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短调民歌钢琴伴奏音乐形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蒙古族短调民歌钢琴伴奏的创作手法。要想表现富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则必定需要创新的元素,短调民歌的伴奏应在现有的基础上融入多元化元素和动机,才能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应当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时继续加强钢琴演奏风格的有效融合,从而进一步凸显草原风格歌曲的艺术内涵与价值。
【关键词】短调“有旋律”;“无旋律”;综合写法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0021-02
【本文著录格式】成莉.蒙古族短调民歌钢琴伴奏音乐形态研究[J].北方音乐,2020,04(08):21-22.
蒙古族民歌色彩鲜明且丰富多元,有最具代表性的长调民歌、数量庞大的的短调民歌,后者与前者相比而言,研究关注度与形态特征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又有所差距。内蒙古地区有很多特点鲜明的短调民歌,和长调相比,短调演唱难度更小,更易于传播、传承,因此,为短调民歌配置钢琴伴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短调民歌布局整齐,结构短小,具有同头变尾的结构,属于歌词多腔调少而且结构工整的多段体分节歌,各段的节奏和旋律差别不大,但随着音乐的发展就能感受到有新鲜的元素,有了不同的处理和变化,这种变化幅度不大,既避免了枯燥乏味、缺乏生机与活力,又避免了过于复杂与冗长。因此,短调民歌的伴奏应在现有的基础上融入多元化元素和动机,才能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般为短调民歌编配伴奏有两种写法:有旋律的伴奏和无旋律的伴奏。所谓“有旋律”的伴奏写法就是指在为短调民歌编配钢琴伴奏时右手添加旋律或隐伏旋律,左手编配伴奏织体的写法 。右手的旋律除了单音旋律、旋律加和弦音,还可以采用八度或八度加和弦音来增强歌曲旋律的力度和气氛,不仅能带动演唱者的情绪,能保持音准,当重复主旋律时,还能将旋律加以恰当的变化,然后再加以左手伴奏织体的表现力,从而给旋律增添新的色彩,使整体的伴奏更为丰满。而“无旋律”的伴奏写法就是指伴奏中不出现歌曲的主旋律,主要依靠左右手配合的伴奏织体来衬托旋律,描绘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绪,一般以两个或三个层次作为低、中音声部,与上方声部歌声的主旋律相配合,组成一个由低音层、和声层、旋律层共同构成的整体,一起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
以上这两种写法,是短调民歌编配最常用的手法,下面的例子就是用“有旋律”和“无旋律”伴奏写法分别为同一首民歌《森吉德玛》编配的伴奏:
上面的例子是“有旋律”的编配手法,右手采用的是单音旋律,特点是旋律音清楚,左手的伴奏织体比较简单,容易弹奏,它的优点是突出了民歌的旋律,使民歌旋律的线条更加清晰地凸显出来,也可以为演唱者提供音高的提示和校准,而且低音声部的加入,使弹奏形式获得了新的拓展,在音乐表现上又得到了新的手段,具体有以下特点,一:左手弹奏范围的扩大使伴奏音型的层次增加:二:音响效果较为丰富;三:增加了作品的音乐表现力;四:对钢琴技巧的要求相应提高。
上面这个例子是“无旋律”的编配手法,这个编配就显地自由了许多,左右手都配以伴奏织体,通过织体的表现力来衬托旋律。相对于单手的伴奏音型,双手的伴奏音型可以充分发挥多样化的音型组合方式和灵活自如的音型变化手段来为民歌旋律而服务,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表现民歌所要表达的意境,为民歌提供了丰富变化的可能,也给演唱者的发挥提供了应有的空间,从而收到独特的艺术效果。
从某种角度来讲,“无旋律”的写法就是将“有旋律”写法的左手伴奏部分(有时在右手部分)拆分为左右手两个声部。,这种写法除了负责将和声进行各种分解,包括节奏、音区、音型上的各种变化及其组合方式,还要注意伴奏织体层次与旋律部分要形成平衡互动的关系。由于是把原来一只手弹奏的音型现在拆分为两只手来完成,所以伴奏技巧变得简单易弹奏,而且双手还可以根据歌曲作品的需要自如地进行组合、扩展,或交替、重叠,或同节奏、不同节奏等。用这种方法编配的特点,一:双手分别弹奏低音与伴奏音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伴奏不受旋律的限制,可根据具体作品的需要进行弹奏;二:弹奏简便,效果丰富,层次分明,互不干扰;三:伴奏音型的表现力在隐去旋律后获得更充分、灵活、自如地发挥,其表现力得到扩大和加强,特别是当旋律自由细腻、灵活婉转或华彩部分时,弹奏旋律容易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演奏时特别要注意:由于不带旋律,因此要求演唱者要掌握好音准,乐感要强,而伴奏者更要致力于托出旋律,紧随演唱者的自由发挥;伴奏者根据音乐形象的发展,不受旋律的局限,充分发挥键盘的音域和音色特点,基于伴奏织体的丰富创造,演奏者可运用某些演奏技巧,使伴奏更形象生动地刻画音乐,使歌声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在音乐性质和情绪的塑造上,无旋律伴奏对旋律应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必须要考虑为旋律如何服务,弹奏时要处理好伴奏部分的和声、音型、织体、节奏、音量、音色,尽量要做到恰如其分的辅助和衬托演唱者;在表演方式上要注意定位准确,不消极、不夸张,尤其不要过多突出自身伴奏部分的表演成分,以免产生喧宾夺主的感觉。
另外,还有将“有旋律”与“无旋律”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写法”,比如这首为民歌《嘎达梅林》编配的伴奏,《嘎达梅林》是一首短调民歌,具有多段体分节歌的特征,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整体上做了构思,三段各有不同,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避免了相同织体带来的乏味感和枯燥感。
第一段采用的是柱式和弦为主的织体类型,主要由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柱式和弦构成,音乐比较安静,情绪上较深沉,凝重。
第二段采用的是多层次的织体,右手一个声部,左手两个声部。右手是八分音符为主的复调旋律,左手是低音和分解和弦,音乐变地流动起来,预示着人民正在觉醒。这种伴奏织体对演唱者要求较高,音准一定要好,否则极易跑调。
第三段的织体变化更多,意味着起义与抗争的浪潮已势不可挡。在强的力度下右手是旋律音的八度加和弦音,演奏时必须要用大臂的力量,把力量沉下去,才能弹出激昂的气势;左手是平行八度的五声性复调旋律,速度稍快,弹奏时要用前臂的力量,八度演奏时既要快还要准确,要从弱到强逐步地把音乐情绪推向高潮。
总之,短调民歌的旋律之间不仅有派生关系,还有自由展开的关系,节奏形态的统一和对称也使整首民歌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因此,为短调民歌编配钢琴伴奏时,要注意衬托出旋律,要符合其节奏特点,要考虑方整性和逻辑性,尽量避免过于繁杂的伴奏音型,应该与旋律的节奏型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发挥出伴奏良好的衬托作用。
蒙古族草原风格歌曲是人民的精神财富与宝贵资源,每一代作曲家与音乐工作者为其精心编配了大量的钢琴伴奏,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的宝贵经验,为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我们应当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时继续加强钢琴演奏风格的有效融合,从而进一步凸显草原风格歌曲的艺术内涵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世相.歌曲伴奏写作技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1).
[2]赵红柔.彩虹——呼伦贝尔民歌创作歌曲60首[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成莉(1978—),内蒙古艺术学院音樂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钢琴教学与艺术指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75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