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学习激励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瑞霞 任晓梅
摘 要: 在英语学习中,对于学习主体的激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和成败。本文从中国学生英语学习成效不显著入手,结合语言学习动机原理,针对学生各种内部因素,探讨相适应的激励手段,从而建立有效的英语学习激励机制,为其提高学习效率创造机会。
关键词: 高职英语 英语学习 激励机制
在当下的中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直接使用英语的场所并不多,造成学生由于缺乏学习动机,很难把英语学习坚持到底。加上教师对于学生的激励不成体系,即使教师进行了激励,学生的“激动”维持时间也太短,很容易返回到对英语没有兴趣的阶段。久而久之,英语学习进入了“一壶总也烧不开的温水”的尴尬境地。而如何给英语学习“加柴”,成了英语教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换言之,建立什么样的激励机制,才能使教师对于学生的激励适时、有效?
一、学习动机
外语教师及语言教学专家一致认为动机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发挥重要作用。动机指的是那些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因素。在第二外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动机。对动机进行较为全面归纳的是Ellis,他把动机分为四类。
1.工具性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工具性动机是第二语言习得者对外语本身并无兴趣或没有与讲母语的人进行交际的条件,学习外语只是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或工具,如找工作、读原文报刊或通过考试等,这样的动机称为工具性动机。在闭塞的条件下,工具性动机会显示出较大的作用。因为在此环境下,它是人们学习外语的唯一动力。如果没有它,人们对外语学习的努力就会终止,这是工具性动机不利的一面。
2.综合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综合动机指的是由于第二语言习得者对其所学语言为母语的民族及其文化等怀有一种浓厚的兴趣而学其语言,以达到与其交往、甚至融于该社会文化之中的目的。第二语言习得者综合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其学习成绩。综合动机和工具性动机不同,学生课堂上表现较为积极主动,学习有韧劲,很少出现放弃的情况。当然综合动机并不是学习的内部动因,自信心在外语学习中亦发挥重要作用。
3.内在激励(intrinsic motivation),也叫直接满足。它是指第二语言习得者从学习本身所获得的满足。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培养内在激励,主要靠教师发挥能动性,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交流,自主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教师亦应调整好学习内容,做到深浅适度。课堂活动应丰富多彩,多提供分组活动的机会。
4.结果动机(resultative motivation)。结果动机是指第二语言习得者由于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产生成就感而获得的满足。动机与学习成绩是相辅相成的,较高层次的动机会促进和刺激学习;反过来,学习中取得的良好成绩――一些既定的学习目标的实现,也有助于保持已有的动机,甚至会产生其他种类的动机,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面对学习中处于劣势的学生,由于他们在早期的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常常在失败的阴影中接受更多的打击,甚至失去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勇气,无力再学。造成学生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形成持续有效的学习动机。有的教师倾向于一开始就希望学生对其所学语言为母语的民族及其文化等怀有一种浓厚的兴趣,这一点因为学生兴趣的多样性而很难实践。有的学生则对目标语言存有戒心,潜意识惧怕被另一种文化所同化,单一的激励方法无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综合动机。有的教师单靠四、六级英语等级考试压力督责学生学习,其动力也只对部分学生有效,因为很多学生对于考试总抱着侥幸心理。所以结果动机的单方面督促也很难系统全面。相比之下,对于工具性动机的重视会带来表面上较为积极的效果:在未来工作需要的压力下,学生愿意看到自己短期目标实现。然而一旦脱离工作的范畴,这一方法的激励效果也难以持久了。
二、建立系统有效的激励机制
要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首要的一步是肯定学生的现有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给他们成就感,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以上激励手段的种种弊端,笔者采取了以下方法,建立系统有效的激励机制。
1.利用结果动机,分阶段实行大目标。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被喻为一壶永远也烧不开的温水,其原因之一也可能是这壶水太多了。学生在短时间内要培养的能力过多,所要学的知识过杂,导致顾此失彼,收效甚微。针对这一难题,笔者采取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讲解,细化到每一节课,使学生对要达到的目标一目了然。在日后的学习中,先前的学习目标总能得到不同途径的重复再现,不断地刺激记忆,达到掌握会用的目的。对于远景目标,笔者则从学生日后从业需求和提高自身能力层次上对学生进行激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让学生真正开始行走,就必须给他们走这一步的力量和前进的方向。
2.创造成就感,促进内在动机的养成。英语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英语知识长期积累的过程,而很多学生由于在某些知识的学习中进入误区,英语学习陷入绝境,根本没有机会积累足够长的时间。这样,由于没有成就感的激励,也没有内在激励的因素,造成学习热情渐渐消失。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参考结果动机的原理结合工具性动机的原理,创造机会使第二语言习得者由于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产生成就感而获得满足。例如,教师应注意到适当的教学方法本身就有激励作用,考虑到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较差,集中时间教授认识关键词组,分析语篇逻辑,克服学生无话说、不会说的难题。另外,笔者在课堂设计中适当安排课堂练习题的难易程度,有意使每个学生都有答对题的机会,给他们持续进行学习的动力。久而久之,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增强了对语言的学习兴趣,促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
3.利用“非智力”因素,培养英语学习的综合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两大类因素在发生作用。一类被称作智力因素,它包括一个人的记忆、思维、想象能力等;另一类被称作非智力因素,它是指一个人的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人的记忆、思维、想象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的支撑下进行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得好,智力因素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智力与学习效果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其高效作用。”所以选择与学生的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相协调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也很重要。例如,当代学生要强,不满于强记硬背,但为了做到知识扎实,教师就必须结合当代学生特点,用不同以往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知识,等等。
4.利用工具性动机,培养持续不断的动力。职业院校教师在实践中应充分认识到工具性动机的重要意义。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应设置英语学习与职业挂钩的契机,激发学生实现自我的愿望。自我价值的实现会给学生带来动力,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未来职业的情景,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强迫他们使用所学知识。当他们认识到现今所学知识可推动其未来事业发展,学习紧迫感随即加强。职业院校为学生提供未来职业的工作场景,为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就业心理,在教学中使用符合职业特点的授课方式,设计不同层次难度的训练题目,从而使他们有不断上进的动力。
5.看情况对待未实现目标的学生。面对总需要鼓励的学生,教师需要防备“敏感递减效应”。若使用同一种方法去激励,有些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且给其一种再次失败的心理暗示,反而使他失去信心。此时不妨给学生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会迎头赶上,帮他/她补习未掌握的知识。同时,由于教师的持续关注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韧性和自我约束,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一定要注意坚持到底有始有终,不离不弃,从而给学生树立良好的精神榜样,为他们自己的学习树立不可磨灭的信心。
综上所述,教师的有效激励与学生的英语学习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学生学习失败的原因,教师未能及时有效地援助有很大关系。在分析了学生学习四大动机后,教师宜采用相适宜的激励办法给学生以援助。化繁就简,化大目标为小目标,拾级而上,利用结果动机,用小目标的实现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内在动机;充分利用当前国际化大趋势中学生追求个性表现自我的特征,与英语这一国际化的语言与文化,找到学生特征与当前社会的共性,抛弃旧的障碍,从而产生共鸣,强化工具性动机与综合动机。四大动机中的不可分割性也决定了在教师激励活动中各种动机的相互转化与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为语言学习建立不竭的动力与信心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Cook,Vivian.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Richards Jack C.& Richard Schmidt.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9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