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裴苑竹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高校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趋向社会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是符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符合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打破传统教育壁垒的必然选择。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主要路径包括建立全员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教学内容逐步贴近社会化和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优势。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3-0095-0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为当代大学生带来日新月异的思维和不断开阔的眼界,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趋势,对当代高校的大学生培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社会化趋势给予关注并不断调整步调,适应发展需求成为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化的内涵
  从其内涵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摒弃了旧的教育理念,不再单纯依靠书本知识和旧有经验进行传统的思想教育,而是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学生未来个人成长发展的需求对学生进行更符合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1],其核心在于“以人为本”,突出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动员家庭力量、社会力量,借助不同渠道的资源特别是媒体的力量,以更加适合学生发展和更便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贴近现实生活、掌握时事时政、了解社会面貌、体会人生百态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更加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和更加便于操作的教育方法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化、互动化、生活化、便捷化和同步化。
  通过教育思维和教育方式的转变,最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落实,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有效保障[2]。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化趋势的成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趋势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究其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符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人是构成社会的单位,人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也就是人的社会存在,人的社会意识也就是意识形态,体现在人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等社会生活中,以人的物质生活生产方式为基础,构建人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等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社会意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经济的发展带来人们思想认识的不断革新[3],当代大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思想认识必然发生与上一代人或上几代人截然不同的变化,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再适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而高校更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对他们进行传统教育。这些促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趋势,新的社会发展促成了新一代人不同以往的社会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意识教育的一部分,也应当符合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出相应的改变,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趋势成为必然。
  (二)符合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
  教育要以人为本,归根结底是要求教育以人的自身发展规律为轴心,不断调整方式方法,以适应不断改变的社会发展需求,而人的自身发展规律应当符合马克思提出的“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当代大学生而言,长期的理论文化知识学习并不能塑造完整的个体,这只是促成其形成独立人格的必要储备,只有当大学生将自身真正与社会融为一体,投身到社会生活当中去的时候,才能不断形成完整的人格。传统的学校教育停留在对理論知识的教育学习,无法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趋向社会化,更多地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促成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并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不至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迷失自我。
  (三)打破传统教育壁垒的必然选择
  在社会改革变化的浪潮下,传统的教育呈现出思维僵化、与现实脱节、枯燥乏味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许多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都曾表示,当代大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有抵触心理,从思想上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在上课时也往往疲于应对,甚至有的学生还会抱有逃避学习、厌学的心态。而事实上,通过传统教育模式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到了社会生活中对于大学生的指导意义并不强,难以适应快速的社会发展对大学生个人素养的需求。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受学生欢迎,社会实用价值不高的根本症结在于传统教育的壁垒阻碍了思维的发展,限制了教育的适用性。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打破这种壁垒,充分关注社会发展趋势,设身处地的从学生成长发展着眼,进行社会化趋势教学理念的调整。教育与社会需求结合的越紧密,对于学生的指导意义就越高,学生自然认为这样的指导是必须的、有价值的、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趋势与学生自身发展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趋势转变,成为当前打破传统教育壁垒的必然选择。
  三、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主要路径
  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已然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要选择。因此,探究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总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建立全员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高校作为培养国之栋梁的主要力量,将学生的培养教育任务扛在肩上,从正面来看,学校为了培养人才倾尽所有,但从反面来看,也忽略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作用。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着眼,应当建立起全员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除了发挥学校力量之外,家庭力量和社会力量也应当投入其中。各高校应当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形成家校联合、校企联合、学校与社区联合等联动机制,集中各方面力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结合多方力量开展教育的同时,要以党中央的精神、号召为引领,主动调整教育教学策略,结合社会发展的新动向,积极制定新的教学内容。要积极进行学生个人情况摸排调查,通过与家庭、社区进行的联动,充分掌握学生的个人状况,对于家庭不健全、经济状况差、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给予充分的关心与理解,并建立跟踪机制,点对点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从思想上和情感上基于学生关爱和教导。对于家庭而言,父母应当多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多谈心、多交流,及时帮助学生排解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的不良情绪,并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精神追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及家长进行座谈,也可以从中协调各个家庭之间形成对应的帮扶小组,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和家校氛围。学校应当多与社会团体合作,组织学生开展贴近社会的企业实践,调动企业力量和社会团体力量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教育教学内容逐步贴近社会化
  社会变革下,教育教学内容只有与社会实际相贴合,才能更好地配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的发展。首先,要为学生做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密不可分,只有教育学生切实了解我国国情,才能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认清社会发展的趋势。应当摆脱单调的照本宣科,多结合当前国情,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的基本国情,要端正对社会主义的清晰认识,既要看到当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样的发展现状,看到还有许多地方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又要前瞻性地展望未来发展的契机,肯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可期未来。可以结合爱国主义基地参观、红色革命故事解读等方式,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一味地认为没有硝烟和炮火的当下就是理所当然享受安逸的,要看到和平的背后是有无数的人奋战在守卫和平的阵地上,要懂得居安思危,要倡导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与现代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从革命前辈在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中汲取力量,强化学生的民族荣誉感与使命感,认识到在和平年代新一代大学生肩上应当肩负的国家使命。
  其次,要帮助学生端正“三观”,并进行普法教育。当代中国,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大学生极容易通过网络接触到一些新鲜的信息和思想,但是由于网络的公开性和相对的言论自由,造成一些信息未经慎重审核就广为传播,其中不乏一些错误的舆论指向和扭曲的思想观点,诸如过分追星、崇洋媚外、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等,这些内容无疑在影响着新一代的大学生们。作为高校,应当拿出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和言论,结合社会实际对学生们进行分析指导,广泛听取学生们的见解,并从旁指导,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此外,要在学生的课程中加入专门的法律学习课程,建议将法律教育作为最基础的公开课,不分专业进行教育,让广大学生明确学习法律的重要性,并结合当前社会热点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和集中讨论,从更贴近社会实际的案例中,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红线意识,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前建立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也能够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规避伤害和风险。
  第三,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社会是个大家庭,由千千万万的小家庭组成,总体来看,社会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学校要动员学生父母以身作则,做好家庭美德教育,借鉴古代中国家风、家训、家规的现实意义,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的家庭美德教育,使每一个大学生都成为表里如一的人,不做家里家外的两面人,做到在家孝敬父母,在外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不吝啬对陌生人伸出援手,不做恶势力的低头派,无论是在父母师长面前,还是在陌生人面前,都要做一个坦荡真实的人。此外,家庭教育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鼓励教育,赞扬和欣赏学生的同时,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坎坷,学会不抛弃不放弃,能够及时排解负面情绪,用健康阳光的心态面对社会生活。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优势
  随着5G时代的来临,网络的发展几乎覆盖整个中国,放眼世界范围内,中国的网络发展都是名列前茅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應当利用好“互联网+”信息优势,做好资源的整合、平台的利用等工作,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社会,更便于开展,更丰富多彩。
  首先,利用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见闻,并扩充教学资源,足不出户就可以对全世界的人文风貌、历史事件、政治经济发展等都能有所了解,见多则识广。同时学校可以多利用网络教育,培养学生对热点事件的关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个人看法,并结合社会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锻炼学生形成个人系统的思维逻辑。
  其次,鼓励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正确认识互联网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摆脱低级的互联网享乐,追求更多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从正确的价值取向入手,合理利用网络教育带给人们的便利,随时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和梳理。同时以多种形式在学校的公共网络平台上发表更贴近于社会化趋势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倡导学生点击、阅读、学习、转发,增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之间的粘合度与互动性,使得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并充分激发学习热情。
  再次,将网络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教育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同样要恪守思想政治教育的底线,以明确的个人态度面对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不做网络键盘侠,不做网络暴力的帮凶,而是应当发表正确的言论,弘扬社会正义。建立学校的社会文明网站,并创建微信公众号、校友群等,帮助学生端正社会态度,学会辨是非、立诚信、学做人。鼓励学生以不同形式参与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网络活动,结合社会发展趋势,为学校开展贴近社会化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献计献策,调动全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通过网络获得的信息具有快速传播、影响广泛、内容丰富等特点,但同时也因此让信息的加工变得粗糙,学校还应当利用网络信息传递的优缺点,适当引导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自觉、自律、自检、自爱的网络习惯,不仅显示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成为坦坦荡荡的社会新人,更能通过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做虚拟生活中头脑清醒、有道德、有理想的网络传播者,维护社会安定,遵纪守法,谨言慎行。
  四、结语
  新的时代、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带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各高校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调动家庭、社会力量的参与,为广大学生打造紧跟社会形势、实现个人价值、以人为本的教育,为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吴晓娟.浅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J].环球市场,2019(28).
  [2]张金铭.从“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趋势[J].山西青年,2018(21).
  [3]王艳琳.新媒体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探讨[J].读书文摘,2016(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08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