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北方地区老化池塘改造应用技术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居棕

  近些年来,由于北方地区水产养殖效益不佳,导致许多水产养殖户投入下降,特别是在池塘环境改造方面投入严重不足,甚至有的池塘20多年没有进行改造,导致池塘严重老化,池底淤泥过厚(有的厚达1m以上),池塘一年比一年浅,堤坝倒塌,水产品养殖容量持续下滑,加上不注意消毒,饲养管理不善等原因,致使水生动物病害频发,严重阻碍养殖产量和效益的提高[1]。许多水产养殖户弃渔还田,放弃养鱼,将养鱼池改造成稻田,但这并不是好的办法。因为近两年水稻收购价格显著下降,2019年仅为2.6元/kg左右,水稻种植效益大幅下滑,已过了从前的高效益时期。所以不建议将老化池塘改造成稻田,应宜渔则渔,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采取改造应用技术措施,改造池塘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养殖方式,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
  1 按标准化鱼池改造
  对老化池塘进行标准化鱼池改造,加深池塘,清除底泥,加固池埂,可显著改善鱼类生存环境,提高鱼类单产和效益。一般每亩需投入1000元或更高。改造内容如下:
  1.1 彻底清淤
  每年冬季在鱼捕净后将池底过多过厚的淤泥彻底清除,也可留一部分,保持10cm即可,否则池塘变浅,载鱼量减少,水体易缺氧,而淤泥又是病虫害的藏身之处,易在高温季节暴发各种鱼病。
  1.2 清除杂草
  许多池塘长满了芦苇、金鱼藻、眼子菜、菹草等,鱼类生存空间很小,不仅影响养殖产量,消耗水中养分,而且拉网操作困难。养殖期间清除杂草的工作量大、难度大、成本高,最好在清淤时,彻底清除。
  1.3 维护好堤坝
  池水过浅会影响产量提高,对于已经倒塌的堤坝,可以用尚未塌去的这部分堤坝的土直接向下开挖出土,用于制作新堤内坡,这样既具备了粘结力高于淤泥的新土作堤坝,又解决了池内淤泥的出土难题。
  1.4 建造独立的进排水设施
  许多老旧鱼塘,只重视设计时的堤壩宽度和高度,而忽视进排水配套,造成投产后十分被动,只好临时用水泵抽排水,既浪费了人力,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在标准池塘改造和建设中,必须合理规划进排水系统,使其各自独立[2]。改造时要使进排水渠平行而反方向排列,注意进口渠高于排水渠,并注意总进水口通向外河水质清新的水域处,总排水口通向另一河道口,不能二者合用同一水域中的水渠,以防投产后易发鱼病。
  1.5 严格消毒
  采取干法消毒,建议采用生石灰。对改造好的鱼塘放水至5~10cm,然后在池底挖几个小坑,坑深0.1~0.5m,面积0.5m2,将生石灰块灰倒入小坑,搅拌化成浆,不要等生石灰浆冷却,向周边泼洒,每小坑的石灰浆可泼洒100m2面积,这样进行布局,可使整个池塘全部泼洒均匀,生石灰用量为每亩70~100kg。但盐碱地池塘不建议用生石灰消毒,可使用漂白粉、强氯精等消毒药物消毒。另外不仅对池塘底部消毒,还要对池内坡进行消毒,不留死角。
  2 按生态养殖池塘改造
  河蟹是深受北方地区广大消费者欢迎的中高档名优水产品,市场畅销且价格较高,近些年保持在40元/kg以上,养殖效益高,亩效益1000~2000元,许多养殖者因养殖河蟹而走上致富之路。与鲤、鲫、草鱼等常规鱼类养殖相比,河蟹对养殖池塘标准要求低,且要求环境条件不一样。河蟹生长发育要求池塘内有丰富的水草,并需要太深的池塘,水深达到1m左右即可。因此,老化池塘改造成河蟹池塘成本较低。老化池塘改造成河蟹塘的措施如下:
  2.1 清除过厚淤泥
  过厚淤泥对河蟹养殖不利,应清除过厚的淤泥。改造后的池塘深度达到1.5m以上,保留池底淤泥厚度20cm左右即可。清除过厚的淤泥可利用冬春非养殖季节进行施工。可用清除的淤泥修筑池埂,并用机械压实、压平,保证池埂结实。池内边坡比以1:3为宜,缓坡有利于河蟹爬行活动[3]。淤泥清除后再用生石灰消毒,也可用其他消毒药物。
  2.2 建设防逃设施
  河蟹易逃逸,特别是随季节、水质、气候等发生变化时极易发生。因此需要建设防逃墙,将池塘围起来,防止河蟹逃逸。防逃墙建设在池塘四周田埂上,墙高50~60cm[4]。防逃墙材料多采用塑料薄膜,过去许多养殖户使用农膜,但农膜比较薄,易破损,所以多采用双层。现在多采用加厚的河蟹专用塑料薄膜(厚10dmm以上),单层即可,塑料薄膜宽70cm左右。建防逃墙时,在池埂上挖沟,塑料薄膜下端向池塘内弯成“U”形埋入土中15~20cm,每隔1m插一根竹竿,一定要将竹竿插牢,将塑料薄膜上端固定在竹竿上。除塑料薄膜外,还可采用彩钢板、钙塑板等坚固材料作为防逃墙材料,使用年限更长。
  2.3 种植水草
  池塘原有水草可以利用,水草面积达到50%左右可不再种植水草。如果池塘只有少量水草或没有水草,则需种植水草,最好种植伊乐藻、菹草、金鱼藻、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一般5月至6月种植。伊乐藻需从南方省份购进,北方地区伊乐藻销售一般每吨价格1000元左右。菹草、金鱼藻、轮叶黑藻等水草在北方地区的湖泊、水库中有,可从这些水域捞取植株,在池塘底部沿岸带种植。种植面积40%~60%。另外还可以在沿岸浅水处种植水稻,可增加收益。水草有利于河蟹生长,便于其栖息、蜕壳,还可作为河蟹饲料,更有利水质改良[5]。
  参考文献:
  [1]郑伟力.老旧鱼类养殖池塘的升级改造技术[J]. 科学养鱼,2019(1):14-15.
  [2]沈忠山.升级改造老化鱼塘的八项工作[J]. 科学种养,2020(2):54-56.
  [3]王武,李应森.河蟹生态养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4]郑万明.高寒地区池塘养蟹技术要点.黑龙江水产[J],2017(2):16-18.
  [5]汪金波.寒地河蟹成蟹池塘精养技术要点.黑龙江水产[J],2019(2):30-32
  (责任编辑:常 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56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