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生命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很多学科都有渗透,为了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让学生感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初中阶段的生物教育是生物学科的启蒙阶段,而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个教授生命内涵的学科,将生命教育渗透在生物课程中,让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情感体验,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并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本文就如何将生命教育融入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生物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1-0002-02
  引 言
  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让学生学习了生命的起源、发展以及变化等。将生命教育融入初中生物教学中,使学生可以通过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生命的可贵,学会珍爱生命,并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意识,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1]。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当严格把握学生的发展特点,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征,科学安排教学任务,设计具有生命教育意义的教学活动,发挥生命教育的价值。
  一、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
  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教学资源中与生命教育有关的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并尊重生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感受生命的可贵。例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章主要是教学生认识动、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学习细胞的生命发展变化与分裂过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动、植物细胞分裂和分化相关的素材,通过一些教学手段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长规律进行联想,体会人类由出生到衰老的过程,以及在死后变成无机物被分解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变化规律,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
  在教学“人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生命的形成过程以多媒体的形式演示出来,让学生在直观了解生物体生命的发展周期的同时,明白人类的延续离不开生殖,生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让学生从受精过程开始观看:精子与卵子的结合产生受精卵,然后在子宫里进行分裂、分化形成胚胎,不断长大,最终成为一个小婴儿。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所学内容的图片或视频,将抽象的知识点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感受生命形成的过程中,理解生命的不易,体会母亲孕育生命时的艰辛。通过与生命教育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并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促进学生转变生活态度,学会珍爱生命、关爱家人,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为将来实现生命的意义打下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思考能力
  学生只有切实感悟生命的价值,才能够真正明白如何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创设教学情境,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例如,在教学“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一节时,学生对无机盐的作用还没有一定的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水和无机盐在植物生长中发挥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原料,明白无机盐在植物的生长中所扮演的角色。将重要的知识点讲授完之后,引入生命教育,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习完这一节的内容后,我们了解了水和无机盐都具有一定的存在价值,植物细胞的生长离不开它们,那么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生物,又有什么样的价值呢?”这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一些学生认为人类存在的意义是发展与创新,实现人类的价值;植物存在的意义是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一些植物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人类的衣、食、住、行等与生物都是息息相关的,等等。这些问题自然引发学生对自己存在的价值的探讨。
  三、加强教学实践,让学生体验生命的魅力
  生物课程的开展离不开实践活动,教师在进行生物课程讲授时可以加强教学实践,让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来获得对生命的认识,并适时地融入生命教育。
  例如,“生态系统”这一节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的关系。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校园中的生态环境,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调研与记录,并分享调查成果。一些小组将研究对象定在学校的草坪,他们可以观察草坪中草与昆虫、土壤间的关系;部分小组将研究目标定在花园,花园中的花品种多,通过细致的观察可以看到多种昆虫等。最后让学生进行调查汇报,并画出所调查环境的生态系统结构图,并加以讲解。这样的实际研究可以让学生对生态系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明确各种生物间的关系,让学生对各种生命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些小动物进行观察,例如,观察鱼鳍对鱼的影响,看鱼在失去鱼鳍后是如何游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将生命教育融入其中,在研究鱼鳍的作用时,引导学生应当在不伤害鱼的前提下进行,不要直接将鱼鳍剪去,可以将它们绑起来,在观察结束后再放开。
  将教师对于生命的尊重态度传达给学生,让学生理解生命存在的规律,尊重每一个生命,不仅是对生命的保护,也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让学生感悟每个生命存在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学会保护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与环保教育相连接,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人类也是生态环境中的一员,但人类始终将自己看作生态系统中的最高层,不乏出現为了满足自身利益而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系统的现象,对自然界造成了无法逆转的损害。随着生态环境被破坏,各种污染现象的出现也给人类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教师在进行生物课程的教学时,可以将环保教育与生命教育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环保对于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能从身边的小事出发,意识到环境保护对人类有哪些影响,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与维护生态环境。
  例如,在教学“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往乡间进行观察,观察自然的环境,对河流中的生物、树头栖息的鸟类等进行观察,或是去周围的居民进行调查,将现在的生活环境与之前的自然环境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调查自然被破坏的原因,让学生感受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倡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爱护环境。在调查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针对目前的环境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思考,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落实这些环保观念。
  结 语
  综上所述,生命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将生命教育理念渗透到初中的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加强对生命的认识,使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以进行对学生生命意义的教育,让生命教育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
  崔建萍.让创新精神走进初中生物教学[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04):134.
  作者简介:张宏(1976.7—),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生物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0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