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有效利用田间野趣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璐璐

  摘要:我园的农村田园课程致力于发展幼儿学习和探索的主动性,既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又可使其获得探索的快乐。秉持着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春天里”主题活动背景下,以中班“土豆种植”系列活动为例,浅谈本园的田园课程建设。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种植
  幼儿的成长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田园作为幼儿的活动场,给了幼儿更广阔的空间,让幼儿的身心得到自由,潜在能力也得到了唤醒和激发,在大自然中进行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教育。
  一、注重幼儿发展,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我们的田园课程追求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课程的内容一般由幼儿自主发起,老师进行适当的预测和规划,帮助幼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中班的土豆种植活动,便是幼儿自主生成的一个探究实践活动。在开学初期,小朋友在植物角中下了一批土豆,一次观察活动中,有几个幼儿观察发现植物角的土豆长得特别高,但是叶子很小。有一个幼儿大声说道:“田地里的土豆不是这样的,田里的土豆长得矮,但是叶子很茂盛。”几个幼儿马上就被吸引了注意力,大家马上激烈的讨论起来:“这是不是土豆啊?”“田里的土豆是长这样吗?”回到教室后,老师就幼兒的发现进行提问:“为什么我们种的土豆和田里的土豆不一样呢?”幼儿也一一提出了猜想:“是因为植物角没有阳光吗?”“是不是因为没有施肥?”“是不是地方太小了?”。带着问题和困惑,幼儿们提出想去田里看一看,在田里也种一种土豆,于是老师让幼儿回去询问父母、长辈,种植土豆要怎么种呢?。
  感悟与反思: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在自己的观察记录下发现问题,而老师更是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及时发现幼儿的学习兴趣,加以延伸。一切学习都不一定在当下就要马上解决,我们要做等待型的教师,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尝试、解答。
  二、前期准备,支撑幼儿的活动框架
  在活动开展的初期,充分的物质和经验准备,是支撑整个活动的重要框架。对于活动的前期调查也可在幼儿生成的活动基础上,适当进行预设,避免活动无法正常进行。而在活动预设中,对场地的安全规划、前期踩点、天气影响等不可调节因素都是需要教师及时去把控和调整的。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打好基础。”合理的利用家长资源,助力与幼儿新的知识经验的有效形成。
  (一)前期准备
  每一次的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和经验准备,准备阶段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幼儿共同探讨和制定材料准备清单,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例如在植物角观察活动之后,孩子们兴致勃勃的讨论去田里种植土豆的活动,每天一到教室,他们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和老师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提出问题:“去田里种植土豆,需要带哪些东西?”孩子们积极的讨论:“是不是要带上锄头,不然可怎么种啊?”有的说:“锄头太大了,我爷爷的锄头我拿不动。”另一个小朋友马上说:“那可以拿小锄头啊!”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想法,提议拿小锄头是一个重要的工具,那还需要带什么呢?雅雅马上说:“土豆的种子一定要带,我爷爷说要带那种发芽的土豆才可以种,吃的土豆可种不起来。”教师通过这次的谈话活动,和幼儿共同制定了材料准备清单,帮助幼儿很好的梳理了活动经验,为种植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前期调查
  适当的前期调查是活动能否成功进行的最大保障,对于外出种植活动,对场地及天气情况的调查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在探讨完材料的准备,教师马上提出了下一个问题:“我们什么时候去种土豆?”问题提出后西西马上说:“老师,我们明天就去吧,我想马上就去种下去。”小朋友都兴奋的说明天就去。教师及时问道;“如果明天下雨怎么办?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明天天气好不好呢?”小朋友马上说:“看天气预报。”“用手机查一查。”教师邀请小朋友观看了事先准备好的天气图片,小朋友研究后发现这一个星期的天气都不太好,于是最后将种植土豆的时间定在了下周二。
  (三)家长资源
  巧用家长资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农村幼儿园的家长有充足的种植经验,合理的利用家长资源,能更好的促进活动开展。例如在活动中孩子们兴奋的向大家推荐:“我爷爷很厉害的,他种了好多土豆,我们可以请他来帮忙。”“老师,我的奶奶也会种田,她种了好多土豆和菜。”在孩子们的邀请下,我们邀请了几位爷爷奶奶来帮助我们,同时在种植活动之前,我们邀请部分家长和孩子对种植的那片荒地进行了一次前期除草、松土的活动。
  感悟与反思:在这里我们看到老师是幼儿发展和学习的观察者,是幼儿发起学习的回应者。当孩子讨论的时候及时抛出问题,引导幼儿去主动解决问题,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深切的关注到身边的多种资源,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一次深刻提升。
  三、抓住随机的教育资源,以幼儿为主的探究活动
  在每一次的活动中,幼儿的兴趣都是随机生成的,我们的活动安排符合幼儿学习的自然节奏,让他们有时间对事物好奇、有时间踌躇、有时间分享交流、有时间表达自我。在幼儿每一次的兴趣点的迁移,教师都要及时捕捉幼儿的学习兴趣,以谈话、提问等方式帮助幼儿进行提升。例如田地里的土豆种下去之后,幼儿每周都会选一天去田地里看一看,很快,田里的土豆也长出来了,和植物角的土豆确实不一样,叶子更加茂盛,叶片也更为大一些。这一天在几棵土豆叶片的顶上开出了几朵小小的白花,小朋友兴奋的围了上去,他们好奇的问:“这是土豆的花吗?老师,土豆会开花吗?”老师引导到:“是呀,这是土豆的花,你们去找一找,每棵土豆都会开花吗?”小朋友一下四散开来,他们围着田地转了一圈,有的还跑到了隔壁的土豆田里转了一圈。回来后,小朋友们兴奋的和老师分享自己的发现:“老师,不是所有的土豆都开花,只有几棵土豆会开花,很多土豆都没有花。”回到教室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和小朋友一起通过视频和图片了解了土豆开花的秘密,对今天的发现,小朋友也用画笔进行了自己的记录。   感悟与反思:陈鹤琴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春天的大自然是个天然的百科全书,这里充满了生机。当孩子们在这里探索和发现,顺应他们的天性,和孩子们一起去探索土豆开花的秘密,即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又 能让幼儿从体验中获得成长。
  四、体验式的实践课堂,延伸到一日生活活动中
  田园活动可以巧妙的延伸到孩子的生活活动中,他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孩子们亲历种植、收获,通过亲自的体验,潜移默化的学习到许多生活技能。艰辛不易的收获、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在其内心种下尊重生命的种子,珍惜得来不易的食物。例如五月上旬,土豆成熟了,孩子们每天都兴奋的喊着什么时候去挖土豆,和孩子一起选择了一个好天气,带上小篮子和小锄头就出发了。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挖土豆的技巧,先将土地用小锄头轻轻的挖一挖,然后握住叶片,整颗土豆就拔上来了。孩子们兴奋的拿着挖出来的土豆给老师看:“老师,你看,我挖到好多土豆,这个土豆特别大个呢!”“老师,这棵土豆真难拔,你快来帮助我。”每个孩子脸上洋溢的笑脸,那是一种收获的喜悦,是大自然教给孩子最真实的体验。
  感悟与反思:“一日活动皆课程”,在挖掘与利用园内外资源,丰富园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与实践、体验、互动等学习方式。真正体现自然、生活、社会既课程。最好的课程从孩子中来,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会听的老师、会看的老师、会等待的老师。尊重孩子,给予孩子恰当的学习支持及回应指导,让孩子们在主动学习中发展个性,获得经验。
  五、自发性的总结活动,拓展幼儿经验
  对于活动的总结,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我们的种植活动结束后,幼儿浓厚的兴趣热情促进了他们自发性的进行总结活动。在充分给予了幼儿自主探索的活动氛围,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能充分的进行互动,获得情感、认知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土豆种植活动完成后的一个星期,在图书角的自制图书区,几个小朋友在进行图书制作。其中一个小朋友轻声说着:“这个是土豆的小时候,是这个样子的,还没长叶子呢!”“后来土豆长大了一些,叶子也长出来了,因为下了雨,土豆喝饱了。”他一边说,一边在纸上进行绘畫,很快便吸引了其它小朋友的注意,很快,图书区的小朋友每个人都拿起了纸笔,将这段时间观察和描绘过的土豆成长步骤进行了描画。最后,他们还邀请老师将他们绘制的材料装订成册,在分享的环节,他们耐心的和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制的绘本故事《土豆种植日记》。其他小朋友也提出了他们的意见:“可以给书加个封面,涂上颜色会更好看。”在第二天的区域活动时,小朋友又对《土豆种植日记》进行了完善和改良。
  感悟与反思:孩子将活动自主的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延伸, 这是孩子们自发、自主的对本次活动的一次总结活动。同时,这真实的反馈出孩子的学习是有时效性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体验和实践中,孩子的直接经验已经开花结果,结成了一本满满回忆的《土豆种植日记》。
  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自主生成的田园课堂,让幼儿深切的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促使幼儿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以及顺从自然的发展规律。注重亲身实践、自主探究的活动方式,更加贴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田园中活动的幼儿真实而自然、淳朴而率真,在操作、观察、交往、体验中构建新的知识和新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陈秀云,陈一飞陈.鹤琴全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 张丽娟,李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29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