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英语深度学习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深度学习是学习领域提出的一个新理论,重在理解思想和探寻意义的基础上生成学习成果。深度学习的理念适合高职英语当前的教育目标,具有开展的意义和价值。只有经过学习相关方的共同努力、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对课堂深度学习的重点关注,高职英语深度学习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关    键   词]  深度学习;高职英语;建议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52-02
   一、深层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深度学习又称深层学习(deep learning),是与表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对应的一个概念,由瑞典学者马顿等首次提出,概指“能够批判性地分析新的观念、在新学习的材料和先前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保持所学的知识、在新的和不同的情境中进行迁移和应用”[1]。说明,深层学习强调积极主动学习,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以记忆孤立的事实、碎片化的信息为学习内容,也不会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
   深度学习具有不同于其他学习方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重在理解思想和探寻意义的基础上生成学习成果。也就是说,深度学习并不是单纯以知识掌握为目的,而是聚焦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兴趣、连结学习内容和个人经历、整体理解内容结构、循序渐进建构知识网络。第二,重在连结与整合信息。深度学习不仅涉及某一学科知识,更是把学科知识、学习知识、心理知识、社会知识、环境知识等进行有机联系与整合,连结个人已有知识与新知识,把新信息与已知概念和原理联系起来,把新信息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从而引起对新信息的理解和长期保持[2]。第三,重在自我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获得知识,是自主、自觉和自得地思考、理解、批判、选择、加工、记忆的过程,无需等待教师督促与反复强化。第四,重在学习共同体的共享与合作。深度学习摆脱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更注重社会性学习,认为资源共享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实践活动互助学习、合作学习、同辈影响,可以实现共同进步。第五,重在学以致用。深度学习的目的不是记忆,而是侧重知识的获得、加工、储存和迁移,最重要的是应用到实践中,把知识变成实际的技能和经验。
   二、高职英语深度学习的必要性
   深度學习理论给当前的教育教学带来了重要启发和深刻影响,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实践应用与实证研究,触角达到数学、物理、生物、医学等自然科学以及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信息技术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实践。国内对深度学习的研究肇始于1997年,主要对深度学习的概念、特征与理论基础进行了相关理论研究。在英语教学领域,国内学者胡丹、邹晓燕、炎文晓、张培、王勣等分别就大学生英语深度学习策略、学习方式和有效模式进行了探究,主要对大学英语的深度学习做了一些“实然”描述和“应然”的推断。但总体来说,国内对高职英语深度学习的研究比较匮乏,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这里首先要明确的是,高职英语进行深度学习的必要性。
   首先,高职英语适宜深度学习的原因在于其学科特点。高职英语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英语教学主要在词汇、语法、语篇和语体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尤其是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以适应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能力要求。这些学科特点要求英语教学依托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交互、实时交流和收集语言信息能力,改变传统思维方式。有学者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通过探究的群体而促进人的条件化知识和元认知得到发展的学习[3]。
   其次,高职英语适宜深度学习的原因在于其学生特点。高职院校总体上进行的是职业教育,学生的重点往往放在与职业相关的学科上,对英语公共课重视不够、学时不足、学力有限、参与度低。对于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虚以应付,思考和理解不足,难以建构知识体系。研究表明,深度学习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在学习中所形成的自己的理解,因而对课程的内容变得更感兴趣[4]。采用深度学习方式的学生,可以形成看问题的多种视角,增强思考自身见解的能力[5]。
   最后,高职英语适宜深度学习的原因在于其学习特点。当前高职院校的英语学习,已经摆脱了“课堂-教材-考试”的模式,出现了线上线下并行、课内课外结合、课堂平台共用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慕课正在改变学生英语学习的方式。目前高职的英语教学丰富了知识的呈现和学习形式,拓宽了获取知识的渠道,但是大量的学生仍需要培养学科的高级思维。深层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建构起更加复杂的、分类清晰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机制和因果关系的解释或者对个人体验的描绘更加精致;使学生注重提出寻求解释和原因的问题,预测或解决知识的差异性问题和理论化问题[6]。
   三、高职英语深度学习面临的困难
   尽管深度学习对高职英语教学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但目前推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教师方面的问题有四:第一,教学管理的僵化。一些高职院校为追求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或认证标准,不顾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简单地要求教师采用统一教法,因而造成教师依葫芦画瓢,不在教材教法上下功夫进行研究,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深层学习。第二,教师批判性思维的缺失。教师为赶进度,只教知识,忽略英语教材中所蕴含的文化和思想,更不会对语言材料中的问题、弊端进行批判;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训练,往往是机械重复,不利于学生养成语言的批判性思维。第三,英语教学与生活的隔离。教学重视对知识的讲解,不与社会现实联结,也不与青年学生的关切联系,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第四,教材文本自身的不足。教师教学依赖教材,但是教材修订周期较长,造成教材内容落后于时代发展;此外,教材良莠不齐,对学科知识的融合贯通不够,或者知识的渗透支持不够,对于人文价值和生命的关注不够等。    学生方面的问题有三:第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高职学生更热衷于专业课学习,而对作为公共课的英语学习动机不高;学生主要在课堂上学习英语,课下较少预习复习,难以形成有效的知识学习圈。第二,隐性学困生增多。课堂上有些学生按时上课、课上听讲、看似学习,实际上没有参与教学,也没有学会教学内容,最后导致学业失败。第三,浅表学习导致的学生发展乏力。有些学生学习非常努力,短时间内进行机械记忆和重复训练,学习成绩看上去挺好。但随着时间推移,学习越来越吃力,成绩也一直下降,更缺乏长期发展的潜力。
   四、高职英语深度学习的建议
   为促进高职英语的深度学习,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职英语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一,加强高职英语的整合力度。必须把高职英语与多学域信息整合,从脑科学、认知科学、社会性学习、建构主义等方面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第二,学习形式的变革。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集体探究和协作实践,充分利用课堂、网络学习平台、涉外文化交流活动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第三,在实践中运用英语。语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工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系统。
   (二)高职英语学习相关方的努力
   第一,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习惯和思维。从知识的联系、批判性学习、评价方式、学习方法等方面促进学生的思考。第二,学生应该追求知识的本质,关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语言学习中获得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第三,学校应有深度学习的研究队伍,跨学科融合,形成共享资源,建立网络平台,及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指导。第四,教材规划部门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体现高职英语教材的时代、科学、趣味、实用特点,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
   (三)高职英语课堂的重点关注
   第一,深入分析教材。对教材的语篇结构、深层表意、文体题材、跨文化交际等内容深度解读,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第二,树立产出导向的学习目标。严格制定目标,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深入探索。第三,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因材施教,帮助學生形成听、说、读、写、译的学习个人经验和技巧。第四,设计学习问题。以问题解决作为学习的评价指标,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与高职英语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和学习特点非常契合,对高职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思维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经过高职英语学习相关方的共同努力,对当前的学习方式进行变革,通过对课堂深度学习的要素予以重点关注,高职英语深度学习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Alenoush Saroyan.Research on Student Learning:Converg-ing and Diverging Messages.In:J.C.Hughes ed,Taking Stock: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M].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2010.
   [2]许婷婷.Blended Learning引导下的深度学习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10):62-63.
   [3]Weigel V.Deep learning for a digital age:technology’s unta-pped potential to enrich higher education[M].San Francisco:Jossey- Bass,200l:5.
   [4]Entwistle,N.Learning and studying:contrasts and inf-luence[EB/OL].1991.http://www.newhorizons.org/future/Creating- the- Fu-ture/crfutentwistle.htm1.
   [5]肯·贝恩.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6]Meyers.N.M.,Nulty.D.D.How to use(five)curriculum design principles to align authentic learning environments,assessment,students approaches to thinking and learning outcomes[J].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2009(5).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32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