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地下害虫群体增长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麦地下害虫是近些年发生非常严重的小麦虫害,是在小麦种植中要首先要考虑的防治虫害,也是当前农药残留过量产生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从小麦地下害虫严重发生的原因分析入手,介绍几种基本的防治办法,并综合分析提出统筹防治实用技术。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地下害虫;发生规律;统筹防治
一、小麦地下害虫群体逐年增长的原因
最难防治的是地下害虫,近些年来,地下害虫群体增加明显,防治投入大量药物,给土壤农药残留控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带来较大困难,为什么近年地下害虫群体增长幅度那么快呢,通过调查分析,大致有如下几个原因:
1.农作物秸秆还田的影响。农作物秸秆还田本是解决秸秆存量问题的最佳手段,但这种方法的一个弊端就是造成土壤过于疏松、土壤未完全分解的有机质过多,这给地下害虫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也提供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使地下害虫得以快速繁殖增长。
2.灌溉方式的影响。现在推行节水灌溉,淘汰大水漫灌方式,这使得地下害虫不会受到水淹带来的杀灭影响,生存机会增大。
3.田地周边管理失控。现在小麦田地周边杂草丛生,秸秆任意堆放,持续多年也不处理,沟塘成为杂草与垃圾的实际处置地,无人清理。这种湿度大、有机质多、温度稳定的环境正是地下害虫生存的优越环境,麦田地下害虫会在这里大量繁殖生长,然后再扩散到小麦田危害。
4.防治方法單一。近些年,提及地下害虫防治,人们往往简单地想到的就是化学防治,因为这种方法成本最低、操作简便,但这种方法的持续使用,一方面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也使害虫产生抗性,只能增大施药浓度来维持防治效果,过量的施药造成害虫变异速度更快,适应性更强,施药稍有减少,就会造成害虫暴发式增长。
5.种植技术本身的影响。无论是小麦还是玉米,为了取得高产,这些年种植密度都有明显提升,这使得田间郁闭度增高,湿度增大,这为地下害虫提供了更优裕的繁殖环境,也有利于害虫繁殖增长。
根据上述原因分析,建议在对待以下防治方法时不要断章取义,只抓某一方法的应用,而应综合考量,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应用,这样才能取得总体防效,达到良性循环的目标。
二、小麦地下害虫主要是蛴螬、蝼蛄和金针虫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总称,其中对农业危害大的种类有鳃金龟科、丽金龟科和花金龟科。在我地主要有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蛴螬主要危害萌发的种子,咬断幼苗的根茎,形成断口整齐睥截面,这是识别地下害虫危害特点的重要标志。危害季节主要在春季和秋季。
防治方法:
1.以农业防治为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水旱轮作;及时清除田边地头的杂草,破坏蛴螬的繁殖场所。
2.土壤处理:结合播种前的深翻整地,每公顷用5%的辛硫磷颗粒剂30kg,拌上饵料均匀撒于田间。
3.药剂灌根:每公顷用50%辛硫磷溶液25kg,兑水稀释1000倍后灌根。
4.毒杀成虫:取用约一米长的新折杨树枝条,插入50%辛硫磷50倍溶液中,浸泡12h,于傍晚插在田间,使用量为每公顷500支。
蝼蛄以成虫若虫在地下咬食刚播下的种子和发芽的种子,常造成缺苗现象;也能将幼苗的嫩茎、根茎咬成乱麻状,导致幼苗发育不良或逐渐干枯死亡。同时,蝼蛄活动进便地面形成隧道,造成苗根和土壤分离,麦苗失水而死,民间传言:不怕蝼蛄咬,就怕蝼蛄跑,就是这个意思。我地蝼蛄主要有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
蝼蛄一般昼伏夜出,半夜取食,有趋光性,对香甜气味有趋性,尤其对炒熟的麦麸、豆饼等有特别的嗜好。对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也有趋性,故在粪坑等有机质含量多的地块虫害较多。另外,蝼蛄较喜潮湿,成虫在河沟边地块、低洼地块、田埂边产卵,这导致此类地块中蝼蛄群体规模较大。
防治技术:
1.毒饵诱杀。用富含绿汁的鲜草、鲜菜,或土豆,甘薯块,炒熟的麦麸、豆饼和煮过的谷子等物料,加入20%甲基异柳磷等药剂混合撒施。
2.药剂拌种。用1kg浓度为50%的辛硫磷拌小麦种800kg;或用1kg、40%的甲基异柳磷拌小麦种子400kg,堆闷4h后摊开晾干后播种。这种办法可以杀灭蝼蛄80%以上,药效可以持续月余。
3.充分利用抗旱灌溉时机,在浇水之前,配制顺式高效氯氰菊酯500mL兑水20~30kg,对地面进行均匀喷洒,然后立即浇水,可把从地下逃出来的大部分蝼蛄杀死。
金针虫是叩头虫的幼虫,说要为害小麦的幼芽和种子,也会咬断出土的幼苗。当幼苗长大后,金针虫还会钻到根茎中为害,被害部位往往不是完全被咬断,断口不整齐,这是与蛴螬危害的明显不同之处,断口会使小麦枯黄而死。金针虫分为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等。
金针虫的生活史很长,因种类不同而差异巨大,常需3~5年才能完成一个世代。各代幼虫或成虫在地下越冬,越冬深度为2~8cm。
防治技术:
1.与水稻轮作,可因田间持续灌水而对金针虫给予抑制。
2.土壤处理。每公顷用48%的地蛆灵乳油3000mL,拌细土10kg撒在种植沟内,也可将药物与土杂肥拌匀施入土地。
3.在小麦出苗后,可在苗间挖小穴,将上述的颗粒剂或毒土放入穴中,覆盖薄土;如果田间湿度很小,则可将用48%地蛆灵乳油2000倍液开沟浇施。
4.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48%毒死蜱乳油或48%地蛆灵乳油拌种,比例为药剂:水:种子=1:30:500。
5.施用毒土。每公顷用48%地蛆灵乳油4kg、50%辛硫磷乳油4kg,加水10倍,喷于400kg细土上,拌成毒土,顺麦垄进行条施,随后进行中耕;或者每公顷用5%甲基毒死蜱颗粒剂30kg,拌细土400kg,制成毒土,或用5%甲基毒死蜱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
针对以上三种地下害虫防治,虽然各有不同的防治方法,但也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实际应用时应该制定一体的防治策略,在整地、药剂拌种、撒毒土等手段的使用时,做到一个操作,防治三种害虫的目标,比如:清理田边杂草和秸秆,对控制三种虫害都有明显效果;药剂拌种时只要使用辛硫磷和毒死蜱两处药剂,就可实现三种害虫全部防治的目标;在实施某一防治策略时,相关部门要成立组织,实施统一防治,不能各自为战,造成一地害虫杀死,邻近田地害虫迁入补充的尴尬局面。
总之,小麦地下害虫的防治要综合分析,多措并举,统防统治,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9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