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思考及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德育工作是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之一,其与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具体教学中影响德育工作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学校对相关工作的重视度,教师教学能力以及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等。文章重点分析了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系列问题,以求更好地提升德育管理质量,促进农村小学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效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德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石,而小学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整地构建,在此阶段如果做好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不论是对教学的顺利开展,还是学生的自我发展都将产生较为积极的意义。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对其进行分析。
  一、农村小学德育现状分析
  当前,尽管农村地区开始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小学德育力度加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农村地区由于教育教学环境、思想认知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德育工作开展现状并不十分理想,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家庭德育缺位
  德育工作的开展,不能仅仅只依靠学校,家庭教育对德育知识的渗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笔者在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开展中却发现,当前农村小学家庭德育存在严重的缺位现象。农村小学生多以留守儿童为主,父母为了维持家庭生计,给予孩子更好的生活,大部分都在沿海地区务工,平时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日常生活中,祖辈虽然也给予了孩子无限的关爱和呵护,也会言传身教,给孩子们灌输一些与德育相关的思想,但是这些知识毕竟不够系统化,而且他们对于德育的了解和认识相对来说也比较片面。同时,农村地区的许多小学生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以及德育素养都不是很高,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德育对于孩子未来成长发展的重要性,比较注重的是满足孩子物质文化方面的需求,不知道如何落实德育,这也是导致家庭德育缺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2.德育观念传统落后
  时代在不断地发生新变化,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小学生德育管理也应当积极地与时俱进,创新管理方法和策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发展需要,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德育的魅力和价值。但是,在对当前农村小学德育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时,笔者发现许多学校的德育观念都比较传统落后,没有充分地考虑到时代变化下,学生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都出现了诸多新变化,比如说,在网络时代,智能手机的全面覆盖,使得许多学生虽然很少出门,但是对许多新鲜事也十分了解。同时,借助互联网,学生也接触到了许多新思想,这些思想势必对传统的德育观念产生冲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笔者认为学校必须积极与时俱进,把握住当前时代小学生的特点,积极纠正学生对德育认知存在的偏差,做好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缺乏有效的实践活动
  德育管理不能仅仅只是局限于课堂之上,其还应当深入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德育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积极正面的德育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实际上,当前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实践活动却是严重缺乏的。一方面出于小学生安全问题的考量,农村小学不敢也不愿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同时,农村小学开展的各类德育实践活动,还存在单一和形式化的问题,比如说,教师发现某类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后期的教学中频繁开展同类型的活动会导致德育活动同质化、形式化,缺乏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二、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效果不佳的原因
  1.对德育管理重视不够,监管不力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比较注重的都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交通环境差,高素质人才缺乏,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就更加落后。许多学生家长在打拼时,深感没有文化的苦,因此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可谓是高度重视,而对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关注相对来说比较少。而德育管理在许多家长眼中就是一项与学生学习成绩无关的事情。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管理工作的深入发展。对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足还表现在学校没有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制订明确的考核制度,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比较随意,缺乏行之有效的规划。
  2.德育师资力量配备有限,教学环境不理想
  良好的师资条件是保证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但是在对当前的德育情况进行分析时,笔者发现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落实期间,存在严重的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许多教师由于自身思维认知的局限,错误的将德育当成班主任或者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单方面的事情,在相关德育实践活动开展期间,参加相关活动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同时,农村地区的教学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差,基础设施不够理想,工资以及生活水平等与城市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愿意在农村小学任教的年轻教师并不是很多,师资力量缺乏也是阻碍德育管理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在农村小学中缺乏专业的思想教育,德育课程由班主任或者是其他科任教师兼任的現象比比皆是,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不是十分理想。
  3.家庭、学校和社会没有形成德育管理的合力
  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并非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家庭以及社会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对各项工作的实施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三者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但是结合当前农村小学德育管理情况来看,笔者发现家庭以及社会在相关领域是处于长期缺位的状态。农村小学生以留守儿童为主,学生父母大部分都在外务工,在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实施期间,即便是家长想要参与其中也是有心无力。而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农村地区的社会结构比较简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实施效果究竟如何,也缺乏有力的社会监督,社会成员在相关领域的监督意识也比较薄弱,因此导致德育管理工作效果质量不佳。
  三、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建议   结合上文的分析和论述,可以发现当前农村小学虽然提高了对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相关工作还存在较多的缺点和不足,而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
  1.提高德育重视度,转变思想认识
  在实施德育管理工作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德育工作的开展对小学生的成长及发展究竟有何积极作用,相关工作开展的原因和意义。教师以及学生家长需要转变自身的思想认识,明确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所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好的单一型人才,而是渴求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学生的德育素质高,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促使他们学会自尊、自爱、自信,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感恩,这些才是学生成长路上最为宝贵的财富。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实施之前,教师只有正视德育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地转变自身的思想认识,提高对德育管理的重视度,才能为后期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创新活动方式,推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德育管理不能仅仅只是纸上谈兵,其还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感知德育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德育态度。而在实际活动开展期间,一方面要警惕活动单一和形式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则需保证德育活动的多样性以及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如学校不仅应当围绕各种节日,如学雷锋纪念日、三八妇女节、清明节以及五一劳动节等开展活动,还需保证各类活动的常态化,不能使学生错误地认为只有在这些节日里,我们才应当像雷锋叔叔一样,争做好人好事,无私奉献他人,才能积极地参与各项劳动活动,为爸爸妈妈分忧,而是要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这些德育活动开展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要借助多元化的活动,使学生们感知到德育对于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提升德育管理效果。
  3.教育教育投入力度,提升师资力量
  教师是学校德育管理的中坚力量,教师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等都将对德育的实施效果產生影响。如上文所述,当前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实施不够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师资力量缺乏,针对该问题,笔者认为在未来教育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大农村小学教育投入力度,提升招聘门槛,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薪资及其他各个方面的福利待遇,增强教师的满意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加强对教师的技能培训,使他们接触更多的新思想,认识到德育管理工作实施对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中,积极地进行创新,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发展需要,发挥德育的价值和作用。
  4.联合家庭与社会形成德育管理的合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想认识以及价值观念等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成长及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功构建时,父母所产生的影响更大,而农村地区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同样也会影响德育管理效果。所以说,在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实施期间,要将家庭、社会的力量纳入其中,形成管理合力。比如说,针对父母外出务工难以兼顾孩子德育的现状,学校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创建家校交流互动平台,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各项德育情况,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德育管理工作中,为德育的开展出谋划策。
  总之,做好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是德育的追求和发展目标之一,但是结合当前的教育管理情况来看,要想真正做好该工作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其实际上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携手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相应的教育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思想观念,促使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世卓.完善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 2018(3).
  [2]惠保军.农村小学德育的有效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7(11).
  [3]张端艳,苏士营.如何加强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24).
  [4]苏锦员.关于农村小学校德育管理现状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
  作者简介:吴广宾(1979—),男,广东茂名人,小学一级教师,本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21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