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苏中水网地区乡村景观营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近年来,苏中地区独特的水网乡村景观格局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遭到严重侵袭,造成格局混乱、环境恶化、文化衰败等问题。基于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出系统性的景观营造策略,保证苏中水网地区乡村景观的良性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 苏中水网;乡村振兴;景观营造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5.079
  党的十九大重点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为乡村景观营造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与保障。通过系统的乡村景观规划,能够使农村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苏中地区乡村拥有河流、湖泊、湿地、水田等丰富的水资源,水网构成了其独特的空间和景观格局,也造就了极具地域特点的水乡文化。然而,目前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严重破坏了乡村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空间格局,乡土景观、地域文化都遭受严重打击。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水网乡村的景观营造对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 苏中水网乡村景观营造存在的问题
  1.1 空间肌理遭受侵蚀
  受到城市化影响,当前不少乡村地区居民为追求生活质量逐渐向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靠拢,出现大量因满足生活需求而私自建造的居民建筑,加上人们对传统建筑保护与修缮意识缺乏,乡村传统建筑的整体风貌遭到破坏,原有的空间肌理受到严重侵蚀。同时,大面积的生态用地被一些工业用地侵占,乡村呈现出无序和紊乱的空间格局。
  1.2 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在苏中水网乡村地区,过分追求经济收益的社会发展思想使得越来越多的乡镇企业出现,乡村空间内充斥着各类建设项目,原有的农田、林地、鱼塘等大面积农业生态用地正在不断被工业化产物替代。在水网乡村地区,由于长期的农业生产背景,这些农用地本是作为维护当地生态多样性的关键部分,也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但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导致其无法充分发挥生态效能,严重影响了水网乡村的生态环境和景观风貌。除大面积农用地以外,水网结构也是苏中地区乡村的重要景观元素,不仅造就了该地区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水乡特色文化,更维系着乡村的生态平衡。但当前,由于缺乏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知以及相关规划管理政策的滞后,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农业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等现象都对乡村水域环境造成了污染与破坏,侵占建设用地更使地区水网格局变得破碎化,水域面积逐年递减,地区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1.3 传统地域文化衰落
  苏中水网地区乡村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水乡文化,这也是其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传统文化在短时间内很难满足村民的内心需求,越来越多的村民尤其是年轻人一味崇尚城市的居住环境而不断涌入城市中,他们甚至认为传统文化就是老旧文化,不值得提倡,缺乏基本的文化认同感,忽视了对地域文化和历史价值的深层挖掘与保护,导致悠久历史积淀下的乡村传统文化正在面临现代文明的巨大挑战和冲击。这种观念上的认识偏差会导致乡村景观低层次、畸形发展。
  2 苏中水网地区乡村景观营造途径
  2.1 延续传统景观格局
  乡村景观的营造必须适应其特有的地域风貌,若要营造完整性的景观格局首先必须在延续传统空间肌理的基础上构建系统的景观格局。在苏中水网地区,丰富的自然景观要素和人文景观要素是重要的景观营造基础,例如农田、河流、街巷、居民建筑等,要在充分挖掘并尊重乡土特色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进行适当整合和梳理,从而形成要素之间的内在互联,构建网络化的空间格局。此外,要进行合理的用地规划和管理,对大面积农用地、传统院落和街巷空间进行保护与传承,在满足基本生活条件前提下秉承修旧如旧的理念,进行适当修复和改造,对整体建筑风貌,尤其是外立面的材质、色彩、形态进行统一控制[1-2]。
  2.2 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在乡村景观营造过程中,应当明确限制建设用地的范围,保留其特色农田和河道,防止无秩序的土地开发与利用对其生态环境造成干扰,维持景观结构的稳定性。应对村落景观进行整体规划设計,将村庄内的耕地、水田、鱼塘等纳入到设计范畴,在满足基本生产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生态观光形成具有水乡特色的农业景观,适当开发乡村垂钓、采摘、养殖等休闲农业旅游活动,展示地域性的农耕文化,提升其科普教育功能。另外,针对苏中地区特殊的水网环境现状,可从净化水体入手,利用具有净水功能的水生植物净化水体,并合理进行植物配置,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在此过程中应保证各个河道之间贯通,提高河水的自我更新能力,真正恢复其生态功能。可在河道两侧结合乡土石材将硬质驳岸设计成生态型驳岸,根据周边居民点分布情况局部设置亲水活动平台及设施,增加水域的景观性和游憩性,为乡村居民提供宜人舒适的活动场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3-4]。
  2.3 延续水乡文化脉络
  在广袤的乡村土地上进行景观营造,只有在充分发掘和利用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能保证乡村景观源源不断的生命力。1)在乡村景观营造的各方面充分突显水网乡村特色,融入文化资源,加强村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将特色景观元素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从而达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2)在苏中地区乡村中,许多公共活动空间,例如戏台、码头等,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日常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承载着重要的文化内涵与特征。在景观营造过程中,必须利用创新的手法赋予乡村景观新的活力,使其不仅能够为村民提供沟通、交流、游憩的场地,更能成为乡村独有的文化符号。3)提炼地域文化,将其变为具体的设计形象,并利用现代设计手法将其运用于乡村景观设计中,对于延续水乡地域特色文化、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具有重要作用[5-6]。
  3 结语
  目前,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和传统落后的规划方法已经不适合当下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更不符合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环境的基本要求。本次以苏中地区的水网乡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传统村落特有的地域环境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剖析现阶段当地乡村景观更新与营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保护其原有景观格局、水域环境、建筑风貌的基础上,从文化传承、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多层面提出适应新农村发展要求的系统性乡村景观更新策略,以保证乡村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实现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营造的作用和方法[J],现代园艺,2019(11):121-122.
  [2] 刘慧,郭慧琳,樊亚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桂北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30-32.
  [3] 秦乾翔,胡明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改造要素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吴邵村为例[J],城市旅游规划,2019(5):141-146.
  [4] 徐梦颖,马军山,方伟.基于地域文化下乡村景观的保护与更新--以绍兴富盛镇马拉松精品线景观设计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7(10):139-140.
  [5] 王欣,冯萌欣,徐皓,等.基于景观地域性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探讨--以泰安市进贤村为例[J],绿色科技,2019(11):30-33.
  [6] 刘磊.传统村落景观肌理的原型辨识及应用—以河南省新县西河大湾村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2):78-82.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20-01-12
  基金项目: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苏中水网地区乡村景观营造研究”(201912806106Y)。
  作者简介:王梦雨(1990—),女,江苏泰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E-mail: dcy070405@163.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87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