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生命教育的本质是完善、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初中生正处于三观初步形成的过程,生命教育的渗透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正确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观,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生物是初中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生物教育的主要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生命产生更深刻的感悟,并以此让学生理解生命的真正含义。为此,本文主要阐述了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及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渗透
   初中生物学科的主要内涵是让学生对生命的起源及发展过程进行全方位探究,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生命具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感受生命的可贵之处,使每一位学生都懂得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因此,在初中生物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渗透生命教育,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命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促使他们远离各种伤害生命的行为,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由于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状态急剧变化的时期,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一定隐患,因此,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各种怪异的想法,表现出异常的行为,甚至出现轻生或危害他人的现象。总体来说,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尚不全面,虽然大部分初中生的身体发育已趋于成熟,但是,由于他们的心理状态仍较为稚嫩,正处于好奇心较强的状态,总喜欢尝试各种新鲜事物,而在各种尝试过程中,容易对其身心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在的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网络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初中生自身生活阅历尚浅、自身经验不足,难以抵御外界不良信息的干扰,不能正确辨别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对自身的影响。因此,生物作为生命科学相关的一门自然学科,适当渗透生命教育十分重要,通过生命教育可使学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意义,懂得爱惜生命、懂得如何展现生命的价值。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主要应当建立在学生对生活实际的感悟和自身阅历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水平,以此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进而促进学生情感意识的延伸。只有这样才能让初中生全身心投入到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之中,并有效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权,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认知与体验相统一的原则
  不能否认的是,生命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种情感性的教育过程,而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生活的实际体验,因此,体验也就成为了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客观事实都在体验的状态下具化和实体化,从而被赋予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理论认知与实际体验有效融合,使学生能够在体会、感悟的过程中,正确理解生命的美好与价值。
  三、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有效渗透的具体策略
  (一)扩充课本内容,发现生命之美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课本素材中关于生命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重点教育,以此获得较好的生命教育渗透,继而加强生物课堂生命教育的效果。生命本就具有独特的魅力形态,不论是从细胞组成到个体发育,从类群的繁衍到生物圈的组建,都体现出了生命形式的不同美感。例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以及“植株生长”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相关知识内容展现给学生,从而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对生命的真正价值和内涵具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加强对生命内容的感知和体会。又如,在“生物链”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起不同生命和物种之间的有效性联系,并探究其潜在的依存关系。若是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整体生态系统的失衡。通过这种教育教学方式,可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从而获得更好的生命教育的渗透效果。
  (二)巧妙设计教学内容,体现生命教育的主题
  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结构清晰、内容新颖、体现形式丰富,非常适合在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教师需适当加工教学内容,为学生建立一个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课堂。拿“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来说,其中主要讲到了植物的类型、生长以及作用等,教师应巧妙设计教学过程,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突出“生命教育”。在讲解“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时,可为学生准备一些他们熟悉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找出诗词中涉及的植物,然后,让他们学习这些植物的种类与形态。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可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生命的意义。
  (三)举办校本讲座,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热情
  初中生的思维较为活跃,自身兴趣爱好也较为广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体现出较强的求知欲。为了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可以通过课外知识拓展的方式,有效加强学生对生命意义的体会,进而加强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效果。学校可以定期开办校本知识讲座,通过解读名人作品的方式,从多角度、多方面向学生阐述生命的真正含义。例如,在“人的繁殖”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阐述人生命的由来,让学生体会家长对自己的情感,继而珍爱生命、孝敬父母。校本知识讲座作为课外知识延伸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加强对书本以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向学生讲述人类行为对生物圈的实际影响,介绍生态环境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以此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责任,从而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在生活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识。
  (四)合理布置课后作业,渗透生命教育
  在初中课程体系的教育过程中,生物学科并不是作为重点科目进行教育教学的,部分学校对相关的课程内容缺乏重视,家长也容易忽视相关知识。但是,生命教育在学生的实际生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使教师难以利用大量在校时间进行生物学科的延伸拓展,但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学生也能接受相应的生命教育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实际过程中,感悟生命的真正含义和价值。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和想法制定主题和方向,最终通过学生的实践报告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与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报告内容的反馈,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划,以此来加强生命教育的实际教育效果,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进行理解和感悟。
  四、结束语
  初中生物课程本就是生命科学相关的自然学科,因此,在生物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推行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初中生当前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水平,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更积极的生命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渗透以及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发展,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加强学生的生命意识与发展。笔者相信,在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的多方面努力下,能够将生命教育内容与生物学科内容有效融合,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生命具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从而引导学生热爱和珍惜生命。
  【参考文献】
  [1]王秀红.加强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学周刊,2011(06)
  [2]洪飞燕.探索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途徑[J].读写算:教研版,2013(03)
  [3]路桥.试论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新课程导学,2013(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92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