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并发症及治愈率的影响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治愈率等相关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患者样本分为比照组和探索组,各分得40例。在药物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比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探索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的焦虑抑郁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治愈率。结果 探索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比照组(P<0.05);探索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比照组(P<0.05);探索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比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既能纠正患者的情绪状态,又能减少并发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非常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中医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抑郁程度;并发症;治愈率;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一类危重病症,具有起病急、进展迅疾、致死率高等特点。此外,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往往还伴随着诸多并发症。据临床相关研究指出,其并发症表现多是根据心梗面积、血管堵塞程度等因素而定,心梗面积越大,血管堵塞越严重,则说明并发症越多,比如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心脏室壁瘤、血管栓塞,以及心梗后综合症等,不仅会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基于此,本次课题研究旨在通过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探讨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组课题,并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比照组和探索组。比照组:患者样本40例,女性12例(占比30.00%),男性28例(占比70.00%),年龄介于44~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52±8.57)岁。探索组:患者样本40例,女性14例(占比35.00%),男性26例(占比65.00%),年龄介于42~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48±8.83)岁。2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课题已经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研究批准,且征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以知情同意书为证。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需接受持续心电监护、辅助吸氧、小剂量吗啡静脉注射、硝酸甘油静脉滴注等治疗[2]。
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比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如基础干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探索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方案制定:借助心电图等检查方式,系统、全面地对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并做好相关的检查记录。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方案,如遇阴寒凝滞者,应做好保暖措施;如遇痰浊闭阻者,应帮助患者豁痰开结;如遇气滞血瘀,应给予其行气通络的相关護理;如遇阳气虚衰者,则应注意顾护患者阳气[3-4]。②情志护理:由于疾病、治疗、家庭、经济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会出现情绪不佳等情况,进而造成情志失衡等不良反应。为了消除该类情况,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谈,通过耐心倾听和认真分析,寻找出造成患者情志失衡的原因,然后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调节和护理,使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5]。③膳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和营养情况对其实施膳食调护,例如阴寒凝滞者应该戒烟戒酒,禁食生冷;痰浊壅塞者要多食用柑橘、萝卜等具有健脾化痰的食物,杜绝油腻肥甘;建议心血瘀阻者服用适量红花酒和丹参酒;气阴两虚者应该食用软糯、清淡的半流质食物。④康复训练: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程度等,给予患者合理的运动康复方案,督促患者定时开展太极拳、八段锦、慢走等有氧运动,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改善患者体质,修养正气,加速康复进程。⑤耳穴埋籽:将洗干净的王不留行籽粘贴在患者的耳穴交感、皮质下、神门、心等穴位上,持续按揉10 min,每日2次,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抑郁程度。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评估标准:采用SAS、SDS自评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
(2)分别统计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例数。
(3)护理效果判定标准[6]:依照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将其护理效果划分为三个等级,即: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说明胸痛、憋闷等症状均已消失,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恢复;有效:说明胸痛、憋闷等症状出现缓解,患者的心功能有所改善;无效:说明患者的护理效果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出现加重、恶化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课题数据经统计学软件SPSS 23.0分析处理,若P<0.05,则表示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
护理前,比较探索组和比照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不存在对比差异,P>0.05;护理后,探索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4.69±6.82)分,SDS评分为(38.54±4.32)分,均低于比照组的(40.12±6.13)分和(46.53±5.63)分,组间存在显著的对比差异,P<0.05。详情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探索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比照组的15.00%,组间存在显著的对比差异,P<0.05。详情见表2。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探索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比照组的77.50%,组间存在显著的对比差异,P<0.05。详情见表3。 3 讨 论
为了缓解病死率,改善康复及预后效果,需要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正确、积极、有效、快速的对症治疗。据相关研究显示,临床治疗的同时,如果能给予患者高效安全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降低焦虑抑郁程度,可明显提升治愈率,减少并发症[7]。
探索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比照组(P<0.05);探索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比照组(P<0.05);探索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比照组(P<0.05)。研究结果说明,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护理,可获得显著的护理效果,不仅能减少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还能控制并发症,提升护理安全性。通过方案制定、情志护理、饮食调护、康复训练、中医按摩等方式开展中医护理,能够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减轻疾病痛苦,缓解其不良情绪,濡养四肢百骸及脏腑功能,还能增强患者的机体抵抗力,避免心脏负担及损伤的加重,进而达到最好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既能纠正患者的情绪状态,又能减少并发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非常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川燕,李 霞,马 静,等.延续护理理论指导的家庭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2):1631-1635.
[2] 张 溯,邓雪莲,文 俊,等.家庭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及家属护理能力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8,22(11):2216-2219.
[3] 张亚敏,董香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的干预模式探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11):1494.
[4] 吴 琪,吴敏娟,冯国和,等.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35):4334-4337.
[5] 王姗姗,薛小玲.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属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8):998-1003.
[6] 赵瑞青.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0):122-123,131.
[7] 王利波.中医辨证施护对改善心肌梗死后便秘及负性情绪效果分析[J].遼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4):208-211.
本文编辑:董 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49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