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经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体会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滕雪娇 汲泓

   【摘 要】 中医学将《伤寒杂病论》所载方剂尊称为经方,古往今来有效指导后世医家治疗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虽以现有医疗手段不能将系统性红斑狼疮治愈,但经方在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症状、降低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防治并发症等方面疗效显著,优势逐渐凸显,值得谨慎辨证分析,深入学习钻研。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经方;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迁延日久、病势危重,若不及时有效医治将引起多脏器、多系统损害。SLE属中医学“阴阳毒”“痹证”“蝶疮流注”等范畴,中医学关于SLE的发病机制尚未形成统一观点,但大多认为罹患SLE多因先天滋养不足,进而导致肝肾亏损,血弱气虚,邪毒趁袭。西医学理论认为,SLE是一种以免疫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SLE的临床表现不可枚举,病势危笃,常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具体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疲乏无力、发热、体质量下降;特异性的红斑皮损及光过敏、脱发、溃疡、血管炎等非特异性的皮损;肌痛、关节炎、关节疼痛、肌无力;心脏、肾脏、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受累时可出现心包炎、肾炎、胸腔积液、精神异常等相应系统的临床表现。治疗SLE有诸多经方应用于临床且行之有效,现总结如下。
  1 SLE的部分经方辨治
  1.1 升麻鳖甲汤 升麻鳖甲汤出自《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书中原文记载:“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以“毒”命名提示本病病因责之于毒邪,“阳毒”在症状上可与SLE活动期对应,治阳毒应以清热散瘀为主兼解毒,方用升麻鳖甲汤;“阴毒”可与SLE慢性缓解期对应,治阴毒以益气养阴为主兼解毒[1],方用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升麻鳖甲汤共有升麻、鳖甲、雄黄、蜀椒、当归及甘草6味药。阴毒阳毒都有咽喉疼痛这一症状,表明邪毒已入营血,升麻性升散味辛甘,走行气分,故佐当归通络引升麻入血分,甘草缓络中瘀滞之毒,稍加鳖甲以固护营阴,防雄黄、蜀椒峻烈之性,使此两者攻毒透表而不伤正;阴毒病位深重,故不用透表之法,避免邪毒深陷,所以去雄黄、蜀椒[2]。临床观察显示,升麻鳖甲汤可以改善SLE患者面部红赤、咽痛、关节疼痛等“阴阳毒”症状,还可以提高SLE患者血清补体C3水平,降低血清抗ds-DNA抗体阳性率[3]。
  1.2 小建中汤 很多SLE活动期患者常有发热,且以长期低、中热为多,合并感染时亦可出现持续性高热,与此同时多伴有乏力、身痛等症状。因患者体质较弱,阴血不足,阴不敛阳,故不宜单用麻黄汤、麻杏石甘汤等解热之峻剂,可选取体现甘温除热之法的代表方剂小建中汤[4]。小建中汤与桂枝汤不同,是以桂枝佐助芍药,偏重于酸甘,可以调和血脉以补阴津;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有戊己相须为用之意;饴糖甘缓属土,桂枝为阳木,有甲己合而化土之意;生姜、大枣作为使药帮助脾胃运化津液,补益血脉以补阳气。小建中汤因酸甘缓中功效专于建立中焦营气,所以取名“小”字以区别于大建中汤。方中6味中药合用,可强健中气,使阴阳气血生化有源,热便可除去。
  1.3 防己地黄汤 SLE初期病情轻浅,面部红斑、周身乏力、四肢疼痛皆不甚明显,可用防己地黄汤祛风清热、解毒化浊[5]。原方共选用5味药:防己、生地黄、桂枝、防风、甘草。因“风为百病长”“血足风自灭”,所以原方中地黄的用法是将生地黄蒸熟后绞榨取汁,功效为养血息风。桂枝可以调和营卫,配合防风以疏散肝经郁热;防己味辛能散苦寒能降,功效为利水清热兼可祛风;甘草甘温合药解毒。
  1.4 桂枝芍药知母汤 SLE以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温阳通经、清热益阴[6]。SLE因病程累积日久,脾肝肾三脏俱虚,足三阴表里皆痹阻不通,治疗时不宜拘泥于一经,所以用桂枝、芍药、白术、甘草调营卫,养气血,充五脏;麻黄、防风、生姜解表开腠以驱风外出;知母清金润肺以治节;《黄帝内经》认为,痹证病因是“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所以选用附子通行阳气燥湿除寒为佐药。
  1.5 金匮肾气丸 成人SLE患者中约有60%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脏受累情况[7]。金匮肾气丸中附子为大辛大热之药,桂枝为温通阳气之药,附子、桂枝相合,补益肾阳之不足以助气化为君药。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此与张景岳“阴中求阳”思想暗合;配伍山茱萸、山药补肝脾益精血,共为臣药。君臣相配,温肾助阳,补肾填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中地黄、山茱萸、山药补益足三阴经,泽泻、牡丹皮、茯苓补益足三阳经。全方补阳药少且量轻,而滋阴药多且量重,意义在于微微生火,引火归元,鼓动肾气。若SLE患者出现阳虚水停、气不化津的水肿,可用金匮肾气丸合防己黄芪汤,使补阳而不动火、利水而不伤津[8]。有医家运用金匮肾气丸加白花蛇舌草、凌霄花等祛瘀解毒药,既能补益先天之肾本,又能清化内蕴之瘀毒,从而治疗SLE引起的乏力、口腔溃疡及脱发[9]。
  2 经方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的改善
   激素在中医药理论中属辛温燥热之品,治疗SLE是一柄“双刃剑”,在抑制免疫、控制病情之时也会有灼阴伤阳、动血耗气之弊[10]。对于SLE激素冲击治疗时出现的面身赤热、寐差烦闷、消谷善饥等可用承气汤、酸枣仁汤、当归芍药散、白虎汤等经方加减化裁;激素减量及小剂量维持中出现的神疲体倦、腰痛腿酸等,可用温中补虚的小建中汤、补肾助阳的金匮肾气丸等方随症加减[11]。现阶段中医对于免疫抑制剂的药性机制认识尚未完全统一,但多认为其能损伤人体正气,治疗方法为“观其脉症,随证治之”。应用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引起的胃肠道症状可用小柴胡汤及半夏泻心汤,应用环磷酰胺、雷公藤制剂引起的性腺抑制可根据辨证结果用桂枝茯苓丸、温经汤、当归芍药散、芎归胶艾汤、百合地黄汤[12]。因SLE是一种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发展、降低死亡率是治疗本病的重要西医学手段。但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机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欠佳,且长时间大量应用还会产生代谢紊乱、胃溃疡、股骨头坏死等不良反应[13]。经方联合西医治疗SLE既可以达到抑制免疫、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又可以降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3 并发症的防治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言:“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里的“实脾”便是防止疾病的蔓延、传变,体现了古人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SLE通常情况下缓解期与活动期交替出现,而每次复发症状都较之前危重,损害较之前更广泛,因此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避免复发,防治并发症在SLE的预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即所谓“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达到减轻损害,促进疾病向愈的目的。正气亏虚、外邪侵袭作为SLE发病的基本病机,提示在防治时要做到扶助正气的“安内”与祛除邪毒的“攘外”并重。SLE缓解期防治重点应在调畅情志,避免日晒,调养脾胃,减少思虑,中医治疗从脾肾切入,如患者平素脾肾虚弱,偏于肾阳虚者可用金匮肾气丸以补肾纳气[14]。SLE稳定期以中医治疗为主,西医治疗为辅,主要体现减撤激素顺利,稳定病情和减少病情复发,减少激素用量[15-16]。SLE活动期应在积极控制疾病的基础上预防疾病发生传变,防止累及心神、血脉、脾肾等。如SLE患者诸脏受损,水溢三焦症见心包、胸腔积液亦或全身水肿,可用真武汤、附子理中汤加减化裁[17-18]。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21岁,2018年4月16日就诊。患者因月经后期10 d以上就诊,已排除妊娠可能,曾就诊于某妇科,给予红花、丹参、当归、益母草等药治疗不效。刻下症见:月經后期,颜面部痤疮,双颊为重,色红略痛,纳差,小便可,大便溏。舌质红,苔薄白微黄,根部略腻,脉细。患者既往SLE病史1年,现口服甲泼尼龙每日15 mg控制病情。四诊合参,诊为冲任虚寒之月经后期,予温经汤原方改人参为党参共3剂。3 d后患者复诊时自述服药后有腹胀腹痛,心烦急躁,月经仍未至。舌质红,苔薄白微黄,根部略腻,脉弦细。重新审查患者脉症乃属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证。由于患者长期服用激素邪毒未清,而脾阳已经损伤;肝胆气机疏泄不利,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此时治疗若以养血益气为主则热势越重,若以清热活血为主则损伤脾阳,故以寒温并用、肝脾同治的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通草6 g、益母草9 g治疗,3剂,水煎服。患者反馈服药1剂后即来月经,但量不多,遂嘱患者再服2剂。1个月后患者再次因月经后期来诊,复诊时症见:月经后期,发热,热势不甚,面部痤疮明显,纳差,二便调。舌质红,苔白,脉浮弦尺弱。综合四诊患者月经未至,病机仍属寒热错杂,因气血瘀滞化热而出现低热之症,纳差为脾胃虚寒所致。故仍用寒热同调之法,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改桂枝为15 g以助热退,稍加通草6 g、益母草9 g通经。患者反馈,服1剂汤药后即热退,再1剂后月经来潮。嘱患者月经过后再服5剂。随访半年,患者月经后期及发热均未复发。
  5 小 结
   随着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逐渐成为治疗SLE的首选方案,融汇中西相互配合共奏减毒增效、改善预后之功。经方因疗效确切,组方精简,价格低廉,便于加减,在治疗SLE中逐渐发挥优势,需要我们继承并发扬其精髓。
  参考文献
  [1] 刘维,吴晶金.从《金匮要略》阴阳毒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185-187.
  [2] 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M].赵小青,点校.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70.
  [3] 王俊志,王子微,王兆博,等.升麻鳖甲汤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90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9,37(2):145-149.
  [4] 樊来应.甘温类方治疑难病举隅[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8):837-838.
  [5] 李松伟,王济华,冯福海.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治验探析[J].中医研究,2015,28(5):51-54.
  [6] 单金姝,张红梅,杨中高.裴正学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介绍[J].四川中医,2011,29(2):11-12.
  [7] MAROZ N.Lupus nephritis and end-stage kidney disease[J].Am J Med Sci,2013,346(4):319-323.
  [8] 宣磊,王景,董振华.董振华教授运用经方治疗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0):3558-3561.
  [9] 刘喜德.《金匮要略》方临证应用体会[J].新中医,2015,47(1):271-272.
  [10] 章伟.糖皮质激素治疗中的中医思维与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8):2683-2684,2678.
  [11] 张红梅.中医对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认识及治疗现状[J].北京中医,2001,19(2):58-60.
  [12] 雷旭杰.经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西药副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7):109-110.
  [13] 李琳,陈胜男,李立人,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激素服用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12):71-76.
  [14] 朱月玲,范永升.“治未病”在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9):1141-1142.
  [15] 姜泉.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9):765-768.
  [16] 姚冬云,霍河水,赵文敏,等.阳参益肾胶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激素减量维持阶段补体水平的稳定作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9):13-16,44.
  [17] 郭寒,沈思钰,蔡佳宇,等.“既病防变”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系的探讨与分析[J].河北中医,2009,31(6):923-925.
  [18] 赵志勇,马玉琛.《素问》重阳和痹病理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4):49-51.
  收稿日期:2019-06-03;修回日期:2019-07-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0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