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科学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文斌

  摘要: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小学科学课时,必须要培养小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这是实现中小学义务教育创新的前提,也是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但是,在实施小学科学的教学时,很多教师都恨不得全由自己操作,学生在旁边观察,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难以提高,不利于科学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在此来谈谈小学科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课;动手能力;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动机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虽然对外界有着浓厚的好奇感,但是,对事物的认知主要还是存在于外表,缺乏深知。所以,教师还是得从外像上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了解欲望。科学课主要是从实验中让学生动手、观察、思考,然后得出简单易懂的结论,所以教师得想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动机,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教学湘教版的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的奥秘》的第一课《神奇的磁铁》时,为了达到学生能够简单明确地了解到“磁性”这一概念的目的,教师可以把一小块铁片扔在讲桌上,然后,要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动作,教师手拿一根“魔棒”慢慢地靠近讲桌上的小铁片,当“魔棒”离小铁片还有一段距离时,小铁片飞向了“魔棒”。然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这时,学生就会很积极地思考、回答,从而引出磁铁。通过神奇的“魔棒”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很自然地自己就想拿“魔棒”去吸物体。这样,在不自觉中就激发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动机。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势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紧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实验一:用“魔棒”去靠近铁钉、螺丝、螺丝帽、回形针、易拉罐、铜钥匙、铅笔、橡皮擦、塑料尺、纸、铁架台等。实验二:用“魔棒”去靠近教室内的各种物品。做完实验后,要每组的组长汇报:刚才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是不是有的物体可以被“魔棒”吸住,有的不能被“魔棒”吸住?然后,学生小组内讨论:能被“魔棒”吸引的物体是什么材质做的?然后,全班归纳总结:“魔棒”就是磁铁,磁铁能吸引铁、镍等材料,这种性质叫作磁性。通过学生分组实验,用磁鐵去靠近各种物品。学生在实验中,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学生的合作、创新、探究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二、创设让学生亲自实践动手操作的教学情境
  小孩子们对外界万物都存在好奇感,动手操作的欲望很高,获得新知的能力强。因此,教师在教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这些小孩子们的情感特点,创设出与小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认知能力相符合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去亲自动手的欲望。
  例如,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的奥秘》的第一课《神奇的磁铁》进行教学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更加明白磁铁的性质,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有一些回形针混到沙子里了,我们能用什么办法将它们快速拣出来吗?学生小组讨论,因为回形针是铁,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拿着磁铁去做实验,拿着磁铁去吸引回形针。激发学生去想象、思考、动手,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无形中得到发展。
  三、创造让学生们去积极亲自动手的机会
  只有通过学生们自己的观察、亲自动手、亲身体会,才能明白科学课是生动的、有活力的,才能明白科学中的许多真谛和奥秘。只有通过学生在亲自探究的实验过程中,才能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创造让学生们去积极亲自动手的机会。
  例如,在教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的时候,教师可以把课堂放在校园外的某片园地进行,学生分组,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各种花草树木的茎的形状和大小、叶的形状和颜色、花的花瓣和颜色。在观察这些植物叶子的形状时,要求学生们从正面和背面,比较各种植物叶子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所以,学生就会主动亲自动起手来。学生一边认真观察,一边仔细的做着记录。看到学生们一个个能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聚精会神地观察,平时不怎么留神的小草小树,他们的茎、叶、花中竟然隐藏了那么多的奥秘。有的树叶是针尖的形状,有的树叶是圆形,有的树叶是椭圆形,有的树叶是扇形。植物花瓣的形状和数量,也各有特点。真是大世界,神奇多。孩子们探索着大自然的奥妙,乐中其中,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学到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感受着大自然的熏陶。
  四、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探索科学的奥秘、真理
  小学的科学课,最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探索科学的奥秘、真理,并且能把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所以,如果学生们明白了他们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再将动手能力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来渐渐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将动手能力慢慢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去探索科学的奥秘、真理。
  总之,科学课是小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实验是最为有效和直接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得出结论。所以,教师在科学教学中主要采取这四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①、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动机,②、创设让学生亲自实践动手操作的教学情境,③、创造让学生们去积极亲自动手的机会,④、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探索科学的奥秘、真理。当然,教师在科学教学中慢慢会发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方法,会有很多很多,只有在实践中,才会获得真理。
  参考文献:
  [1]张凤梅.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8(01):179.
  [2]胡赛.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18(13):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65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