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村产业融合度测评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居来提·色依提 李斯佳
[摘要]本文通过收集2013—2017年的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农民增收就业和城乡一体化五个层面构建10个指标来测评新疆14个地州市农村产业融合度。结果表明:目前新疆14个地州市农村产业融合度水平还比较低,并且融合效果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因此仍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同时各地州市要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农村产业体系,以此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振兴,全面提升新疆农村产业融合度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新疆;农村;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0)01—0071—06
[作者简介]居来提·色依提,男,新疆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新疆区域经济;李斯佳,女,新疆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国际经贸合作研究。
党的十九大指出在乡村振兴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于促进产业兴旺、解决农村空心化和老龄化的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以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目标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解决好农民增收,以保证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稳定。只有确保农民有稳定的收入和财产权益后才能大力发展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本文通过对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分析得出产业融合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然后给出今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而推进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改变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这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缩小区域间差异是十分重要的。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提出了“第六产业”,“六次产业”是指第一、二、三产业的乘积,它强调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姜长云[2]通过分析日本的“六次产业化”,得出我国与日本产业融合的异同,认为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需要被拓宽,应该引导优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布局,从而提高布局效益;汤洪俊和朱宗友[3]认为农村产业融合能缓解农村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可以通过提高农民收入、坚持市场导向和因地制宜、政府扶持以及创新驱动这些主要原则去推动产业融合;姜晶和崔雁冰[4]认为现阶段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为解决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以“四链融合”作为途径、以“四个平台”建设为着手点、以“四新”促“四化”、以“三项改革”为动力的发展思路;王颜齐和李玉琴[5]通过对黑龙江省的六个贫困县实地调研发现农村三产融合的困境主要是在载体发展比较落后、硬件设施条件不足、利益联结机制的不完善和人才缺乏四个方面;郭军等[6]认为在当前条件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会受到诸如制度、要素、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为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政府应该推行管理体制的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政策;李明贤和刘宸璠[7]梳理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农業产业化的区别,通过对大北农长林合作社的实例分析认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引领来促进农民的持续增收。
从研究方法、指标体系的构建来看,熊朗羽等[8]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辽宁省大洼县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AHP—灰色综合评价法可以有效地评价农村产业融合水平;郑戎睿和余雷[9]采用熵值法从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农业服务业融合、促进农民增收和城乡一体化五个方面测度了合肥市农村产业融合度;刘鹏凌等[10]从特色农业发展、一二产业共享经济、一三产业融合的旅游服务业三个层面构建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对浮梁县和金寨县的实证分析验证了构建指标体系的合理性;田聪华等[11]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认为目前新疆已经具备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
从文献综述可见,现阶段对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还处于相对匮乏阶段,大多还是停留在理论分析上。基于此,本文的研究特色有两点:一是通过收集新疆14个地州市的五年数据做出动态对比分析,可以更直观地看出近五年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二是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的降维技术从多个变量中提取出几个保留绝大部分原始信息的主成分,再结合数据结果提出促进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缩小地区差异的对策。但是本文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关新疆农村产业融合的统计数据不全、有些新兴产业的统计数据落后于业态的发展,建立测评指标体系只能在保证数据可得性的条件下构建;二是现代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产业融合的不断实践,测评指标体系也将不断丰富,以便更好地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指导依据。
二、新疆产业结构动态分析
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情况,根据2013年到2017年的新疆统计公报整理出五年间新疆三次产业结构的整体变化情况(见表1):从2010年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对口援疆政策的实施以来新疆的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在逐年上升,从2013年的8510亿上升到2017年的10920.09亿元,虽然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第26名,但是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排名是靠前的;第一产业在新疆产业结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在很多地州都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第一产业占GPD比重从2013年的17.4%下降到2017年的15.5%,虽呈现出下降趋势但整体波动并不大;新疆的第二产业大多以能源、原材料等传统工业为主,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也呈现出了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46.4%下降到2017年的39.3%;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在不断上升,从2013年仅占GDP的36.2%的比例上升到2017年占比45.2%,第三产业整体发展较为平稳,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了拉动新疆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构建现代化农村产业体系离不开农民群众的参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的演进会直接影响到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占比分布。2013—2017年新疆的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如表2所示:新疆总就业人数从2013年的1096.95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1307.56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变化较为平缓;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呈上升趋势。这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第一产业释放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会逐步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三、测评指标的构建和数据来源
综合上述学者提出的测评农村产业融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新疆14个地州市的实际情况,以新疆农村产业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目标层,选取两个子系统构建指标体系,从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农民增收就业和城乡一体化五个层面构建了10个指标来测评新疆农村产业的融合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是反映农业在农村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指标;劳均第一产业增加值,即第一产业增加值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之比,它是衡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指标;单位耕地第一产业增加值,即第一产业增加值与耕地面积的比值,它是衡量土地生产效率的指标,可以反映出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劳均粮食产量,是衡量规模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是衡量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是体现农业社会服务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衡量农民生活水平的核心指标;从农人数占劳动力总数比重,可以反映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程度;农村非农就业比例,是指农村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农村从业人员总量的比例,它可以反映出农村的第二、三产业对农村居民就业的带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是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即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值(见表3)。
四、测评结果与分析
本文实证部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3—2017年新疆14个地州市5个层面的农村产业融合度进行测评得出产业融合度指标的综合得分及排名(见表4)。
在2018年农业农村部公示的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中,新疆的昌吉市、福海县、沙湾县、伊宁县、拜城县五个县市成功入选。
综上数据结果可知,2013—2017年5年间14个地州市的综合排名来看,农村产业融合度较好的地区分别是:克拉玛依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乌鲁木齐市、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度相对落后的地区分别是:吐鲁番地区、哈密市、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产业融合度最好的克拉玛依市是中国第一座数字油田,如今克拉玛依市从资源型城市走向了综合型城市,传统石油石化工业与云计算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共同构成城市经济支柱体系。从州域来看,现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与其他地州相比,在经济总量规模与发展潜力方面均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在第一产业的发展中还存在着“重量轻质”的情况,第二产业的发展基础比较好,产业体系已初具规模,在全疆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巴州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推进三产融合是十分必要的和迫切的。近几年来,昌吉回族自治州把“农业+旅游业”的融合作为促进一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不断推动特色农旅的开发与培育,昌吉州还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新疆礼物”,这样可以有效地使本地特色农产品直接面向游客销售,也建立起了正规化和品牌化的特色农产品旅游商品销售的平台,从而带动了农产品向旅游商品的转化,使农产品的自身价值倍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全州1.8万种植棉户的利益都与棉花的质量好坏有关,棉花的质量也关系着博州纺织产业的长足发展,更关系着博州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以来,博州大力推广棉花供给侧改革试点以此来提升棉花的品质,同时不断强化企业在加快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中的作用,精河县是自治区棉花纺织工业的“三城七园一中心”,精河县以龙头企业与合作社联手形成了棉花“产、供、销”一体的利益链接机制,从而共同推进棉花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来说产业融合度稍有逊色,原因在于乌鲁木齐市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并且各区的产业结构分布不均匀。现阶段,首府乌鲁木齐应该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和合共生,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让更多的文化资源以及文化要素向旅游产业所转化,不断拓展旅游空间以此来进一步推动旅游优质化、特色化、效益化发展。隶属于塔城地区的沙湾县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代表,当地的大盘鸡产业已经成为带动三产融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社会稳定的核心支柱产业。阿勒泰地区一直坚持以旅游业为主,从牵动一产到带动二产再到实现三产业的路径来全面提升三产的融合发展。阿勒泰地区在发展二产中要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加快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同时进行生态环境的治理,大力推动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成为拉动当地经济的新引擎。
产业融合度相对落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疆,因为地理、歷史、人口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南疆四地州长期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从而导致南疆地区农村的三产融合存在诸多的问题:一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程度很低,多数农户都只是从事农产品的生产而不从事农产品的加工、销售,致使产业融合链条大大缩短;二是南疆有些地区存在着融合的同质化,没有新技术和新业态;三是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行业比较分散;四是由于农产品营销水平有限、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发展的滞后导致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增值空间受到制约。但是南疆地区的资源优势明显,应该抓住全面实施兴疆战略的重要机遇,有针对性地对区域资源特点展开差异化的开发,大力推进南疆地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对策与建议
新疆的农村产业融合正处于成长期,相对于其他省市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提升潜力。14个地州市农村产业融合度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融合水平较高的地区要更加注重加强现代化农业与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后劲,融合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要把重点放在构建现代化特色农业发展上。
(一)农村产业融合度较高的地区未来发展策略
1.培育壮大新型业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在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产业创新和业态创新来培育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引入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兴产业、新的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三农”大力开展农村三产融合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使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发展壮大。持续构建完善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发挥当地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形成农业现代化生产示范区,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提炼品牌特色,积极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
2.健全产业富民更加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要以产业链为核心增强农村产业融合的动力,为了形成产业集群,在招商引资中不断完善本地产业链,使引进来的企业能够介入产业链的发展。同时,为了避免招引企业的同质化,应当把相互竞争变为协同合作,实现多方共赢。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是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这会涉及产业链上的不同主体和环节,一方面是要发展技术资本服务型的利益联结机制;另一方面是要发展反租倒包再就业型的利益联结机制。
3.走新时代下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道路。推行乡村振兴和城镇化走“统筹融合”的发展模式,使城乡产业优势互补、互为支撑,注重城和乡这两个空间实体、政府和市场这两种机制;推行乡村振兴和城镇化走“共生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农业问题要用非农化解决,农村问题要用城市化解决,农民问题要用非农务工劳动力转移解决;推行乡村振兴和城镇化走“包容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加快发展中小型城市,推动务农劳动力就地就近城镇化,形成特色乡村人口现代化、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推行乡村振兴和城镇化走“高效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城乡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使城乡要素交换平等化、城乡资源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要通过城乡资源要素的再配置效应来实现[12]。
4.走绿色发展道路,创建生态宜居区。构建现代农业要以生产、生态、生息为目标,将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绿化相结合,培育农业生态功能从而进行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再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来不断拓展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和观光农业,达到农业生产、生态、生息的目标。
(二)农村产业融合度相对落后的地区未来发展策略
1.强化政策扶持,搞好布局规划。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的用地需求,尽可能地将年度计划指标和建设用地规模向产业融合发展的项目上倾斜,根据实际需求出台合理有效的土地政策。在资金方面,要加快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例如,整合专项资金并且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可以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项目贷款,取消附加费用等。此外还要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便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2.做强第一产业,着重融合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产业融合的基础是第一产业,它发展缓慢势必会影响到一二产业和一三产业融合的拓展空间,产业融合度相对落后的地区农业科技含量不高,所以想要实现高质量的产业融合必须要根据当地特色打造优势农业发展。一要着重改善硬件基础设施条件,引进先进设备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扩大经营范围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村产业要素的融合渗透;二是要大力支持农业经营主体,把提升技术作为突破口,以产学研的合作模式带动农业的更新换代。
3.加快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推进城镇化进程。各地州(市)要重点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的振兴,使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增强,努力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推进城镇化,“三农”问题是以乡促城和以城带乡的融合发展问题,发挥农村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在农村产业融合中的作用,突破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4.加强农户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努力提升农户素质。产业融合度较差的地区农户的整体综合素质偏低,为了适应现代化农村产业体系就需要在农户之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能力,引导农户自觉学习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目前,新疆的高素质人才十分匮乏,这就需要政府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大宣传力度引进更多专业人才,要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多方资源来构建各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如继续教育、科技下乡定点扶持等等。同时,在探索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兴办家庭农场、参与农业合作社,把农户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之间的桥梁搭建好,使新型经营主体和各类示范户起到带动作用。
综上所述,想要使新疆农村产业融合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发展生态经济,一方面要为其发展创造出有利的外部环境,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中培育新兴产业,要保证新兴产业遵循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政府还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优势新兴产业、提升新兴产业集群效应。
参考文献:
[1]万宝瑞.我国农业三产融合沿革及其现实意义[J].农业经济问题,2019(8):4-8.
[2]姜长云.日本的“六次产业化”与我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3):5-10.
[3]汤洪俊,朱宗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7(8):48-52.
[4]姜晶,崔雁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8(7):39-45.
[5]王颜齐,李玉琴.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实困境及模式选择——以黑龙江省6个贫困县为例[J].农业经济,2018(12):6-8.
[6]郭军,张效榕,孔祥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农民增收——基于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案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9(3):135-144.
[7]李明贤,刘宸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研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型产业融合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19(3):106-113.
[8]熊朗羽,韩培培,朱玲萱.基于AHP-灰色综合评價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36):65-69.
[9]郑戎睿,余雷.合肥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测评研究[J].山西农经,2019(6):19-22.
[10]刘鹏凌,万莹莹,吴文俊,毕桂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体系及其应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4):7-13.
[11]田聪华,韩笑,苗红萍,徐忠,田立文.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J].新疆农业科学,2019,56(3):580-588.
[12]卓玛草.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理论依据与实现路径[J].经济学家,2019(1):104-112.
责任编辑:彭银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22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