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态度差异性分析的资源利用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某艺术特色突出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现状,选取性别、年级、专业为主体因素对涉及读者认知、行为和情感等态度因素的部分变量进行差异性分析。总结出该校学生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行为特点,最后提出以提升读者体验为导向的系列对策。
关键词:信息态度;差异性分析;读者体验;艺术特色;民办高校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6-00-04
1 基本情况
1.1 调查对象
案例学校是一所以设计和工程为特色的民办本科院校,专业建设上着力推进艺术类与其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其浓厚的艺术特色作为一张有力的校园名片吸引八方学子前来,七成以上为艺术生。本研究采用了分层抽样的调查方式,根据学院规模确定各院样本数,通过辅导员当面发放纸质问卷的形式发放2050份问卷,共回收问卷1668份,回收率为81.37%。通过对性别与年级、性别与专业进行交叉表分析,被调查者分布情况为艺术女生>艺术男生>非艺术女生>非艺术男生。
1.2 分析方法
将调查问卷表格数据录入SPSS,并对不同变量进行了编码和归类,对调研数据中的特征及态度变量进行了描述性和差异性分析,其中态度涉及大学生对图书馆数字资源及相关服务的整体了解、总体感觉及偏好、使用习惯及期望等。[1]选取用户的性别、年级、专业为主体因素对上述变量进行差异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差异分析方法,通过比较F值、P值、均值,并根据方差齐性P值,选择LSD或Tamhane T2检验方法进行多重比较,最终确定变量在主体因素上的显著性差异。[2]
1.3 差异性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群体之间的信息态度差异显著。
1.3.1 认知差异
男生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了解程度和使用频率更高。大一学生的使用情况最好,年级越高,使用率反降,入馆培训有助于新生了解图书馆的资源状况和基本操作;但随着年级升高,针对性培训和讲座减少,学生的了解途径更多转向老师朋辈。艺术生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频率更高,但使用范围不及非艺术生广泛。艺术生主要通过读者培训及宣传材料了解图书馆资源,而非艺术生则是通过老师同学,受朋辈影响更多。
1.3.2 行为差异
女生更多使用大众网络资源获取专业信息,主要在完成课堂作业时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图书馆数字资源更多被用于满足高年级学生的论文需求。艺术生突出用途只集中在设计(艺术类)上,非艺术生则在课堂内外都会用到图书馆数字资源。艺术生主要通过果壳、豆瓣等社区网站获得专业信息,非艺术生的获取渠道更丰富,既有网络资源,还有图书馆资源以及朋辈交流。女生更希望采购图片类、音频类、电子图书及电子期刊。大一和大二学生最希望采购艺术类数据库,大三学生希望扩大论文库采购。艺术生愿望清单首位是艺术类数据库,非艺术生最希望采购网络课堂。宣传方式上,女生更喜欢宣传册、海报及网站文字介绍的组合形式,男生则希望开展讲座和知识竞赛等互动性更强的方式。大一学生希望参加知识竞赛,高年级学生更希望优化网站文字介绍。非艺术生更接受传统宣传方式。服务改进上,除一致要求加强资源使用培训外,艺术生的侧重点在于数字资源网页优化,非艺术生则希望开通数字资源咨询服务。
1.3.3 情感差异
女性更偏好使用音视频多媒体及考试题库。大一和大二学生更喜欢使用图书馆电子图书,大三学生更偏好学位论文。艺术生更偏好音视频资源,非艺术生更偏好全文电子期刊、学位论文、考试题库、学术搜索引擎。综合满意度评分中,低要求、低体验、高期望组中,女性、大三学生和非艺术生比例更高,高要求、高体验、高期望的男性更多,低要求、低体验、低期望的艺术生相对多一些。缺乏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了解和实践对女性用户的困扰程度高于男性。艺术生的使用障碍在专业资源检索方面更突出,不会筛选和网络原因影响正常登录更困扰非艺术生。因为缺乏资源检索基础技能而不使用的大一用户更多,相比艺术生,更多非艺术生因为不知道使用方法而不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并更多地选择其他途径满足资源需要。
2 行为特点
2.1 低利用率与高需求并存
大学生获取专业学习素材的渠道多样,主要包括搜索引擎、社交软件和社区网站等,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学生相对互联网获取的明显较少。学生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主要用途分别是课堂作业、设计(艺术类)、课外拓展和论文,但各项比例都不高,用途在3种及以上的更少,这与当代大学生网络信息需求多样化的事实不符。学生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与需求存在矛盾,体现在使用需求高利用率低以及利用率低采购意愿高。
2.2 低体验用户多
在态度测量中,综合满意度评分是态度的直观体现,其中体验值是读者与图书馆在使用过程中建立的主观感受,涉及图书馆服务和资源在内的一整套技能体系和所有可能影响读者主观感受的方法内容,如资源结构、服务内容、响应效率、宣传方式、网站设计等。调查中,低体验学生超过半数,同时伴随低要求,体验值低的大二、女性、艺术生相对更多。这可能一方面与藝术库种类单一有关,虽然开通了一种多媒体数据库,且重点投入了综合学位论文和电子期刊类资源,但艺术生能利用的此类资源中的文献数量因学科特点出版较少,降低了使用体验;另一方面,数字资源培训的缺位断层加大了读者的使用成本。
2.3 多媒体资源需求突出
已有的馆藏数字资源中,艺术类数据库位列愿望清单首位,使用专业信息资源较集中的综合电子期刊和学位论文数据库的用户比例并不高,电子图书和音视频多媒体资源备受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学生青睐,同时对多媒体硬件升级的服务期望之高,亦能反映出读者对多媒体资源需求的迫切。但在使用现状中,已购的以剧院同步直播为特色的艺术数据库——库克艺术中心利用率非常低。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包括:第一,读者对已购资源类型的陌生感,电子书、短音视频资源更多刺激视觉、听觉等感官,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交、娱乐时使用网络终端的习惯和方式相近。这种熟悉感可能导致学生形成惯性思维,而对需要长时间关注的剧院直播产生抗拒或难以持久。第二,宣传引导和资源培训缺位,尚未激活此类资源潜力。第三,已购数据库资源与专业课程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契合用户专业需求。第四,直播资源对软硬件设施的要求更高,目前的网页功能设置和数据库响应速度尚无法保证顺畅的阅读体验。 2.4 数字资源获取技能缺失
调查显示,大学生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资源太多,不会筛选”,其次是“找不到专业相关的资源”,不用或弃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首要原因是不知道如何使用,其中女生、大一新生、艺术生群体更容易因此放弃使用,非艺术生则会另寻他路,她(他)们代表了该校大部分读者群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一,图书馆自身在数字资源的采购调研、宣传引导、培训指导、硬件支持等前置体验设计上做得不够,导致学生的使用负担过重,朋辈的负面口碑扩大了影响范围,甚至形成无资源可用的刻板印象。其二,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惯性所致。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共享的受益者,只要点击就可以实现信息从世界的一端到另一端的传递,当代“00后”大学生是在互联网化的世界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早已习惯网络资源获取的便捷性,对互联网的依赖可能导致学生对自己的信息检索能力过于自信,尤其是当通过互联网就能直接搜索到问题的答案时,她(他)们可能放弃学习专业数字资源的获取技能,因为专业数据库往往需要在众多关键词和参考文献中找线索再加工。缺乏对数据库的认知,不了解内容和基础使用流程,更缺少对检索结果的二次处理能力,需要多次筛选无法直接得到答案,种种不确定性导致学生体验不佳而不用,直接拉低了利用率。
3 问题对策
发展数字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大势所趋,电-纸文献比值低是民办高校图书馆的普遍现状。在数量和质量努力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读者使用效率是所有民办高校图书馆都必须重视的课题。案例学校从读者特征和行为特点上都有突出的艺术特色,基于此提出以下改进对策。
3.1 提升读者体验,培养种子读者
民办高校数字资源建设年限尚浅,大部分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一方面,经费预算紧张,不可能完全按读者意愿大肆采购;另一方面,低利用率、简单化使用普遍存在,资源数量与结构优势不明显,突破口唯有服务。可以通过提升读者体验,降低读者流失,同时培养种子读者,并努力将其转化成忠实读者,依靠口碑效应扩大用户群体,从而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降低资源和读者成本。
3.2 重视前置体验设计,提升首次使用满意度
资源再好,如果读者感知不到,便没有机会呈现,操作流程的首次体验不佳,二次使用率也会受影响,还可能对口碑造成负面影响。[3]图书馆的前置体验设计目标,针对首次接触产品的用户,在短时间内通过最简单的方式,准确切中用户需求,吸引用户并形成产品转化。因此,重点应放在大一新生首次接触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迎新读者活动和新生入馆培训,以及针对不同群体读者的首轮宣传推广。改进措施可以尝试用视频替代大篇幅文字版指南;组织技能娴熟的读者录制答疑视频;组建图书馆讲解志愿者团队,允许读者预约入馆参观讲解或者申请小组讨论了解图书馆资源;以院系为单位建立资源内测群,既能增强读者参与感,与图书馆建立紧密联系,又能为资源采购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3.3 强化资源培训,提升大学生文献利用技能
获取专业信息往往需要伴随有思考、有积累、有方向的筛选和阅读,才有学习效果,否则难以消化收获成果,专业数据库资源提供权威、专业、系统的学术知识,只有强化资源培训,提升大学生文献利用技能,才能让这部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起到实质效果。针对本案例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图书馆资源培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第一,扩展培训内容,除基本服务、管理规定和資源介绍外,将读者迫切需要的开题立项文献调研、数据库检索与利用、不同专业文献检索技巧、文献管理软件使用等内容纳入其中,彻底改变目前培训面狭窄的状况,提高专业针对性和不同年级阶段适用性,形成可持续的资源培训体系。第二,将图书馆数字资源培训与学校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可以将图书馆资源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在专业课程中加以实践运用。[2]第三,主动出击,上门服务。根据学院或专任教师阶段性重要任务定制培训服务,能拉近与院系的关系,让服务实质化。第四,突出重点资源培训,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使用集成图书馆纸电资源的学术搜索引擎,缩短获取结果的路径,培养学生学术搜索习惯。第五,差异化培训。针对非艺术专业培训时侧重筛选技巧,对艺术专业更侧重检索技巧。第六,数字资源咨询服务常态化,设专岗提供时效性、专业性强的咨询服务。
3.4 结合不同群体的需要,调整数字资源馆藏结构
图书馆有限的人力资源、资金预算及专业知识与不断上涨的数据库价格、变化多样的学科发展需求等外部因素不匹配,从读者体验的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第一,加大经费申请力度,适当提高数字资源预算。除了常规年度预算外,充分了解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和院系需求,争取学院合作,申请专项采购经费,为新增和调整资源提供可操作空间。第二,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和特点,调整采购方向。[4]例如,针对多媒体资源的高需求,重点考察、组织试用多媒体数据库和艺术类数据库,尤其是音视频类资源,针对低年级对电子图书的高需求,重点考察有纸电一体优势的产品,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论文需求,调整已购论文库产品内容更契合专业。第三,拓宽资源获取渠道和采选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多搜、收集高质量免费中外文学术资源,以申请为成员馆的方式享受省内学会共享平台资源,乃至全国高校共享资源。例如,高校图工委和数图联盟组织开通的大量试用数据库、集团采购和团购数据库以及共享资源项目,提前适应“大馆藏”时代,为读者提供体量更大、种类更多的数据获取平台。
3.5 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没能找到学习需要与资源间的契合点,因此图书馆需要通过不同的宣传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
第一,延续大多数读者偏好的宣传册、海报与网站文字介绍相结合的传统宣传方式,但要提高细节体验,如摆放地点、投放量,视频、图文并茂的使用指南,优化网站路径设计,升级关键硬件设施等。第二,丰富宣传方式,如开展知识竞赛、检索大赛,并与省级、国家级同类型赛事接轨,既能鼓励学生钻研文献利用技能,又能增加奖项含金量、丰富履历,为就业加码,还可以邀请校内外教师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以类似真人图书馆的形式向读者传递专业信息。第三,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策略。面向影视院、艺设院和环设院宣传时,发放更多宣传册,除重点推广多媒体资源外,还应筛选出数据库中专业契合度较高的模块进行推广。例如,向表演专业重点推广契合度较高的库克-剧院直播,除了介绍资源内容和使用方法外,还应整理出直播节目清单并做好预告,按期推送至学生群;对非艺术专业且男生较多的信工院、食生院,应该重点推广学位论文和全文电子期刊,多开展竞赛和讲座;对非艺术专业且女生较多的商学院,应该以传统宣传方式重点推广论文和电子期刊。
以上对策,其实总结起来,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尽可能提供更多资源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现实中,资源增速很难赶上读者需求增长,这时就需要加强服务来补上资源短板,从思想、策略、行动上切实提升读者体验,才能成功留住读者,提高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柳奕莹.消费者行为——个性、态度与品牌选择的相关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
[2] 周小燕.基于数字资源的大学生文献获取行为分析[D].南昌大学,2016.
[3] 谭北平.用“体验前置”打败竞争对手[J].商学院,2015(01):92.
[4] 涂文波.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需求与服务的读者调查及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05):82-89.
作者简介:肖冰(1986—),女,湖北仙桃人,研究生,硕士,馆员,文献资源部主任,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图书馆学,教育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05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