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应用预见性护理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将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来我院接收治疗的随机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个组别,同时采取不同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前心理状态量表评分接近,P>0.05,无可比性,但护理后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可提高护理干预效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预见性护理;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疾病的产生是因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闭塞基础上发生的冠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导致,严重者还会引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1],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为了提高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还应将有效的护理手段运用在治疗过程中,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缓解。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所收治其中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50例患者。其中,对照50例患者中,男患者30例,女患者20例,患者的年龄在26~78岁,平均年龄为(26.50±52.62)岁;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患者35例,女患者15例,患者的年龄在30~80岁,平均年龄为(30.17±50.13)岁;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之间(性别、年龄、疾病)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详情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有时会使患者出现轻生、焦虑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增强心理护理干预力度,耐心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2.2 疾病护理
  发生心律失常时,患者可出现血压下降、休克等,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减少全身组织氧耗,减轻心脏负担,从而减慢心率。指导避免诱发心律失常的诱因,保持心情舒畅,给予低盐低脂饮食,由于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心律失常,给予富含钾的食物;避免饮用浓茶及刺激性饮料,戒烟戒酒。密切观察出入量,每天跟踪电解质情况,遵医嘱给予静脉或口服补钾,维持血钾水平在4 mmol/L以上。
  1.2.3 环境护理
  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对病房环境加强干预,严格执行陪护制度,合理照明,合理安排各种治疗及护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噪音,给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睡眠环境;合理调节房内温度及湿度,同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定期对病房环境、仪器设备及床单元进行消毒,降低感染事件的发生。
  1.2.4 药物护理
  为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加强药物干预,严密观察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注意配伍禁忌,遵医嘱合理调整药物的速度,剂量;严格把控配药及续泵的时间,必要时使用双泵续药,避免引起生命体征的变化[2]。
  1.2.5 延伸护理
  当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做好延伸护理,对患者实施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服药及病情恢复情况,给予适当的疾病康复指导,如若病况转急,应立即就医,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 21.0统计学软件对所涉及的所有资料进行最终的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用百分数(%)作为两组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选用x2作为检验方法,选用t作为两组计数资料(x±s)的检验手段,最后,P<0.05。因此,两组间相关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再次发生率的护理效果,观察组中显效为25例、有效20例、无效为5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中15例显效、有效2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0.0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0.00%、对照组满意率为72.00%,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两组焦虑与抑郁量表评分对比
  两组护理前心理状态量表评分接近,P>0.05,无可比性,但护理后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3。
  2.4 對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及收缩压情况进行观察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对患者生命安全影响极大,难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据此在临床治疗的同时还需做好护理干预工作,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症状,帮助患者准确了解病情,并作出合理评估,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舒适感,避免感染的发生[3]。
  数据显示,观察组再发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再发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70.0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护理前心理状态量表评分接近,P>0.05,无可比性,但护理后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中可使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得到改善,有利于护理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何淑萍,黄艳芳,丁翠美.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7):85-86.
  [2] 蒋红梅.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09):179-180.
  [3] 蔡云虹.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02):87-88.
  本文编辑:董 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48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