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作者合作网络的高校科研团队稳定性和凝聚力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郑云涛
摘要 使用CiteSpace对浙江农林大学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论文作者合作网络制作团队可视化图谱。根据图谱中团队成员中心度不同认为中心度≥0.4的成员为主核心成员,≥0.1的为次核心成员,<0.1的为一般成员。根据图谱的网络结构、中心度和成员的不同特征,应用布鲁斯·塔克曼的团队发展阶段模型,分为8种类型网络结构:组建期单核网络结构、激荡期双核网络结构、规范期多核网络结构、执行期的简单双主核网络结构、简单三主核网络结构、多核直线网络结构、多核桥型网络结构和多核星环网络结构。其中前3种类型网络结构科研团队的主核心成员均仅有1人,而其他网络结构类型科研团队的主核心成员均超过1人。从组建期单核网络结构科研团队到执行期多核星环网络结构科研团队,团队的网络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团队的稳定性和凝聚力持续增强,团队成员数量持续增加。执行期多核星环网络结构科研团队成员数量最多、稳定性最好、凝聚力最强。
关键词 高校科研团队;CiteSpace;作者合作网络;凝聚力;稳定性;中心度
Abstract Author cooperation networks visualized atla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in Zhejia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wer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paper of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using CiteSpace.According to the centrality of team members in the atlas, the members whose centrality more than or equal to 0.4 were the core team members, the members whose centrality less than 0.4 and more than or equal to 0.4 were the secondary core team members, and the members whose centrality less than 0.1 were the general team members.According to the network structure, centrality and member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tlas,Bruce Tuckman’s team development stage model was applied so as to divide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into eight types:the single core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forming, the dual core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storming, the multicore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norming, the simple dual main core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performing, the simple three main core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performing, the multicore linear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performing, the multicore bridge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performing and the multicore star ring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performing.There was only one core member in the team of the first three network structures, and more than one core member in other types.From the team of the single core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forming to the multicore star ring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performing,team network structure turned from simple to complex,the team member quantity and the team stability and cohesion enhanced.The team of the multicore star ring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performing had the largest number of members, the best stability and the strongest cohesion.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in university;CiteSpace;Author cooperation networks;Cohesion;Stability;Centrality
浙江農林大学近年来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论文总量及总被引次数上有良好的表现,学科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迅速提升。2017年,工程学科、植物和动物科学2个学科已经进入ESI前1%,取得了重大突破,农业科学学科也紧随其后,于2018年进入ESI前1%,这说明浙江农林大学的科研团队实力有显著提升,但还没有人对团队的凝聚力进行深入分析。 高校科研团队凝聚力的概念界定为:高校科研团队对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团队的向心力和成员之间相互接纳程度(亲和力)[1]。黄玉清[2]认为,增强团队凝聚力可以提升项目团队的绩效。曾圣钧[3]用实证研究方法证明团队凝聚力对团队绩效有重要影响。黎志成等[4]通过对团队凝聚力与绩效系统定性模拟研究,认为凝聚力对绩效提升有密切关联。以上研究均认为团队凝聚力对团队绩效存在正向影响关系。
稳定性为团队成员的变动情况。O·吉弗·哈里斯和斯塔德拉·J·哈曼特合著的《Organizational Behavior》中译本阐述了成员流动性和稳定性的不同状况对凝聚力的影响[5]。刘先红等[6]发现科研团队的合作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但也呈现一定的分化趋势。
综上所述,研究浙江农林大学科研团队的凝聚力和稳定性是有必要的。鉴于此,笔者以浙江农林大学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论文合作者为研究对象, 利用CiteSpace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对此问题作初步研究, 以期为该领域内作者间的知识交流与合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1 数据来源与分析工具
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SCI、SSCI、 A&HCI 、CPCI-S、CPCI--SSH、CCR-Expanded和IC共7个索引收录的所有论文作为对象,收集策略为地址机构扩展=“Zhejiang A&F University”,时间选择为1997—2018年,得到有效记录3 754条。
采用软件CiteSpace 5.4[7]制作可视化图谱,结合布鲁斯·塔克曼的团队发展阶段模型[8]对团队类型进行分类,分析不同团队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2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绘制与团队数量确定
使用CiteSpace绘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形成了许多规模不等的作者合作群,每个作者合作群代表了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网络密集度表示合作密切程度,节点之间连线的粗细表示2个作者之间合作频次。节点大小代表作者合作发文频次。网络密集度、连线和节点大小均反映了凝聚力的强弱差别。中心度表示节点作者在网络中的重要位置,这些作者起到连接其他作者的作用,或者在不同聚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心度高的作者可以看作在领域中具有突出代表地位,如周国模、黄铭宏、江洪、金首文、傅深渊、周国泉和吴家森等。在作者合作网络图谱中,发现主要的作者合作网络有15个(图1),代表了有15个研究方向不同的科研团队。
3 团队网络结构类型确定及不同结构类型科研团队的稳定性和凝聚力分析
由表1可知,在不同的作者合作网络内,选取中心度≥0.01的作者绘制网络图表,综合分析图表中的合作作者中心度和论文发文数量,再结合可视化图谱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中心度≥0.4的为主核心成员,介于0.1(包含0.1)和0.4之间的为次核心成员,<0.1的为一般成员。根据CiteSpace导出的不同作者合作网络中心度数据来看,浙江农林大学的核心作者为54人。
高校科研团队的网络结构类型划分[9-11]各不相同,但共同的团队类型有桥型网络结构、直线型网络结构和环型网络结构等。在图谱中发现浙江农林大学的科研团队作者合作网络结构类型更多,原有结构网络类型不足;为了更好地了解团队网络结构,依据网络结构形状的不同、核心团队成员多少和中心度大小,应用塔克曼的团队发展阶段模型,分为8种类型网络结构:组建期单核网络结构、激荡期双核网络结构、规范期多核网络结构、执行期的简单双主核网络结构、简单三主核网络结构、多核直线网络结构、多核桥型网络结构和多核星环网络结构。
3.1 组建期单核网络结构科研团队
团队在结构上显现为简单的网络结构,从点线特征看,具有合作不密切、与其他成员之间合作不多、核心成员中心度大于1等特征,如应义斌团队和朱祝军团队。这类团队的共同特点是开始建立各团队成员的相互关系,确立团队仅有的1名主核心成员与团队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创立各项团队标准等。该类团队稳定性较差,因为一旦科研团队主核心成员出现问题,合作的紧密度也因此会急剧降低,甚至合作网络解体。该类团队的凝聚力相对较差,核心成员与一般成员之间联系不紧密,合作作者数量相对较少,为10~40人。
3.2 激荡期双核网络结构科研团队
团队在结构上呈现比单核网络相对复杂的网络结构,但还是简单的网络结构,如袁珂团队和朱斐团队(图2)。与组建期单核网络结构科研团队相比,团队核心成员数(中心度≥0.1)有所增加,同样具有合作不密切、与其他成员之间合作不多的特点。该类团队稳定性稍强,但一旦科研团队核心成员出现问题,合作的紧密度也因此会急剧地降低。该类团队的凝聚力稍强,核心成员与次核心成员间有紧密的联系;核心成员与一般成员之间联系不紧密,合作作者数量为0~40人。
总的来说,上述2种结构均为简单的网络结构,团队处于扩张期。
3.3 规范期多核网络结构科研团队
团队在结构上为相对复杂的网络结构,呈现合作相对密切、与其他成员合作较多的特征,如周国模团队。该期团队不再急速扩张,追求规范稳定;团队核心成员数继续增加,团队稳定性持续加强。该类团队稳定性很强,因为团队成员内部出现矛盾或问题,导致成员离开,合作的紧密度略有下降或有较大的下降,但不影响整体网络的存在。团队凝聚力强,核心成员间有紧密联系;核心成员与一般成員之间联系不紧密,合作作者数量>60人。
3.4 执行期稳定网络结构科研团队
网络图谱形状由单纯的圆形改变为复杂形状。核心成员数继续增加,其中主核心成员≥2;团队核心成员总数不少于2人,一般为3~8人。团队合作密切,作者之间合作频次多、稳定性强、凝聚力强是主要特点。
3.4.1 简单双主核网络结构科研团队。 成员可多可少,但主核心成员为2人;核心成员间有紧密的联系;核心成员与一般成员之间联系相对紧密,呈稳定性强的特点,如朱斐团队和金首文团队。团队凝聚力差距很大,成员少的团队仅有几人,多的大于80人。团队成员数量多少受研究主题影响,朱斐团队研究水产养殖病害与免疫,而金首文团队研究宝石结构分析。
3.4.2 简单三主核网络结构科研团队。
网络结构较复杂。核心成员3人均为主核心。核心成员间有紧密的联系,核心成员与一般成员之间联系相对紧密;呈现三角形或直线型的网络结构,如周明兵团队和金春德团队。稳定性非常强,团队凝聚力略有差距,成员为20~60人。
3.4.3 多核直线网络结构科研团队。
团队网络结构相对复杂,核心成员≥3人。核心成员间有紧密的联系,核心成员与一般成员之间联系相对紧密;呈现直线型的网络结构,如金春德团队。稳定性略有不足,如果处于中间的核心成员不在,团队面临拆解的风险。团队凝聚力较强,成员为50余人。
3.4.4 多核桥型网络结构科研团队。团队网络结构更加复杂,核心成员数再次增加。在图谱上显现为2个左右聚类,各有核心成员,如葛宏立团队。团队合作密切,核心成员间有紧密的联系,核心成员与一般成员间也有紧密联系,这使得团队稳定性非常强。团队凝聚力较强,成员为30余人。
3.4.5 多核星环网络结构科研团队。团队网络结构最复杂多变,均为复杂网络结构;在图谱上可以看到3~5个聚类的作者群叠加复合。该类团队持续注重团队核心影响力,使得核心成员数持续增加中;其中主核心成员变动不大,一般在2~3人,但次核心成员持续增加,一般团队成员数也在持续增加。团队合作非常密切,核心成员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核心成员与一般成员间也有紧密联系,这使得团队稳定性最强。团队凝聚力最强。在团队持续发展中,成员数可以从50余人逐渐扩展到120多人甚至更多。
4 结论
(1)依据网络结构形状的不同、核心团队成员多少和中心度大小,并应用塔克曼的团队发展阶段模型,将高校科研团队的网络结构分为8类:组建期的单核网络结构、激荡期的双核网络结构、规范期的多核网络结构、执行期的简单双主核网络结构、简单三主核网络结构、多核直线网络结构、多核桥型网络结构和多核星环网络结构。前2种网络结构为简单的网络结构,后6种为复杂的网络结构;前3种为单主核网络结构,后5种为双主核或多主核网络结构。普通高校内以执行期的多核直线网络结构、多核桥型网络结和多核星环网络结构的科研团队为主。
(2)从组建期的单核网络结构到执行期的多核星环网络结构的科研团队网络图谱呈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趋势。形状从简单的圆形网络图形到复杂的多核星环网络结构;点线特征从组建期的网络密集度差、连线细少到执行期的网络密集度好、连线又粗又多,且节点变大;这些特征表明团队成员间合作密切程度越来越好,作者之间合作频次越来越多。核心团队成员合作发文频次增大。
(3)从组建期的单核网络结构到执行期的多核星环网络结构的科研团队稳定性呈现持续增强的变化趋势。最稳定的网络结构为多核星环网络结构科研團队。其中前2种网络结构类型的团队为扩张期团队,后6种网络结构类型的团队为稳定期团队。
(4)团队凝聚力持续增强。从组建期的单核网络结构到执行期的多核星环网络结构,团队的成员数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主核心成员1~3人不等,次核心团队成员逐渐增多,一般团队成员大量增加。
参考文献
[1] 张捷,杨恒哲.高校科研团队凝聚力研究文献综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4):33-39.
[2] 黄玉清.通过增强凝聚力来提升项目团队的绩效[J].现代管理科学,2005(9):52-54.
[3] 曾圣钧.团队凝聚力对团队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9):197-199.
[4] 黎志成,龚晓光,胡斌.团队凝聚力与绩效系统定性模拟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9):89-92.
[5] O·吉弗·哈里斯,斯塔德拉·J·哈曼特.组织行为学[M].李丽,闫长坡,刘新颖,译.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229-256.
[6] 刘先红,李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资助期间科研团队的合作稳定性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16,30(4):372-378.
[7] 陈超美(著),陈悦,侯剑华,等译.CiteSpace II: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28(3):401-421.
[8] TUCKMAN B W.Developmental sequence in small group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65,63:384-399.
[9] 庞弘燊,方曙,杨波,等.科研团队合作紧密度的分析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WISE实验室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4):28-32,99.
[10] 明宇.组织知识共享视野下的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的研究:以上海市部分普通高校为例[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
[11] 刘璇,朱庆华,段宇锋.社会网络分析法运用于科研团队发现和评价的实证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1(3):32-37,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5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