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重过程还是重结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郭芳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结论、过程是不可忽视的一种关系。在传统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下,很多教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预期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落实,也会给学生思维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带来诸多制约。因此,在新课程科学指导下,广大教师应正确认识到过程与结论同样重要。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过程  教学结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008-02
  前言
  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课程目标。结论的获得当然也是至关重要的,但若不引导学生经过质疑、比较、判断与概括等一系列认识活动过程,学生即使是获得了最终的结论性知识也难以做到透彻理解与熟练掌握。所以,为了进一步激发、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在新课标科学指导下,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一、新课程教学观
  新课程教学观强调教学并非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更应该为师生互动交流,以及共同发展创造各种契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真正做到对重视形成、发展过程性的充分重视,才能够全面适应新课程着重强调的师生互动交流,才能够进一步优化授课环节与成果。所以,在此背景下,广大教师应努力突破以往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弊端,从不同层面来促使课堂教学向“重结论、更重过程”的角度转变,以此来为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以及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1]。
  二、教学目标的预设
  在预设教学目标过程中,一定要突显出“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具体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落实提供有力保障。如,能力培养、正确价值观,以及良好情感态度的形成发展必须要在知识讲解中给予一定体现,而不论是知识讲解、还是正确价值观的确立等,都离不开科学有效方法的有力支持。简单来讲,就是若失去了过程与方法的有力支持,学生便无法实现对所学知识的透彻理解与灵活掌握,就更别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了。对此,在进行某一知识点教学预案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将知识形成过程合理划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提出在各个阶段需引用哪些方法来加强学生哪些能力的培养;在这一阶段是否可以获得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契机?具体该怎样落实?等。这样既可以使得授课内容、环节的设计组织得到进一步优化,也能够真正做到重结论、更重过程,实现三维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机整合[2]。
  三、具体知识点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应遵循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知规律方法,以此来进行各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与合理安排,而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展开知识点的过程。一方面,在具体到抽象中,师生可以一起对知识的形成做出深入感悟,且还能够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探究,且能够引用现有知识经验来实现对实际问题全面分析与妥善解决。而以往理论到理论的知识推演过程,从本質上来讲,就是盲目向学生灌输结论性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常说的“重结论而轻过程”的教学。因此,为了促进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新课程教学必须要杜绝这种情况产生[3]。
  另外,在具体知识讲解中,教师若能够联系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实例来进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整合现有生活、知识基础,也能够为其之后的学习成长、灵活引用提供有力支持,能够充分展开知识的形成、运用过程,从而取得更理想的教育培养成果。
  四、作业与考试设计
  在进行课堂或是课后作业设计,以及练习题布置过程中,应将知识形成过程的考察,以及对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提出的要求视为重点,然后恰当融入其中。在中考影响下,当前市场上的很多教辅用书在作业、练习题设计上都存在着较为显著的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引导。但值得庆幸的是,在新课程不断推行下,新中考已经做出了很多调整,试题设计上,除了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结论性考查之外,也逐渐融入了一些对知识的过程性考查。希望能够通过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探究活动类试题来培养、锻炼学生的材料抽象概括归纳能力,以及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及看待问题时的情感态度等。所以,在日常作业、试题设计、练习中,也要加强对知识形成与运用过程性的考查,真正摆脱以往重结论、轻过程的落后教学方式的种种局限。
  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往往都存在一定差异,经历的探究过程、选择的学习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但不论是对于哪一阶段、哪一学科来讲,学习探究过程与方法都是不容忽视的,也只有经过科学、有效的探究过程,学生的学科认知结构才能够得到不断完善,才能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透彻理解与准确把握。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不论是教学过程还是结论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锦飞.重结论,更应重过程——新课程教学中的结论与过程的关系处理[J].基础教育研究,2009(11):41+43.
  [2]卢建琴.教学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J].教育科研论坛,2007(03):54.
  [3]戴儒京.克服物理教学中“轻过程重结论”的倾向[J].物理通报,1999(09):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7825.htm