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四种思维” 构建严谨结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唐甜甜 李震海

  文章结构如同人的骨架,内容如同人的血肉,没有骨架的支撑,文章就如同人一样无法“立”起来。对于高中生而言,如何构建议论文的严谨结构呢?
  一、运用横向思维,打造并列式结构
  横向思维是一种打破逻辑局限、将思维往更宽广领域拓展的思考模式,在议论文写作中表现为横向展开议论,即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在议论文结构上称为并列式结构,即并列地组织若干分论点。
  在写作教学中,笔者以《六国论》为例,在教学中设置了三个环节。其一是引导学生比较苏洵、苏辙、李桢的《六国论》,思考三人对六国破灭原因的不同看法。有学生认为苏洵的观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有学生认为苏辙的观点是“六国不明白天下大势,不能团结一致”,有学生认为李桢的观点是“六国和秦一样,都暴虐无异,力量弱小又欲为秦之所为”。笔者就此指出,对于同一个问题,从不同侧面分析就是横向思维。其二是进一步让学生分析苏洵《六国论》的结构,学生分组讨论后认为:文章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二、三两段分别围绕“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和“不赂者以赂者丧”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形成了并列。笔者就此指出:“‘赂’与‘不赂’是六国的两种不同做法,二者不交叉,没有先后顺序。这就是议论文常见的并列式结构”。进入第三个环节,笔者引导学生练笔,针对六国灭亡,提出自己的观点,要求写出并列式结构。许佳楠的习作《观己明内因 观人明外因》是这样安排结构的:
  从六国来看,团结就是力量,如果不团结,一定会被秦国分批击垮。
  从秦国来看,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强大了,政治上自然会取得胜利。
  这样的结构就是标准的并列式,而且从六国和秦国两个方面论述,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二、运用纵向思维,打造递进式结构
  纵向思维是指思维从对象的不同层面切入,具有纵向跳跃、递进、渐变的特点。纵向展开议论,是围绕一个观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不同角度之间是递进关系。这种思维体现在议论文结构上就是递进式结构。
  笔者在教学中着意引入各大媒体的时评,让学生摘抄、积累,特别要求学生借鉴媒体评论的写法。比如,在新冠肺炎肆虐期间的空中课堂上,笔者引入新华网评《疫情是魔鬼 不能让魔鬼藏匿》进行写作教学,该文论点有“只有把魔鬼暴露在‘阳光’下才能看清它”“只有把魔鬼暴露在‘阳光’下才能消灭它”。从“看清它”到“消灭它”,是由浅入深的递进关系。并要求学生对这个评论进行仿写,刘钰在习作中《成功之花,开在担当枝头》这样安排结构:
  担当,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阶梯。
  担当,是民族走向自强自立的动力。
  担当,是世界谋取和平共生的基石。
  为了强化这一结构,笔者又以《寡人之于国也》为例说明递进结构。有学生指出这篇文章不是那种普遍由浅入深的观点上的递进。笔者敏锐地抓住学生的疑惑,放手让学生讨论: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中心意思是什么?经过讨论,学生认为:文章第一部分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部分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第三部分阐述“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笔者又让学生思考:这个层次的思维是不是逐渐深入的?一经点拨,学生顿时明白过来:第一部分提出问题“民不加多”;第二部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第三部分解决问题,从三个方面阐述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全文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安排结構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构。刘玉明在习作《文创热,不能昙花一现》中按照这种模式进行了写作:
  近些年,一些旅游景区、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推出的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成为新卖点。
  ……
  人们对文创产品的开发充满期待,文创产品深受人们喜爱,文创产品的开发面临历史性的机遇。
  ……
  要研发出具有博物馆特色的文创产品,必须要对博物馆内文物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
  三、运用比较思维,打造对比式结构
  对比思维是从事物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进行考察,以便从整体上完整地认识对象,这种思路体现在议论文结构上称为对比式结构。
  笔者在讲授《议论文写作——对比式结构》时,给学生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劝说一名同学好好学习,你会怎么劝说?”有学生抢答“好好学习,可以考上好大学”,有学生说“不好好学习,回家卖红薯”,学生哄堂大笑。笔者顺势引导:“这两名同学的劝说方式有什么不同吗?”有学生回答“一个是正面,一个是反面”。笔者再次发问:“两种劝说的中心有没有变?”学生齐答“两名同学都在劝说对方要好好学习”。笔者相机点出“围绕一个中心,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这不正是对比论证吗?”学生顺利地接受了这种论证方法。
  为了巩固所学,笔者又以《师说》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第二段,并设置三个问题:1.“圣人”和“众人”有什么不同?2.家长自己对待学习和对待孩子的学习有什么不同?3.“巫医乐师百工”与“士大夫之族”有何不同?学生正确回答后,笔者再次发问:“这三个问题在论证什么?都采用了什么手法?”。经过思考,学生答出“论证了学习的态度,都使用了对比论证”。笔者随即要求学生写一个提倡谦虚好学的对比式结构,其中的《谦虚好学是良训》是这样对比的:
  谦虚好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善于学习,才能丰盈自己的人生。
  骄傲自满,是所有人要警醒的问题,不善学习,定会阻碍前进的脚步。
  四、运用驳论思维,打造破立式结构
  驳论是先否定一个或几个原有的观点,进而在否定中确立自己的观点。这种思路体现在议论文结构上称为破立式结构。。
  在讲授鲁迅的《拿来主义》时,笔者首先问学生:“如果你来写这篇文章,你将怎么打造文章结构?”有学生回答:“我会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建构,先写‘拿来主义’是什么,再写‘拿来主义’好在哪里,然后分析怎么‘拿来’。”笔者肯定了学生的理解,然后提出了一个问题:“鲁迅的《拿来主义》不是这样构思的?大家看看作者是怎么安排结构的?”笔者立足课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有学生立即指出问题:“不对啊,怎么先写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 ‘拿来主义’怎么放在后面写呢?”笔者相机点出:“这种结构就是先破后立式的结构,作者先反驳错误的观点,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前者破得越彻底,后者立得越有力。”在学生明确之后,笔者让学生在议论文中尝试建立这种结构。刘雨欣在《享乐不可行,奋斗才是真》中这样分析:
  近年来,享乐主义思想大行其道,很多人变得精神懈怠、意志消沉。不思进取,思想腐化。
  ……
  人生苦短,享受人生,这本身没有错,人生确实应该快乐地度过。
  ……
  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反对享乐主义……这才是真正的“享乐”。
  (作者单位:襄阳市第五中学)
  责任编辑  吴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3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