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柞蚕种蛹表特征与质量的相关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从蚕蜕附着蛹体表面、蛹环节胀裂、蛹皮变黄等7个方面,比较详尽地叙述了柞蚕种蛹表不良特征对蚕种质量的影响及原因,得出了这些不良特征可降低蚕种质量的结论,丰富了柞蚕种质量检验的内涵,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蛹表特征;质量;相关性
  通常情况下,柞蚕种检验主要以种茧的千粒重、健蛹率、微粒子病率、雌雄比例、茧层率等为主要指标。剖蛹检查蛹质时又主要以血液粘稠度、脂肪饱和度、蛹胃形状、蛹胃被膜颜色和蛹皮弹性等为主要指标。进入21世纪以来,做为全国柞蚕主产区的辽宁省,蚕种生产已由过去的自给自足改由靠吉林繁种来满足本省需求,而吉林的气候特点、土壤条件、生产方式、管理体制等因素与辽宁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吉林地区无霜期较短,秋蚕收蚁时间要较辽宁提前5~7天结束以避免晚霜冻危害。吉林地区蚕少地多,大多采取先摘茧后收地,摘茧期主要集中在10月5日之前,蚕农为了多卖“蚕茧”赢得重量效益,大多采用雇工摘茧和剥茧。在时间紧、劳力紧张等不利因素下,种茧运输、种茧保管都存在许多问题,倒蛹、伤蛹、发育蛹、嫩蛹、缩膛蛹、异色蛹、畸形蛹等不良蛹就会大量产生,影响蚕种质量的诸多因素就会通过体表表现出来,这时仅以传统的蛹质检验指标来判断种质的优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只有认真观察蛹表特征再结合蛹体内各项指标认证,做到由表及里,这样才会使种质的检验内容更加全面。
  1 蚕蜕破碎附着蛹体表面
  蚕蜕也叫蛹衬,是蚕变成蛹时脱下的表皮、刚毛、头壳、胸足、腹足和臀板等,正常的蚕蜕或经种茧选摇后的蚕蜕基本上是完整的,是略呈梯形的一个复合体,但质轻易碎,当种茧保管不当或受外力作用后即可破碎并附着蛹体表面(见图1)。这类蛹对蚕种质量都会产生轻重不同的不良影响,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1.1 种茧堆积过厚或密闭
  种茧堆积过厚和密不通风,会使蛹的呼吸热不能散发并使茧表湿度增加,蛹体经剧烈摆动将蚕蜕磨碎并附着在蛹体上,这种状态下,对蛹质危害极大,即可使蛹体环节收缩形成缩膛蛹,也可加速羽化或死亡。在辽宁凤城即使是隆冬季节的自然温房舍内,堆积1米厚的蚕茧也会自然发育。
  1.2 人工施温
  吉林地区的秋期蚕种在收茧后往往是活蚕、嫩蛹和发育蛹同时存在,为了加速化蛹,通常采用人工补温,但室温过高(15℃以上)、堆积过厚、通风不畅,就会使蛹呼吸热不能及时散发,蛹的细胞原生质水解,不利于越冬。加温时蛹体剧烈摆动也可将蚕蜕磨碎附着在蛹体上。
  1.3 外力剧烈振动
  种茧选摇时,部分脓病蛹是极难判断的,为了提高选出率,往往采取用簸箕振动或落差振动两种方法,使蛹体破碎以提高选出率,这样就可使蚕蜕破碎。至于受振动的蚕种质量影响如何尚无定论,但至少说明这部分蚕种脓病是存在的,对子代的传染影响就不可忽視。
  2 环节胀裂
  蛹体环节胀裂主要出现在背部2~5环节,多因蛹胃严重变形,呈不规则股骨头状,内存食物残渣,体积是正常蛹胃的5倍左右,正因为如此才将蛹体的薄弱处——“环节”撑裂,这类蛹主要因种质低劣、跑坡蹿枝等因素所致,可羽化但形成弱蛾。微粒子原虫感染量大的蛹也会出现环节胀裂,但这类蛹体皮韧性不及前者,手触易破,这两种蛹都不可作种。
  3 蛹皮黄色
  正常蛹皮为黄褐色至黑褐色,这是由柞园坡向或化蛹时的温度、湿度决定的。一般情况下,阳坡柞园较背坡柞园的黄褐色蛹偏多,春蚕期较秋蚕期的黄褐色蛹偏多,河南、安徽等一化性地区较北方地区黄褐色蛹偏多。近年来,北方地区黄褐色蛹身价倍增,使蚕蛹这种传统食品特色更加鲜明,于是人工黄褐色蛹大量上市。但这种蛹是在室温28℃和相对湿度75%条件下形成的,这就意味着如果北方地区种茧的蛹大量出现黄褐色时,就极有可能是种茧保管时捂堆了,也不可作种。
  4 蛹皮皱褶增大增多
  正常的蛹表皱褶很小、很少,主要集中在背部1~5节上,秋期为了促使蚕化蛹进行人工加温时,如果施温操之过急,就可使蛹体水分散发急速,从而使皱褶增大增多。使用连续放养3年以上春蚕的柞园,受“苦茬”的影响,蛹体营养严重不足,化蛹时蛹体水分散发过多,也使蛹皮出现皱褶增大增多。
  5 蛹尾形状
  蛹尾形状是由柞蚕的品种、饲料质量、性别、放养水平等因素决定的,一般情况下,雄蛹尾部较锐,雌蛹尾部较钝;多丝量品种尾部较锐,大型茧品种尾部较钝;跑坡蹿枝情况下蛹尾部较锐,良叶饱食情况下蛹尾部较钝;取食麻栎、锐齿槲栎、槲、栗、榛等饲料时蛹尾部较锐,取食辽东栎、蒙古栎、蒿柳等饲料时蛹尾部较钝。吉林柞树品种以辽东栎、蒙古栎为主,又加之土壤肥沃和养蚕年限短,蛹尾较辽宁偏钝。如果出现尾部较锐时,就可能与春蚕茬口、蹿枝跑坡、树叶受冻害及品种特性等有直接关联,种茧检验时需认真加以对待。
  6 蛹尾附着蚕蜕
  蛹尾部附着物是指蚕向蛹转变时蚕蜕不能完全与蛹体脱离而粘附在蛹尾生殖器上(见图2)。蛹受伤后,蛹血也可把蚕蜕粘在蛹体上,这时的茧壳内可见蛹血瘢痕,蚕蜕也不一定粘附在生殖器上,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后者对蚕种质量的影响较小,而前者多由软化病致病因素所形成,剖蛹目检时可见血液稀少、血液粘稠度低、脂肪粗疏不饱满、背脉管两侧呈浅黄绿色,羽化后蛾尾部鳞毛倒伏,呈水渍状(见图3)。雌蛾还会出现环节松弛、卵量低,严重时背脉管两侧呈褐色或腹部呈绿色。这类蛹每把母种出现4粒时即可降级,甚至不可作种用。
  7 包被不严
  包被不严型蛹是指蛹翅与蛹腹部不能严实嵌合而出现的蛹翅较短和蛹翅变形,种茧检验时比较常见。剖蛹目检时,轻微的包被不严型蛹的蛹质与健康蛹差距不大,严重的包被不严型蛹可见蛹胃严重变形、脂肪不饱满、血液稀少、血液黏稠度低,甚至可见疑似微粒子病症状,在辽宁还可能出现线虫。
  作者简介:逄玉军(1963-),男,本科,副研究员。从事柞蚕良种繁育研究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19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