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农村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现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富成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小学生加强德育教育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加强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希望对农村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德育教育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2-0071-01
  一、加强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和有理想的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有道德与有理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因此这就要求了教师在教书的同时先育人[1]。
  (二)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
  我国近年来频繁发生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且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有一些没有完善人格与高尚道德品质的在校小学生也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也跟他们没有接受有效的道德教育有关。
  (三)农村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缺失
  农村小学生平时在玩耍的时候会时不时的蹦出一些不堪入耳的语言或表现出一些粗俗的行为,而他们自己由于德育教育的缺失,丝毫不觉得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有不妥之处。班级中还有些孩子因为缺乏父母的管教肆意妄为,敲诈勒索甚至殴打自己的同学,随意施加暴力,对他人造成肉体和精神上的损害,甚至还有些同学把说脏话、破坏公物、乱扔垃圾等行为视作很了不起的行为。这些德育教育普遍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缺失的孩子走出校门后往往会偷盗、聚众滋事、喝酒抽烟,不多加引导的话终会走向犯罪的道路。
  二、加强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德育教育的师资力量
  对小学生来说,教师大多数时候都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也是小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培养,而不仅是传授给学生丰富的文化知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也可以深刻的熏陶和感染学生,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不断完善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彰显为人师表的风范[2]。
  (二)加强对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教育
  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光靠加强德育教育的师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加强对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教育。要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的心理大环境就需要学校和家庭的联手合作,给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减少因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而引起的负面消极情绪,并远离不良思想和行为。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就是父母和家庭成员。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对孩子缺乏合理的约束,一般情况下不是专制型就是放纵型,如果父母自己不学习、不读书、喝酒抽烟打麻将且满口脏话和粗俗的行为,不能给孩子做好的表率,却对子女的期望颇高,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因此父母要首先做好孩子的表率。
  德育教育应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它应该融于平时的人际交往、学习玩耍和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长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和心理素质等对孩子的影响力也是在这不知不觉之中逐渐改变孩子的语言和行为。所以,学校为了提高家长和监护人的素质应当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时定期的邀请一些资深的教育专家来讲解如何正确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为家长们提供交流沟通的平臺。同时,为家长和教师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观念,使家长和教师明确自己对学生的教育责任,从而共同合作合力来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此外,为了了解孩子学习和心理的变化,家长还应当主动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加强沟通交流,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从点滴小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应当从点滴小事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教导学生要树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理念。例如教导学生主动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拾金不昧、帮助同学学习等,学校可以每周在班里之间进行评比,评选出最美班级,班级也可以在学生之间评比,选出最美学生等,并对表现优异的班级和学生予以公开的表扬和鼓励。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方式。
  综上所述,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教育理念都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很多学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农村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德育教育的师资力量、加强对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教育和从点滴小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来有效加强对农村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申斌杰.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现状探析[J].时代农机,2018(2).
  [2]施英雅.农村小学体育的德育叠加解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37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