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建筑类英语“独立自主学习”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曹雪丰

  摘    要: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建设,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已经初步形成,而这个倡议的推进需要进行巨大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离不开培养大量的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建筑人才。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掌握一定的英语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保障。因此,从分析目前建筑类英语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提出建筑类英语“独立自主学习”模式,试图探索适合建筑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建筑类英语教学;独立自主学习;“一带一路”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已经成为常态。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建筑业的发展更加壮大,建筑英语正是伴随这个要求越发受到关注。建筑英语改革已然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也取得了一些明显效果。然而,实际情况是建筑英语的教与学还没有赶上建筑行业发展的步伐,建筑英语教学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真正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建设类人才。
  一、高职英语人才培养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连接
  高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既植根于“职业、英语和教学”的三者的永续互动中,又不时地需要根据特定的时代背景和要求进行调试和改革,以做到与时俱进。当前,高职建筑类英语“教+学”正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即“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的大发展和大需求。目前,中国已经同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197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旨在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构想,首先是基于一个由我国主导的巨大的跨国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当前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瓜达尔港、汉班托塔港、比雷埃夫斯港、哈利法港等过程正在扎实推进),其中,“巨大”意味着对各类(符合要求的)人才的需求将是巨大的,“跨国”意味着英语作为目前世界最通用的语言将在“一带一路”中得到广泛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意味着高职建筑类的人才将得到一个广阔的平台和用武之地,而“由我国主导”则意味着我国的相关人才应该也必须在这样一个宏大背景之中当仁不让地扮演重要角色。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几乎每一个重要特征都契合了高职建筑类英语的教学特征,如何针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来改进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次极佳的机遇。
  二、独立自主学习的研究现状及现实困境
  独立自主学习是当今国内外语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国外关于“独立自主学习”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内容上,还是在应用层面上都已经相对成熟,其中,作为学习者的个体因素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更是引起了外语界的广泛重视。[1]国内关于“独立自主学习”的研究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根据一般本土化应用研究的四阶段即引进、消化、内化和发展(再创新)等四个阶段来看,目前国内所指称的“独立自主学习”尚在消化阶段,还未在概念和内涵等方面作较多的区分研究,特别是以学习策略之应用为基础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校本化和个性化研究[2],在我国高职英语教育领域才刚刚开始,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近年来,对独立自主学习的研究主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传统教学更加突出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就是教师单向地把知识从教师传授给学生,教师难以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习的过程和目标,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而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学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主动学习的理念,学生的学习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3]这也正为独立自主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得以应用和推广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研究现状上,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时间还不长,致使高职英语教育的从业人员的英语能力相对薄弱。加之建筑行业的特点,建筑类英语的教学研究和发展远不如其他的专门用途英语(ESP),而社会对建筑类英语人才在“量和質”两方面的需求却是巨大的。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建筑英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更进一步凸显出来。建筑行业的特点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英语语言要求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二者都提出实际应用的要求,根本上是一致的。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二者如何有效融合?着眼于目前的问题和困境,基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以“教学互信互动、加强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教改理念,从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建筑类英语教育的创新模式,以资全面提升高职建筑类英语人才的综合素质。
  三、高职建筑类英语“独立自主学习”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紧扣“一带一路”发展需求,研究建筑类专业英语的现状,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独立自主学习模式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建筑类英语教学逐渐凸显出教学内容局限性、英语水平评价体系不实用以及教学理念落后于现实需求等问题。“一带一路”要求我们在保持自身发展特色的同时引入创新思想,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经济发展体系。如果高职英语教育仍然局限于语言自身,不能将建筑特色和国外文化引起其中,从而导致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过于局限,不能反映出真实的地域文化,那么这样的教育模式无疑是空洞的,难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站在更高的发展层面上提升自己。同时,建筑类英语的水平评价体系常常过于局限于理论成绩,建筑实践应用能力在其中占据的比例较小,这样所得到的评价结果很容易与实际情况脱节。
  此外,教学理念应该逐步适应“一带一路”下国际经济体系的变化,如果不能与之俱进,那么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自身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将受到限制。为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我们提出了以“独立自主学习策略”为理论引领、以“师生互相互动”为行动路径的改革思路,探索具有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特色的建筑类英语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二)编写建筑类英语校本教材,挖掘传统教育导师制内涵,构建师生导学体系
  土木建筑大类共分为七类,即建筑设计类、城乡规划与管理类、土建施工类、建筑设备类、建筑工程管理类、市政工程类和房地产类。建筑类英语是对一般英语的拓展和补充,要构建完整的建筑類英语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就需要致力于教学目标、教学法和教材的全面更新。目前,市场上出版的建筑类英语,基本上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的指导原则,采用基于工作过程模块化的内容体系,涉及建筑专业和课程、建筑求职面试、建筑相关职业、建筑施工企业、建筑物类型、建筑材料等模块。
  我们需要致力于挖掘和研究从孔子最先倡导的“导生制”的教育思想以及在国外(比如德国)已经比较成熟的“导师制”教育理念,强调教师指导、学生主导,促进师生互信互动,构建教学相长、强化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师生导学”的新的教学模式和体系。师生导学体系构建的重点是学生该学些什么,怎么学。建筑英语在核心内容的设定上要突出建筑行业的特色,要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同时基于工作过程的英语教学情境,做到二者的有机融合,这才是建筑英语的出路所在。也只有这样,师生导学的机制才有可能良性循环并积极发展下去。
  同时,建筑英语教学必须强调建筑情境这个主要内容并由此开展。鉴于建筑大类的具体内容比较广泛,而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重点应该是土建施工类内容更为实用,建筑工人在建筑场所需要进行现场作业,因此要把施工情境作为校本开发的主要内容,在学生了解掌握相应建筑词汇的同时,更应了解实际的建筑英语语句。而此前的建筑英语教学过于注重词汇学习,忽略英语本身交际的主要目的,形式大于内容,最终效果只能是差强人意。
  (三)形成建筑类英语“师生导学”体系的运行机制,优化“师生导学”的实施路径
  运行效果是检验建筑类英语教学改革成果的最终标准,理想的运行效果之取得有赖于良好的运行机制。运行机制是包含实施细则方案、过程记录、交流反馈、指导总结和配套经费等在内的一整套管理激励机制,要求夯实师生导学的理念根基,调动师生的参与导学的积极性,确保导学落到实处。
  建筑类专业英语课程试点可以从“根据导师专长推行导师专项指导和学生需求双向选择”的模式开始,在实践中进行相应的改进,不断优化行动方案,确保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效度和信度。建筑类英语实施要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建筑英语的课程标准,以确保师生导学的正常开展。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要有相对明确的权责,过程性的记录要具体一点。比如,学生是如何开展主动学习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方式有哪些,学习的效果怎样,等等。只有把实施细则弄清楚了,才能更加有效促进运行机制的执行。
  “师生导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教师的“导”强调方法论,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实施因材施教,必须以学生的实际为本进行制定合理的可行的方案,而不是一味追求形式的多变,忘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学生的“学”要有所突破,改变传统知识的积累方式,充分利用好在线资源,提高自身英语应用能力。在线课程为“师生导学”开辟了新途径,不再受到时空限制,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效率,又能够确保知识的反复运用,并能及时进行更新。
  (四)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翻转理念推进“师生导学”行动方案,全面推广独立自主学习模式
  1.在传统讲授形式下,学生在学习上更多的是记忆一些英语单词和语法,而在英语语言的应用,建筑情境的理解上则比较欠缺,不符合高职英语教育的要求。而翻转课堂的出现将彻底改变这些。运用翻转课堂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做“主”,将研讨式教学、过程化考核和自媒体平台融合,通过小组展演、角色扮演、讨论辩论等多元化形式实施。英语课上,学生围绕选题进行讨论辩论,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多角度多维度的思考,教师的工作是进行适度的点评,通过座谈会、访谈等形式定期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和反馈,及时优化实施方案。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更好地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最后进行系统总结。在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交流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帮助新生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导学内容融为一体,帮助学生从传统的“考生”真正转变为“学生”,由长期的“被动式学习”到“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翻转课堂的出现,把英语课堂学习延伸到建筑专业书籍和网络在线学习,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从组建学习团队、现场调研到课堂展示等内容在内的独立自主学习模式,这种学习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资源开放化,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再到学习过程的个性化,有效地把信息技术和英语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2.结合“以人为本,分型培养”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注册体系学生实施改革,实施教学实验,试点推广应用“师生导学制”,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3.当前高职英语改革逐步深入,行业英语改革相对成果较少,是因为师资力量的薄弱逐步推广至全校高职英语改革中。通过对建筑类英语教学改革,为新生开设短期的英语“学习方法与策略”导学课程,并通过布置预习导学案、落实过程性考核和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及时总结相关经验。
  (五)探索具有建筑业特色的多元评价方式,提升国际教育化水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里面的关键是建筑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主要是学生认知因素的评价,检验学生学习英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词汇量,没有透过语言的本质要求,要强调对学生的探究、思考、实践、思辨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加大对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激励考核。同时,关于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也应该是重要的考量内容,这就是评价方式的多元。在形成性评价体系里面既有可量化的指标,如作业测试、单词默写、背诵等,又有学习小组成员打分、情感态度等指标,真正使得评价具有诊断改进作用。
  而对于终结性评价,一方面拓展思维,避免教师一把抓,要实现教考分离。把考核内容交由行业负责,从而实现考核内容的客观公正。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考核形式的探索,必须充分发挥团队作用,调动小组所有成员的积极性,上文提到情境教学的重要性,最后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一个建筑场景视频制作,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评价指标更加多元,真正体现英语语言和建筑特色,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 于欣琦.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中国与沿线国家工程领域资质互认模式研究[J].中州建设,2016(5):62-64.
  [2]乔孟琪.浅析ESP建筑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9(10): 50-53.
  [3]李双芹.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之路[J].职业,2019(22):46-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6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