管理方面,要强化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评价标准,按照现有的“8”字螺旋质量保证机制进行重新设计,使整个保证体系围绕“1+X”证书制度标准进行迁移。
(四)推进路径:围绕学习者的学习发生逻辑开展教与学并改革评价体系
设计科学路径是减少阻力、提升成效的有效手段。学校落实1+X证书制度,核心是要围绕学习者的学习发生逻辑开展教与学并改革评价体系。职业教育教与学的发生逻辑是推进路径建设的主要依据。从教学讲,需要按照“证书标准—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逻辑,按照证书所蕴含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逻辑开展教学。对现有教学体系来讲,需要设计各类真实任务,强化学习者面向真实职场环境的能力锻炼,核心是加强企业、实训室、网上虚拟实训平台等多个学习空间的支持与联动。从学习来讲,需要按照“学习资源—学习空间—学习过程—学习支持服务—学习评价”的逻辑,支持学习者按照自身的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开展学习。从职业教育生源结构来讲,学习者来源多样化对学习方式形成了冲击,学习者本身的能力结构也对资源、空间和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支持服务方式等有所需求。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途径,承认其工作场等非传统学习空间的学习经历,与非学历教育实施基于成效的成果兑换,是建设符合自身学校的推进路径的有效办法。
第一, 要按照学习者的学习发生逻辑提供支持保障。学习者的学习发生不是孤立的事件,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保障,既包括学习的直接支持如计划、教材、教辅和在线学习资源,也包括学习的间接支持如学习策略、学习路径规划,还包括学习相关的情感支持如消解学习困惑、理解价值、帮助学习者找到情感共同体等。
第二, 要按照学习者的学习途径,设计以“成效”为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评价是教与学的指引,也是推进路径设计的关键。在1+X证书的评价中,需要按照“成效文本”的理念进行评价,以支持学习者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学习。“成效为本”指的是围绕课程目标,按照“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做什么”⑨的逻辑开展评价,评价依据的关键在于“产出的证明”,也就是学习的结果或某一目标上取得的成果。“成效为本”与1+X证书制度考核注重技能相关,也是学校落实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关键。
(五)推进保障:围绕“专业—教学—支持—评价”的思路构建清晰的质量保证体系
1+X证书制度正当性的基础是提升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是1+X证书制度持续推进的基础。“质量形成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质量保证也要贯彻人才培养全过程。”⑩要围绕专业、教学、学习支持服务、评价,形成完善的質量保证制度,为高质量实现1+X证书制度所蕴含的质量提升目标创造条件,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以体系化的制度为保证,对1+X证书制度体系进行常态化的诊断,帮助参与者落实主体责任身份、激发参与动力、保持持续投入。在专业层面,要实现与动态化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互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的是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这就决定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动态性,也是对现行职业教育陈旧教学内容的具体回应。在教学层面,要借鉴“零缺陷制造理论”,形成恰当的质量计划,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多种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在学习支持服务上,由于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工作场学习、创新创业体验学习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学习支持服务成为职业教育新的内容,因此,需要按照个性化、及时化、精准化等支持服务途径,制定学习支持服务规则,强调教师参与学习支持服务的程度,落实学习支持服务的目标管理。在评价方面,要将1+X证书的整体目标转化为学习者、教师、专业建设者、学院的具体目标,并通过协商的方式,共同确定完成目标的方式,开展以“诊断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支持1+X证书制度在学校的落实。 四、结语
1+X证书制度蕴含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是职业教育整体系统性变化的开始。落实到职业教育院校,从内涵和外延来看,1+X证书制度蕴含了职业院校塑造职教新生态、支持职业人才成长的需求,是职业院校一次真正的变革。落实1+X证书制度,需要学校在组织层面建立起学校主导、院系主体、企业参与、专业推进、部门保障的系统参与机制,同时在理念认可和制度支持上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围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落实来开展工作,并提供系统保障。由于职业教育涉及面广、机构多,受制于资源、能力、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加上受大量外部因素如社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企业对职业证书认可程度的影响,职业院校对1+X证书制度的认同需要一个过程。各院校在落实1+X证书制度过程中肯定会在路径、方式和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整体而言,在学校层面落实1+X证书制度,没有成熟的经验,也不可能依托一个团队的研究就能完成清晰的路线规划,需要在实践中获取数据,通过数据来完善整体架构并不断优化推进。在这个意义上说,1+X证书制度在学校的落实还任重而道远。
[注释]
①吴南中,夏海鹰.以资历框架推进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系统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13.
②European Cent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ining.Portugal-European inventory on NQF 2014[EB/OL].(2014-10-02)[2019-08-11].http://www.cedefop.europa.eu/en/publication-and-
resources/country-reports/portugal-european-inventory-nqf-2014.
③徐国庆,伏梦瑶.“1+X”是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9(7):21.
④约翰·杜威.民主·经验·教育[M].彭正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
⑤李鹏,石伟平,朱德全.理想、利益与行动:职业教育学习评价的多重制度逻辑[J].高校教育管理,2019(2):24.
⑥万恒.社会分层视野中职业教育价值的再审视[D/OL].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020-01-20]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DFD&dbname=CDFD0911&filename=2009193365.nh&v=MDk3NzZXN3pJVjEyN0Y3S3hIZExLcXBFYlBJ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N3
FmWmVSckZDbmg=.
⑦劉玉萍,吴南中.职业教育生态化治理:价值内蕴与路径选择[J].教育学术月刊,2019(7):14.
⑧韩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学理念探析[J].教育研究,2003(9):50.
⑨章玳.香港高校基于成效为本的课程改革与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1):80.
⑩杨应崧,袁洪志,何锡涛.回顾与期望:奏响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三重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1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