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状况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农业机械化动态变化情况,对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1999—2018年山西省农业机械拥有量和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山西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变化与发展现状,并提出存在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430020
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新中国成立70a来,农业机械化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以人畜力为主向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为主的跨越,中国农业正向现代农业转变。截至2018年底,中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0371.7万kW,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1]。农业机械化提升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了农业绿色高效发展,保障了粮食安全与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对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分析农业机械化发展动态变化特征,对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政策与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分析,王祎娜等提出应积极借鉴的国外农业机械化新技术[2],白学峰等[3]和方师乐等[4]从不同角度总结了我国农业机械现代化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了现阶段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研究人员先后分析了山东省、河北省、黑龙江省、北京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与建议[5-9]。王杰等[10]对2017年山西省的农机化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本研究通过对近20a山西省农业机械拥有量和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变化与发展现状,并提出存在问题及相应的对策,确保山西省农业生产长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山西省地处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地理坐标为N34°34′~40°44′,E110°14′~114°33′。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西农业立地条件差,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平川、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20%,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m以上。山西省有407万hm2耕地,80%是旱地,而且处在黄土高原,近44%是坡耕地。山西省共有115个农业县(市、区),其中丘陵山区县(市、区)有71个。
1.2 数据来源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统计数据来自于2000—2019年《山西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利用Excel 2007和DPS9.50软件对1999—2018年山西省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西省主要农业机械装备水平
2.1.1 农业机械总动力
从表1可以看出,1999—2018年的20a间,山西省农业机械总动力有15a(1999—2015年)保持逐年稳步增长,2015年农机总动力最高为3351.7万kW。2016—2017年呈下降趋势,相比2015年,2016年大幅下降了1607.4万kW,降幅高达48.0%;2018年较2017年略有增加。
2.1.2 大中型农用拖拉机数量
1999—2018年大中型农用拖拉机台数多数年份表现增长。其中,2002—2016年为连续15a增加,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呈快速上涨的趋势,从2004年的29862台增加至2016年的138100台。2017年较2016年略有下降,2018年则降至98691台。
2.1.3 小型农用拖拉机数量
小型拖拉机拥有量从1999年的196661台增加至2018年的280730台,总体呈现上下波动趋势。其中,2006—2015年逐年稳步增长,2015年的数量最多,达357935台。2018年数量比1999年增长了42.7%,每年平均增长2.2%。
2.1.4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数量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数量多数年份呈稳步增长,其中,2004—2016年连续13a为逐年稳步増长。20a中2016年配套农具数量最多为785700部,为1999年的3.1倍。2017年比2016年大幅下降31.8%。
2.1.5 联合收割机数量
联合收割机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表1)。1999—2007年整体变幅不大,从2008—2016年表现连续9a逐年增加,2016年的联合收割机数量(36700台)为1999年的6.6倍。2017年较2016年大幅下降8976台,降幅为24.5%,2018年则有所回升。
2.2 山西省農业机械化作业水平
2.2.1 机耕地面积
机耕面积变幅在2022.5×103(2006年)~2737.03×103hm2(2015年),平均为2380.74×103hm2,总体呈现波动增长趋势。2018年的机耕面积比1999年增长了23.8%。机耕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简称机耕率)的比例总体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变幅在52.9%(2006年)~76.6%(2017年),平均为2380.74×103hm2,变异系数为2.67%。
2.2.2 机械播种面积
机耕面积变幅在2022.5×103hm2(2006年)~2737.03×103(2015年),平均为2012.36×103hm2,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04—2015年为连续12a机收面积增加,2017—2018年为连续2a增加。2018年的机耕面积比1999年增长了67.4%。机播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简称机播率)总体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04—2015年为连续12a递增。机播率变幅在37.7%(2002年)~74.1%(2018年),平均为53.7%,变异系数为25.54%。对比2018年与1999年,机播率增长了34.5%,年均增长1.8%。 2.2.3 机械收获面积
机械收获面积变幅在598.61×103hm2(2004年)~1896.30×103hm2(2018年),平均为1122.26×103hm2,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07—2018年为连续12a机收面积增加,2018年的机收面积比1999年增长了153.8%。机收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简称机收率)总体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同样,2007—2018年为连续12a机收率增加。机收率变幅在16.0%(2004年)~53.3%(2018年),平均为30.0%,变异系数为47.90%。对比2018年与1999年,机收率增长了34.5%,年均增长1.8%。
3 小结与讨论
3.1 山西省农业机械现代化水平
与1999年相比,2018年山西省农用拖拉机拥有量从219102台增加到379421台,拖拉机配套农具从253122部增加到543467部,联合收获机从5594台增加到31000台,数量分别提高了73.2%、114.7%和454.2%。截至2018年底,山西省主要農作物机耕率(75.1%)和机播率(74.1%)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是74.5%和56.9%),机收率(53.3%)低于全国农作物平均机收率(60.4%),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之,20a来山西省农机装备水平有很大提高,农机化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山西省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3.2 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存在问题与对策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山西省提出到2025年,农机装备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农机装备基本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农机作业条件明显改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机使用效率明显提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7%,丘陵山区机械化率达到65%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解决山西省农机化发展瓶颈,提出以下5个方面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3.2.1 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不足
建议围绕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质增效对农机产品的紧迫需求,着力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围绕提升农机装备的供给能力,以“产业急需、农民急用”为导向,农机化与信息化加速融合,加快研发高效、低耗、智能农机装备。特别是丘陵山区“宜机化”能力供给不足,应引导农机企业的转型升级,创新杂粮机械,加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攻关。引进先进适用机具,示范推广小麦、玉米、马铃薯、高粱、胡麻、莜麦、谷子等7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环节亟需技术和装备,逐步实现山西省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作业。在部分县、乡、村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创建,建成10~15个完善的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县。研发园艺作物规模化生产农机农艺配套技术及关键装备。建立高标准农产品处理及初加工装备技术示范点,示范推广新型农产品初加工装备。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先进农机装备和技术的引进,大力推广绿色高效机械化技术,强化技术集成配套,为规模经营和农业绿色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3.2.2 存在农机和农艺发展不协调现象
建议积极推进农机农艺的共同发展,将完善的机械农业生产以及先进的农艺进行结合,对于传统的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研究出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农机农艺共同发展,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以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为载体,以绿色增产的农艺技术为内容,与信息化相结合,推动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发展。
3.2.3 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明显
山西省地形复杂,占全省面积较少的平川盆地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发展速度快;而占全省面积较多的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发展速度缓慢。应坚持统筹规划、梯度推进,因地制宜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根据不同地区优势作物、经济条件、生产规模、机械化水平等因素,围绕稳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稳步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依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增加涉农机械补助,集中资金补贴山西省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以及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所需机具,继续加大对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农机化平衡发展。
3.2.4 农机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山西省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以一家一户个体种植为主,分散的土地经营模式,大中型机械在小块分散经营的土地上的作业成本较高,比较效益低。农业现代化必须是在适度规模的基础上,通过以农业机械化的配套和耕、种、管、收这4个基本环节的全程服务,以农机标准化的配置和操作,来实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建议通过土地托管、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等方式来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以适应农业机械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应着力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支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薄弱短板。围绕促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配套,统筹各方力量,积极推进土地整治和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机耕道、场库棚等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机械装备的广泛应用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排查整改农业机械隐患。
3.2.5 农机化经营主体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建议从培育现代农业新型农机化经营主体出发,农机补贴应向具有较强能力农机社会化经营服务主体予以倾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农户提供更低成本、更高质量的农机服务。在全省培育大力培育农机专业户、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育农机示范合作社。不断加大农机人才培养,培训农机技术人员、农机操作手,促进农机技术推广,提升农机化服务主体农事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专业服务,支持农机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生产条件建设。围绕提高农机服务的供给水平,积极培育专业化、综合性的农机服务组织,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创新农机服务新模式,加快形成总量适宜、布局合理、经济便捷、专业高效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引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光乔,张进龙.新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与进步[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9(10):6-11.
[2]王祎娜,沐森林,顾峰伟,等.国内外农机化技术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40(3):227-230.
[3]白学峰,鲁植雄,常江雪,等.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7(10):256-262.
[4]方师乐,黄祖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阶段性演变与发展趋势[J].农业经济问题,2019(10):36-49.
[5]李鹍鹏,赵海,侯献伟,等.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8,39(8):97-100.
[6]郑龙.河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展望[J].农机科技推广,2019(5):30-32.
[7]史航,杜林峰,何宁,等.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8,38(8):80-82.
[8]杨立国,蒋彬.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北京市农机化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J].农业机械,2019(11):85-89.
[9]张静,杨宛章,张吉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机械新技术及其应用现状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2):71-74,77.
[10]王杰,杨艳.山西省农机化发展形势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8,347(11):36-37,40.
(责任编辑 常阳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9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